5、我看见过( )的大海,玩赏过(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 )啊,静得让你( );漓江的水真( )啊,清得可以( );漓江的水真( )啊,绿得仿佛那是(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 )啊,一座座( ),( ),像( ),像( ),像( ),( ),( );桂林的山真( )啊,像( ),像( ),( ),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 )啊,( ),( ),好像( )。 (5)《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表现在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6)①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 ) ” ②是呀,中彩那天( ) 的时候,是( ) 的时候。 (7)《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 ) ,选择了( ) ,做到了( )。
(8)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 ) 。无论( )。
(9)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 )!” (10)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 ) ,同时赢得了( ) 。 (11)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 ),就会( ),对( ),就会使( ) 。 (12)《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 )。
(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 ,后来黄河变了,成了中华民族的( ) 。 黄河是世界上( )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 ) 。 (14)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它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
它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
(15)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 ,它是( ) 。 (16)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 )
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做了( ) 次试验。科学家先在一间屋子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 ),让蝙蝠在屋子里飞。第一次,科学家把( ) ,结果( ) ;第二次科学家把( ),结果( ) ;第三次科学家把( ) ,结果( ) 。
(17)科学家模仿( )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 )通过( )发出( ),( )遇到( )就反射回来,显示在( )上。
(18)科学家们探究( )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 (19)①大道两旁全是( )。( )的花园里,( ) 。 ②森林( ),( ) 的小路穿过( ) ,穿过( ),又爬上了( ) 。上面两节是(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20)《夜莺的歌声》一课中,“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等都指( ),
(21)课文中的“小夜莺”指( ) ,在课文开头,他吹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 ,他穿着( ) ,是为了( ) ,在给德国兵带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是为了( ) ,在接近游击队埋伏地时,他用夜莺叫表示( )
,用杜鹃叫表示( ) ,在听到游击队的回声后,他( )课文最后两节内容跟开头一样,小夜莺又( ) 。从这些内容看,我们知道小夜莺是这样一个孩子:( ) 。
(22)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 ) ,在( ) 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 )”。
(23)“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 在失去亲人的巨大( ) 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 ) 的目光,他说:“( )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 )迎接他。 a、“蓝盔”象征什么:( )b、“凯旋”的意思是:( )
(24)鲜血( ) ,腕上的手表( ) 。爸爸的嘴( ),仿佛在( ),( ) (25)但是51年后的今天,( )
(26)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 ) ,不少地区还( ) ,( ) 。
(27)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 )呼吁:( ) 为了( ),为了( ),为了( ),全世界应该( ),( ),( )!让那( ),为( ),让明天的世界( ).
(2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 作斗争,( ) 。 (29)( ) ,( )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30)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及《望洞庭》
(31)《忆江南》是一首( ),“忆江南”是( )名,写景的句“( ) ,( )。”分别描写了 、 、 这些景物。 2、回答问题。 (1)《独坐敬亭山》一诗的写作顺序是从( )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望洞庭》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描写了 (什么时候) (什
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在诗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 ,用 比喻洞庭湖。 (3)《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4)说说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5)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6)《万年牢》一文中三上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7)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上这个年轻人?
(8)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分别学到了什么?
(9)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10)“自然之道”的“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
(11)蝙蝠是怎样有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2)《夜莺的歌声》一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
(13)《夜莺的歌声》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1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一共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仿写句子。
(1) 真 啊, ; 真 啊, ; 真 啊, 。
(2) 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 。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 。
(4)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像 。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6)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
声、 声、 声充满了 。
(7)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
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为了 ,为了 ,为了 , 4、加上标点符号。
(1)他说 孩子 等爸爸回来 我一定送你一顶 蓝盔
(2)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 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 是 中国人 我们 爱 自己的 祖国 (3)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 一 二 三 四 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4)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5)向导的冷淡 招来了同伴们一片 不能见死不救 的呼喊 5、判断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 (3)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树上飘下来的吗? ( )
(4)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
(5)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 (6)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 (7)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 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虽然开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力繁花呢?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4)你做作业怎么这么粗心呢?
将下列句子变为转述句。
1. 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我来接你。” 2. 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3.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5. 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 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8. 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11. 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 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6. 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7. 一个同学对我说:“你能借我一只笔吗?”
22. 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23.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