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2022-05-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2018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进入教育领域,正在成为越来越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均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轻松而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小镇的早晨》一文,文字优美、格调清新,通过生动优美的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美丽的晨景图。我在教学前,以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配以课文录音,柔美的画面与课文朗读的同步效果,把学生带入了“迷人的旅行”中,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山青青》导入环节,我利用

课件显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图,同时配乐,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把学生带到了景色宜人的地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利于增加学生获取知识量,并能长时间保持记忆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板书重要内容时,要占用大量时间。如《五花山》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重点赏析的段落,利用课件或展台可以直接展示讲解这段,省时省力。此外,多媒体利用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学生在学习《我是什么》,了解到水的变化过程,作用和危害,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在学习《小树谣》,一致得出:要爱护身边的树木花草,那么它们都有什么习性呢?怎么爱护,怎么照顾它们呢?这些学生都可以自主查找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可以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七、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