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性3.整合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课程目标取向的涵义和特点——表现性目标(由美国课程专家艾斯纳提出,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这些活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总结性指导的目标,特点是把一般的教育宗旨或原则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因此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知道作用);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说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评价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设计问题的启发是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层次-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是1.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现实发展、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三大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原则、教育先行原则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特殊功能、一般功能、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1.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2.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 1.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目标紧密相连2.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3.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是有机组织的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1.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2.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3.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5.基础性原则6.逻辑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超载问题 以说明课程内容在量与质上与幼儿发展特点、水平不相适宜的问题。量大质不优是课程内容超载的突出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1.课程内容选择时失去了课程自身的独立的价值判断2.课程内容的选择缺乏适宜性考虑 为防止课程内容超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的前提下,以幼儿的愉快、自由、轻松为尺度,促进幼儿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代价。2.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将各学科或各领域的内容融会贯通,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3.课程内容增加要有“听证制度”,邀请专家、主管部门、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组成联席会议,对欲增加的课程内容听证、表决,集中多方面的意见,为幼儿选择和设计更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伦理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是有益的)和心理组织法(是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强调幼儿的发展特点、经验、兴趣、需要,对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用很大。)
课程的几种主要形态的特点——分科课程(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所有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并不以牺牲科学体系为代价)、经验课程(也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称活动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各自的特点——全部活动(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教师直接组织与指导,教师作用的突出,活动效率高,容易忽视幼儿个别差异,互动机会少,不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小组活动(包括内容相同的小组活动,内容不同的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展开的活动)
实施幼儿园教育的几种途径;1.游戏2.教学活动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4.学习环境5.家庭、社区、幼儿园合作
直接教学法 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学习。 间接教学法 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通过教师,尤其是不直接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大特点。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主。
课程组织 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 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的几种取向各自的特点1.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提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幼儿园课程评价 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正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应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课程评价伴随幼儿园课程运作过程的始终,它对幼儿园课程具有选择、监控、总结、反馈、导向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标 在于通过对课程的诊断,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调整和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 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学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中区域空间的创设怎样设计:1.动静分开2.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3.相关临近4.灵活性5.空间拓展6.避免死角
区域活动的指导1.帮助幼儿熟悉区域2.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3.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4 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中单元主题的选择1.儿童: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是首要因素2.主题自身特征:主题中蕴含的可能的教育价值、可能涵盖的教育内容也是重要因素3.教师:教师的特长、能力、知识储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主题的选择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一定的教育资源呢是单元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5.已经开展过的主题: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而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松散和缺乏6.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隐性地位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到知识的意义,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价值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蒙台梭利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内容和优缺点
理论基础: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内容:由感观教育、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评价:合理性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2.强调个别化学习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 ,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局限性1.孤立的感官训练2.忽视创造力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的发展语言的机会。
五指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我国幼儿园教育家陈鹤琴创编,课程的内容由五方面组成,犹如人的五个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相互联系的。它在幼儿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课程内容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的课程。基本理论观点:活教育理论体系 课程目标: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课程内容: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课程组织:以儿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中心 课程的评价:开创了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历史;反应了“做中学”的生活教育观;开创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