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创设
李晓星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安庆246052)
[摘要]*总书记强调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和网络强国建设。高校网络正确思想意识形态舆论导
“2+3”向,高校网络党建教育互动平台监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伦理观透视,这四
个方面是对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与创设的思考,借此实现彼此互通共融,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与创设[[[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88-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39[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现今是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立法
和网络信息安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强调要发挥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转换升级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引领作用,增强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保护人们在网络空间的权益,这也是*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各高校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学校管理活动、学校党建活动、学校教学活动、学校事务管理活动等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融合。
一、高校网络正确思想意识形态舆论导向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驻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呈现出惊人的发展态势,据最新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调查报道,我国在2017年底网民已达7.72亿人,超全球平均水平4.1%,手机网络呈现出上升趋势,学生是网民中的主力军,约占中国网民总数的24.8%,而高校学生约占20.6%,大学生手机更加普及
“十三五”化。构建网络共同体是*总书记为我国中互联
网建设勾画的宏伟蓝图。
高校在网络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源头,中国网络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它是国家网络安全
2018年4月16日爆发的中兴事件给中国的网络的重要命脉,
事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高校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导向不仅是面对学生,同样也包括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等所有相关人员。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形态能通过他们颁布的制度规定,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动直接引导学生的思想指向,他们的思想阐述、语言交流内容以及行为选择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自觉在网络上进行政策学习、党建先进性教育、管理水平科学化训练,更包括管理者通过网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通过网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与群众的感情。管理者要站稳群众的立场,线上线下为群众做实事,真干实干,掏心窝去干,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意识形态的良好风气才能形成。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要综合传统线下教育和新时代线上教育,其质量评价中同样要运用
构建多项参数的测评分析模型,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技术手段,
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合。
二、高校网络党建教育互动平台监管
高校党建教育是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来,运用互联网提升工作的效率,提升生活的水平成为人们必然的选择,高校在党建教育过程中自然也离不开这一重要媒介,从而使党建宣传更广泛、党建理论更丰富、党建学习更便利、党员管理更便捷、党员活动更加透明化。
党建宣传中离不开互联网技术,高校在校园网站上都建有党建教育平台,将党和中央最新颁布的党建文件及时有效的通过这一平台向本校的党员传达,让本校党员及时掌握党建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要求,使每一个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模范性。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党员借助于互联网建立QQ工作群或微信工作群,这极大的便利了本校党建的日常工作开展,党建学习的通知、党建工作中的安排、党建活动竞赛等等都可以通过工作群实现,这一工作群也为平常因专业不同、工作部门不同等原因而难以相识的同僚之间搭起友谊的桥梁,从而实现相识相知。高校还可以借助微信订阅的方式,借助于手机,普遍开“中国新闻网党建”“两学一展等在线的学习与教育,将党员的做”落到实处,实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手机微信党建条件基本成熟。
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党员的精准管理也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高校能实现对党员的智能化分析,能随时随地掌握和及时了解党员个人的所有信息,如党员的财产状况,信用状况、个人发展历程等,这些有助于在党员发展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党员队伍在建设中的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本校党员的大数据管理。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共生,为人们获得相关信息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滋养,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实现了宣传方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党建的社会影响力,党员活动也日渐呈现出开放的特征,并实现党员在网络世界的先进引领作用。互联网可对党员监督检查能实时感知,动态跟踪,促进校内外党建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智能、量化等服务功能的提供,使得党建工作日趋科学
收稿日期:2018-10-19
“LZW数据压缩算法的改进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J2017A915);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17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民间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耦合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2017A0974);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思想政治教育项目“艺术化传播‘中国梦’(项目长效机制研究”编号:RW-60)。
作者简介:李晓星(1971—),男,安徽安庆人,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88
第32卷第1期总第239期
2019年1月(上)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
Vol.32.NO.1(Gen.NO.239)
Jan.(firsthalf)2019
化、智能化,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未来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
“2+3”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实现重大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2018年3月的第2届全国高校思
“江南论坛”研讨会上,来自教育部、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政课
上海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他们学校在思政理论课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分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实现有效契合,可由原来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全面改革横向发展到沿着每个方面深入探究纵向发展转变。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
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有新进教师培训、省级提高班培训还有国家级别的培训。训,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媒体、互联网技术等新科技手段的加入。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互联网、自媒体等技术的追求日趋迫切,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这些新科技,能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思政课堂沉闷的局面。思政教师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省,反思成功与不足,上课前要积极做好备课,让每节课上得生动而精彩。课堂上要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互动式交流,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进行点评,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课后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其思想行为实时监控,联合辅导员和生活导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
(五)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是当前思政改革创新不可或中指出数字中国的顶层架构已完成,建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国数字化建设正在由强调速度上向强调质量上转变,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前提条件,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借助新媒体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各行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显著,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快捷便利,网络空间运用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和法制建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网络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速度惊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
时代,
学会运用网络元素,如网络思政课堂、微思政、思政课信息化技能大赛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建设是现代校园建设新气象新时代,学校的景观、场馆、教室、训练基地等都可实现智能控制,智慧课堂更是校园智能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对校园的实验实训基地通过声、光、温度等传感器感知环境的变化,通过电脑、手机等操作平台,实现智能管控。智能化教学培训常年
开设,
结合科技创新的个性化课堂纷纷涌现。各个高校都在加强各门学科的智慧课程建设,开始在学科教学与技术变质实现融合方面进行探索,充分使用云技术,在专业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方面实现智能化升级改造,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和直观的科学教育内容。思政智慧课堂的建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思政智慧课堂采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运用学生对新技术的新奇和对互联网的痴迷,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将思政文化传递给学生,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
思想舆论引导,
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社会的主旋律生动形象地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提升了思政教育教学活力,实现课堂管理更加科技化、智能化。当前思政智慧课堂充分使用课程直
播、社会实践短视频、反映政治热点的微电影等“动态”元素,并
让学生点赞或发表意见,充分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实现对学生便捷有效的思政教育,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
思政教育教学管理国家非常重视,它关系到党在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问题,新时代党和国家加强了对思政教育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多次颁发相关文件对高校思政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做出指导性建议,这使得思政教育教学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深感责任重大。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有“大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与党建的结合,与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结合,还与社会实践课的结合,还要实现思政理论课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新媒体、新技术、新科技融合的新思政教学管理的结合。
(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当前思政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多次下文要求各省市切实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培缺环节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需要在高校这个“半社会”的形态下创造条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学生首先要学好自己的专业,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上能走多远。其次,现在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要及时提高自己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对互联网内政治事件要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观,运用自媒体技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制作和宣传等等。
四、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伦理观透视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开发技术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给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带来新科技革命改革创新的同时,又给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就开始关注网络伦理问题,开始在网络领域制定道德规范。我国计算机伦理研究起步晚,重视度不够,规范制定严重落后,这和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和互联网不匹配,因此,计算机伦理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随着高校信
息化建设过程日趋推进,
高校计算机与网络建设已基本实现学校全覆盖,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频率原来越频繁,学生在网络领域的所获得的自由度是以往任何科学技术所达不到的,虚拟空间的自由、网络内的无拘无束,使学生迷恋在网络世界里而流连忘返,这对学生的伦理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计算机技术性质认定伦理。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运用科学技术的人类。人类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技术的是为人类造福还是破坏。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曾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原
子弹在广岛、
长崎造成的毁灭性灾难让人触目惊心。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取决于学生的科学技术伦理观价值取向,需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和培训,培养学生运用道德理性与伦理自觉正确的使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
其次是计算机技术网络行为伦理。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过,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包括人类向善还是向恶方向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学生在网络内的行为选择和学生道德素养有着紧密联系,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越发展越对学生的道德自律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机行为伦理素养,对他们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对他们网络失德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伦理理念。
再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伦理。计算机运用产生的道德问题如知识产权被盗用的现象在互联网内已泛滥成灾,计算机运用技术被抄袭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再加上一些国家相关道德与法律建设的滞后性极大地挫伤了知识产权原创者的积极性,长期任由它发展下去势必影响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开发,要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要有对知识原创的觉悟和尊重。
(下转第92页)
89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1期总第239期
[6]J].新余学院学报,2017(1).庄仕文.慕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MOOCinIdeologicaland
PoliticalTheoryCoursesinHigherColleges
YANGZheng-qun
(LuoyangNormalUniversity,LuoyangHenan471934,China)
Abstract:WiththeadventoftheMOOCera,moreandmorestudieshavebeenconductedon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MOOC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highercolleges.Atthesametime,thereareboth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themoocs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highercolleges.There-fore,itisnecessarytoexplorethespecificpaththroughwhich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MOOCcanberealized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highercolleges,strivetorealizetheeffectiveintegrationofMOOCand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highercolleges.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highercolleges;MOOC;construction;application(责任编辑:章樊)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上接第89页)
再次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伦理。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获取他人信息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网络人肉搜
这给个人隐私带来巨大的挑战,这已成为索就是典型的现象,
社会伦理学家关注的重大社会道德问题。国家信息安全在当今社会提高到最高级别的安全系数高度,网络黑客、网络间谍等从原来侵犯个人信息到现在开肆意侵犯银行金融系统甚至侵犯国家安全系统,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危险。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成为现在大学教育一门必修课或必修教育章节,加强对大学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教育,也是
给学生敲响了新的国防安全的警钟。
最后是计算机网络文化伦理。计算机网络文化成为当前
计算机网络谣传引起重大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的社会事件一度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互联网使网络谣传更加便利,不实的言论有时会引起社会的极大恐慌。还有网络内传播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监管和约束,网络内的淫秽或涉
随着使用互联网群体的年龄越来越小,黄内容仍是屡禁不止,
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文化道德伦理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A16/s3342/201803/t20180313_329823.html,2018-2-12.
[2]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6-28.皋燕.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3]CNNIC发布最新报告:中国网民7.51亿占全球网民五分之一[EB/OL].http://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807/31049146_1.html,2017-8-7.
[4]J].河南社会科学,2005(3):142-144.宋亚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5]——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基本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1(1):36-39.王正平.计算机伦理—[6]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0:56.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7]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8-129.陈琳,唐光怀.校园网信息安全教育研究[[8]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6-28.皋燕.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TheoryofUniversityNetwork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andtheIntegrationof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Creation
LIXiao-xing
(AnhuiHuangmeiOperaArtVocationalCollege,AnqingAnhui246052,China)
Abstract: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stressedthatnetworkinformationsecurityisrelatedtonationalsecurityandthecon-structionofastrongInternetcountry.Thesefouraspectsasthepublicopinionguidanceofthecorrectideologyofcollegenetwork,supervisionofeducationinteractiveplatformofcollegenetworkPartyconstruction,the“2+3”modeinnovationofeducationofnetworkpolitic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ethicalperspectiveintheconstructionofnetworkinformatization,arereflectionsontheintegrationandcreationofthenetwork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soastoachievemutualintegrationandcommondevelopment.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tworkinformationconstruc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usionandcreation
(责任编辑:范新菊)
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