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020-06-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的 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杨 威,石 浩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辽宁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给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工就 业现状入手,概括出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即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多和培训机会增加等有 利影响,以及第二产业就业困难和结构性失业增加等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解决结构性失业、推进产业升 级改造和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 ======= 产业结构;农民工;就业;辽宁省 随着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的加快,辽宁省 降的趋势,由1999年的12.5%下降至2011年的 8.7%,下降了3.8个百分点。虽然期间有过微弱的上 升,但总体还是呈下降趋势。 2.第二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呈现平稳上 升的趋势。辽宁省作为工业大省,第二产业的比重 的新兴产业在不断崛起,传统产业也在调整优化结 构,导致就业结构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农民工 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必然会受到巨 大的影响。如何结合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 好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之间的矛盾,将有助 于实现辽宁省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辽宁省奠 定全面振兴提供劳动力基础。 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情况 (一)产业构成比:第一产业下降,第二第三产 一直很高,维持在50%左右。尤其是随着2003年国 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 一、业此消彼长 本文选取1999年到201 1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的 GDP构成比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通过分析 图我们可以看出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状况: 带规划的提出,第二产业的比重又有所上升,2008 年达到55.8%,可见第二产业仍然是辽宁省经济发 展的重要产业。 3.第三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呈现缓慢 下降又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虽然增长速度相对较 快,但是起点较低并增长不稳,出现了先下降又上 升的情况,在2003年达到最大产业份额41.4%之后 又有回落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与第二产业 结构比重下降相对应,但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方针的实施,第二产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时机,第三 产业的比重相应减少,由2003年的41.4%下降至 2011年的36.1%,下降了4.7个百分点。 从1999年至201 1年辽宁省历年产业结构调 整的情况看,第二产业仍然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 要产业,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步显现。 2013-12-12 图1 1 999年一2011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据((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整理 1.第一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呈现缓慢下 作者简介:杨威(1989一),女,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管 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石 浩(199o-),男,安徽 淮北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F061.5 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201160)。 1 2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二)逐年增加的农民工就业人数 表1辽宁省历年农民工人数统计 (单位:万人) 交通运 批发零 年份 第二 工业 建筑业 第三 输、仓储 售贸易 其他非 产业 产业 及邮电 业、餐饮 农产业 通信业 业 1999拄 128.1 76.8 51.3 i67.5 35.7 47.3 84.5 2000经 133.9 77.6 563 l81.O 37.5 49.8 93.7 2001钲 135.1 77.2 57.9 193.5 37.5 50.7 105.3 2002年 l40.7 80.5 60.2 193.6 38.2 51.5 103.9 2003年 l51.5 85.8 65.7 197.5 39馏 55.0 102.7 2004拄 166.0 94.9 71.1 232.0 43.2 68.9 119.9 2005焦 l83.2 lo6.1 77.1 243.9 44.5 70.0 129.4 2006正 194.8 1l2.9 81.9 257.1 43.6 71_3 142.2 2007年 211.6 l21.8 89.8 272.8 45.9 74.4 152.5 2008芷 2l5.6 124.0 91.6 286.7 47.2 78.8 160.7 2009拄 224.9 13O.0 94.9 294.5 48.7 83-4 162.4 2010年 240-3 l38.6 lO1.7 304.6 51.0 87.1 166.5 2011矩 252.9 142.9 110.0 306.5 52.8 9O.1 163.6 数据来源:据((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整理 表1显示,辽宁省农民工的总人数在不断增 加,务工规模在不断扩大。从1999年的295.6万人 到2011年的559.4万人,增加了263.8万人。在这 两个产业就业的农民工人数都是上升的,其中第二 产业从1999年的128.1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 252.9万人,增加了124.8万人;第三产业从167.5 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306.5万人,增加了39万人。 从第二产业内部来看,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农 民工就业增长速度大体持平,但在2003年之后,工 业要明显高于建筑业。这主要是由于辽宁省利用国 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大力发展工业,加 快了工业的发展速度。大部分工业和建筑业具有劳 动密集型的特点,技术要求又不是很高,因而成为 农民工的主要就业行业。 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 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的从业农民工数 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从1999年的35.7万人和 47-3万人上升到201 1年的52.8万人和90.1万人。 二者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的从业农民工数量几乎增长了一倍,增长速度远远 高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20 4 二、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工就业带来的 影响 表2 1 999—201 1年辽宁省各产业对农民工就业吸纳能力 年份 第一 第二 第三 年份 第一 第二 第三 产业 产业 业 产业 产业 产业 1999正 0.47 -0.09 0.26 2006正 -0.O8 -0.02 0.07 2000拄 一148 -0.O2 O.11 2007钲 一O..O9 0.03 0.14 2001正 0.O2 —0.19 0.11 2008年 一O.O5 O.O1 0.04 2002笠 0.18 -0-25 -0.03 2009伍 -0.05 O.16 O.09 2003钲 O.1 -0.O5 0.O1 2010正 O.o6 0.05 O.O2 2004钲 0.11 0.O7 0.12 2011正 -0.03 O.O1 0.08 2005正 O.O1 0.O2 0.04 数据来源:据((2o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整理 注:各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本年度劳动力投入增长 率/本年度对应产业产出增长率 各产业对农民工就业吸纳能力=各产业就业吸纳能 力×农民工占劳动力投入百分比。 1.表2显示,辽宁省第一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总 体水平较低。由于辽宁省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就 业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对农民工几乎没有吸纳能 力。在广大农村,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村出 现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这些人员涌入城市务工, 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当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或 就业压力较大时,这些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专业 技能的农民工就会首先被排挤出去。因此,第一产 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第 二、三产业对农民工就业吸纳能力。 2.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呈稳定下降的趋势。 1999年~2003年就业吸纳能力为负值,辽宁省作为 一个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高于 全国GDP平均水平。但从1996年开始,辽宁老工业 基地的这种优势就开始逐渐衰退。国有企业开始减 员增效降低亏损,大批工人下岗,对农民工就业形 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近几年随着产业改革的深入, 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就业吸纳能力有所上升, 说明第二产业还可以进一步吸纳农民工就业。 3.辽宁省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虽然也存在整体下 降趋势,但与第一、二产业相比幅度要小得多,且大 部分为正值。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部门(如交通 1 3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运输业、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属于劳动密集型 产业,并且对从业者的技术要求较低,很适合农民 工就业;另外,新兴服务部门中的社区服务业,就业 门槛低,劳动强度不大,也很适合农民工就业,并且 社区服务业在辽宁省的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服务 项目不多,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强和居民生活水平的 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不一致所导致的失业。在劳 动力市场上结构性失业表现为存在失业的市场和 存在岗位空缺的市场同时存在。表现在农民工身上 就是农民工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随着经 济的逐步增长,岗位的稀缺加剧了农民工内部的竞 争。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逐步调整为依靠科技进步 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业必将有较大的就业容量和 发展前景。因此,第三产业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存有 巨大的潜力。 (一)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工就业带来的有利 影响 1.第三产业就业机会的提供。从表2中我们可 以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成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吸纳农民工就业的 主要渠道。由于第三产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可以 吸纳不同层次的人就业,部分行业对学历和技能的 限制较低,所以这些行业是农民工就业的合适途 径。 2.培训机会的增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实际上,大量 的企业找不到有合格技能的农民工,阻碍了产业结 构的调整。为了改变农民工劳动力素质不适应产业 升级的状况,部分企业摒弃了原来“只使用,不培 养”的用工模式,开始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通过定 期对农民工进行生产技术、产品营销方面的培训, 不仅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的技能水平,也提高了企业 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效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为农民工提供了 更多专业技能的培训。 (二)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工就业带来的不利 影响 1.第二产业就业机会减少。首先,第二产业的升 级改造,使其逐步走向科技化、自动化,向农民工提 供的工作岗位在减少。另外,所需岗位在技术升级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城市下岗失业人 员,由于城乡身份上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 对农民工就业形成冲击。其次,随着第二产业的招 工要求逐步提高,属于该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容易流 向第三产业,造成第三产业短时间内的就业压力。 2.结构性失业加剧。结构性失业就是指就业结 1 4 的轨道上来,辽宁省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展 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以及非资源 型接续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级化。这 种产业的升级必然会促使企业寻找技术更为专业 的农民工就业,随着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多数 制造企业招工的条件都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还 有部分企业要求中专或高中以上,这种学历上的要 求,将大部分农民工限制在外。制造业作为辽宁省 的支柱产业,其升级调整关系到辽宁省未来的经济 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三、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带来不利影响 的对策 (一)加强技能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 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必然引起大量的结构性失 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 行,根本措施就是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因此,就 要尽快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政府应该加大财 政投入,在职教院校开设农民工短期培训班,设置 如焊工、电工等劳动力市场急需的用工专业;成立 专门针对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农民工进 行专项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发他们的职业技能,拓 宽就业岗位的选择渠道。以采掘业为例,由于辽宁 省部分重点地区的矿产资源已经枯竭或面临枯竭, 处于即将全面转产的局面,从事采掘业的农民工便 只能从事其他行业,这时,通过培训找到适合他们 就业的新岗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通过这些 措施来建立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的多功能职业培 训体系,由统一的组织进行管理,保证培训持久有 序地进行,缩短农民工的待业时间,减少结构性失 业。另外,企业和农民工自身也要重视培训。企业应 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自主对在 岗的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 训。如邀请企业家、学者到企业作报告、开讲座等。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农民工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去,提升 自身的就业能力。 (二)创造就业机会,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产业在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契机、 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从扩大就 业、稳定社会的角度出发,逐步对传统产业进行升 级改造。在产业类型上,要保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 一定时期内实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 型产业并列发展的战略。在速度上,产业结构调整 的步伐不宜过快,如果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的调 整,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农民工失业。由于自身条件 的限制,这些失业的农民工不能很快找到新的工作 岗位,因此,要给农民工时间去充分地学习和培训, 使其适应产业调整后的工作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就 业空间。 第三产业在继续保持批发零售和贸易业、餐饮 业等传统服务业增长态势的基础上,要加快IT业、 社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其比重,平 衡传统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新 生代的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注重社 区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不断 变化,社区服务在辽宁省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社 区服务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更加广泛,特别是 社区服务业的劳动强度较低,对从业技术要求较 低,更加适合农民工群体就业。 (三)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很多情况下,农民工为了把握就业机会,会答 应部分企业提出的加班、不缴纳保险等损害自身利 益的条件。正是农民工的这种意识,才会使无偿加 班、恶意拖欠工资的事件频发。因此,有关部门要制 定全面保障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形成规范系统的农 民工就业保障体系。首先,应该建立统一规范的农 民工就业指导服务市场。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积极 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对农民工进行就业指 导,改变他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据他们自身的条 件给予就业选择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要树立为 企业服务的思想,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力 市场信息,指导企业合理地确定用工条件,防止“用 工荒”的出现。其次,制定并实施保护农民工的政策 法规。相关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 的有关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积极为农民 工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并对企业的行为进 行监督,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工资、无偿加班等侵权 行为;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农民工服务咨 询中心,对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权益和 社会保险等问题进行答疑,定期宣传法律常识和劳 动权益保护常识,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最后,要 重视农民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可以通过就地扩建或 新建公办学校,扶持社会办学,加强监管等形式来 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通过为农民工提供廉 租房、经济适用房、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来解决 农民工居住问题。 四、结语 辽宁省随着传统工业衰落,新兴产业发展,产 业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农民工为产业结构的调 整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 升级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利影响。如果要减少这些不 利影响,就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 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在逐步推进 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创造就业机会,并建立健全就业 保障体系,继续发挥农民工群体在辽宁省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艳.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 度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 [2】王樵东.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 业问题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1胡笳丽.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的相关 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庆利,刘怫羽.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 相关性研究[J].当代经济,2012(13). [5]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 世界。2008(7). (责任编辑:徐冰 王伟)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