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两点思考
杨大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人文社科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美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育教育在整个
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在思想认识方面仍需深化提高,在美育载体方面亟待拓展加强。
关键词: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美育;思考中图分类号:D0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964(2005)0420048203 美育是促进人类自身美化的科学,历来是高等
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的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美育的教育思想和实施,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他主张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1](P151)
乐”。近代史上,著名教育家王国维、蔡元培都曾大力倡导美育,王国维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2](P58)
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蔡元培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
[3](P508)
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还提出了学校要“体、智、德、美”四育并行的教育宗旨,对近代的学校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且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标志着美育被正式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美育的地位得到了确认。自此,高校的美育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的美育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美育工作在整个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思考之一:思想认识方面———仍需深化、提高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21世纪应是精神文明、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人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可以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美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教育内容中四个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四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内容,缺少任何一项,就不能说是完美的教育。美育与智育、体育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苏联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美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往往存在着认识偏差。不少人认为美育是应该包含在德育之中的,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美育只不过是德育的依附,把美育视为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工具或途径。这是不正确的。其一,虽然从性质看,德育和美育都属于人文教育,二者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是精神世界的教育,都是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它们仍是有区别的。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在规范性的教育中使人得到道德修养。美育是一种熏陶、感发,在这种熏陶、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一种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德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即潜移默化,它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和胸襟等。其二,二者的社会作用也有不同。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
[4](P96)
收稿日期:2005204220
作者简介:杨大伟(19642),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书法美学研究。・48・
杨大伟:对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两点思考
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而美育主要着眼保持作为个体的人本身精神的平衡、和谐和健康,使人的情感具有一种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和人的感性生命沟通,使它们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其三,美育和德育密切相联,它们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但不能相互代替。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美育有广阔的施展空间,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智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是美育能够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审美就是发现,发现就是创造,审美活动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个审美意象。审美活动、艺术活动是充满创造活力的活动,艺术欣赏也是如此。艺术欣赏也要构成一个审美意象,也需要创造。二是美育可以培养人宽广的胸襟、平和的心境,为将来成就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审美活动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改造,得到培育,此看法已经得到了现代心理学的印证。三是美育能够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比如,审美活动培养人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培养人对个性的尊重,通过审美教育使人生境界得到提升。爱因斯坦曾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人一旦具备了高度的审美能力,对美就会有着不懈地追求,因而引发出种种想像、联想、幻想和创造的欲望。飞鸟凌空展翅的矫健形象,触发了人们发明飞机的灵感,鱼类遨游江河湖海浮沉自如的情态,启发了人们对各种船舶舰艇的设想……可见,科学闪耀着智慧之美,美育是创造之父。
思考之二:美育载体方面———亟待拓展、加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说,为了造就新型劳动者,应当“在一切个人的自由时间内,对他们进行艺术
[5](P371)
教育和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和载体,而艺术课程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这也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结
论。学校艺术教育的功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第二,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艺术审美的基本能力。第三,通过欣赏和表演优秀的艺术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四,艺术教育以特有的方式,开发学生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艺术课程门类偏少,分量不足,与各类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着厚此薄彼现象。除少数专业性院校之外,开设的艺术课程普遍偏少,多数是以考查课的形式加以安排,课时量往往也很少。二是经费投入偏少,多数院校没有固定的艺术教室或活动室。三是艺术课任课教师匮乏,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艺术教育与新形势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在艺术教育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教育,忽视审美教育,注重功利性,忽视人文性。对此,应当引起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要改变对美育的各种狭隘、偏颇和滞后的看法,以形成一种融合整个教育的整体性、全育性、多内涵、高功能的新美育理念。“美育是对整个人的教育,美育已发展成一种以各种美和各种艺术(内容)通过各种审美活动(中介)和美感体验(接受)的综合育人活动,是对人的整体性教育,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
[6]
操,也开启心智之门”。可以说,美育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上的人格教育,是在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上的素质教育,是在提高
[6]
生命质量、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上的生命教育”。第二,建立完整、开放的美育体系。美育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它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各个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自觉地把美育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之中,美育绝不等于开设几门艺术课程,它应该融合整个教育体系,贯穿在整个学校的全部教育之中,存在于诸学科的内容与形式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教师要善于发掘提炼教育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并艺术地向学生加以传递。此外,还要开展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文学、艺术、影视欣赏
・49・
第25卷 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
和艺术创作活动,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社会考察、艺术采风等。
第三,加强艺术课程的教学,拓宽艺术课程门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艺术教育,在内容上已不仅是传统的音乐、书法、美术课,也有歌舞戏曲、现代影视艺术和文学艺术等,并走向综合艺术教育,同时也引入艺术史和艺术美学内容。当前,要按照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将艺术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并适当增加课时数量。
第四,深化艺术课程改革,突出审美教育的特征。当前艺术课程改革是艺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着学校艺术教育的成败,也关系着学校美育的成败。我们的艺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一点技术,比如会弹琴、唱歌、跳舞、写字,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人文内涵,要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境界,追求一种更高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一种更完美的人生,追求人生的完美化。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艺术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技能的训练都应融合于艺术审美活动中进行,不能把艺术作品变成单纯的知识对象,把艺术教学变成技法传授。艺术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及时总结经验,要让美育观念真正辐射到学校的整个教育工作中去,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艺术教育教学之中。
第五,增加经费投入,改善美育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送艺术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交流和培训。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校领导以及每个教职工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自身的审美修
养。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调动社会艺术工作者参加学校美育工作,发挥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才能。
第六,要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属于学校隐形课范畴,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而在高校美育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不可忽视。校园文化氛围的无形教育包含两部分: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校园的总体设计、绿化、美化等建设。一所新颖别致的校舍院落,能体现出设计者的美育构思,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各种美,必然会心旷神怡,怎能不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此外,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等,即属于软环境,它的最终指向是“善”。真善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真至善”、“以善储美”正是美育的根本。参考文献:
[1] 夏延章,庚满先,刘方元.四书今译[M].南昌:江西人
民出版社,1996.
[2] 王国维文集(第3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3]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
198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5] 米尔伊尔・里夫希茨.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 李 田.21世纪的美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22
012232(04).
[7] 蔡元培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责任编校:韩大强
Tworeflectionsonimplementingaestheticeducationincollegesand
universitiesYANGDa2wei
(HenanAdministrativeInstituteofPoliticsandLaw,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Aestheticeducationisnotonlyanimportantfactorofhighereducation,butalsoavitalpartofqualityeducation.Currently,aestheticeducationisnotgivensufficientemphasi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ordertostrengthenaestheticeducation,weshouldimproveouraestheticeducationconsciousnessanddeveloptheaestheticcarriers.Keywords:higher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aestheticeducation;reflection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