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工作单位:渑池县第三小学
姓 名:刘静霞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渑池县第三小学 刘静霞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我们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数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实践活动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基础上,以学生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经验和即时信息,帮助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它不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如何让实践活动课上的“妙趣横生”?下面就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收集,自主整理是基础。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指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用具等。要上好实践活动课,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还需要研究学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已知什
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孩子去操作探究。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选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这样设计的教案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学生准备:主要是让学生搜集、查阅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和准备动手操作探究的学具材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如阅读报刊杂志、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学生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与教材的距离,熟悉了授课内容,比起单纯学生预习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也更感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准备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学具材料。学习《年月日》让学生准备年历卡,在网上搜集近几年每个月的天数等,学生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可以说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教学资源”,若想讲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这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 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
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动力,实践活动的内容选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和解决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既有现实性、可操作性、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性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有趣、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如三年级学了《方向与位置》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校园各个方向的建筑物,画一画校园示意图。学了《年月日》后,让学生算一算今年第一季度的天数和上半年的天数;联系实际每天的零花钱数算某一月份的零花钱数,用两种计时法制定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算每天在校、休息的实践表,动手做月历、年历;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我提供各种类型的年历,让学生观察、找出年历的共同点,小组讨论制作年历要知道什么,又有哪些步骤?他们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经验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三,引导为主,有张有弛是保障
实践活动课因其具有开放性,为教师的课堂提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总结概括,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收得太紧,学生可能受到约束无法达到主动动手操作,发现不了问题,如果放得大远,学生有可能就玩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具体做法是:
(一)、要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的分工细化。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一般会将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活动前,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及学生个体情况,为小组中的每个人布置具体任务。比如有的人负责动手操作,有的人汇报结果,有的人负责结果记录,有的人负责检验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也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并能面向全体,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做几项活动,还可以作进一步的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得到一定的活动过程的体验。真正使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并有所收获。
(二)、要预见活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在实践活动课的开始、过程中甚至最后,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初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设计成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入要解决的问题中心去,让学生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感受数学间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小组成员对问题意见不统一发生争论,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帮助他们找出并理清问题所在,联系实际,相互启发,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四、在模拟实践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是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实施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体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动手操作与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下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与探究的空间。另外,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操作探究任务,必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要求。例如一年级“小小商店”活动课中,整个活动模拟买卖东西。有售货员、顾客等角色,设计了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等专柜和回收站、募捐站。在活动中学生要买什么东西,买多少等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格等作出决定。设计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开放性题,如:“拿5元钱买1个皮球,剩下的钱还能买点儿什么?学生争着答到:“可以买气球、铅笔、练习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多种方法解答。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在活动课中你碰到了什么问题,能把它告诉同学们吗?”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对于那些极爱表现自己,又不怕怯场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简直是大好时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手里拿着一张2元钱的学生说:“我要买一条3元钱的毛巾够不够,还差多少钱?”另一个手里拿着两张10元钱的学生说:“我要买一个16元钱的布娃娃,应找回多少钱?”还有一个手里拿着5张1元、5张2元和1张5元钱的学生说:“我要捐14元钱,可以用哪几张钱?”......由全体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在实践运用做到了学以致用。
五、归纳总结,指导实践是核心。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部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是为了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知识,并进而指导实践,因而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对实践活动操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谈感受”这一环节在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只要学生谈了就完成任务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明确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强化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六、设计实践性作业是升华。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总之,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给学生动手的空间、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我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就不仅仅是传授了数学知识,而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