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2020-11-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成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 仅根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结果只有一种。

4. 根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确定摆成的立体图形最少或最多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时,应采取“综合给出的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的方法,将可能摆成的一部分立体图形列举出来,然后进行解答。

5. 至少用8个、27个、64个、125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6.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7.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8.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1.整除:a整除b就是a➗b。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2.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3.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 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4.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5.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6.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二、2,3,5倍数的特征

1.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 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 2、3、5倍数的特征:

A.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B.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C.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D.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E.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4,6,倍数的特征: 4:末尾两位是4的倍数

6: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可以被3整除的偶数。

4.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3.1只有1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5. 质数×质数=合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 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 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② 棱: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 顶点:有8个顶点。

5、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长方体 正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面 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不同点 棱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

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底面积=长×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

长、正方体的体积都=底面积×高 V=s×h V=sh

8、箱子、油桶、仓库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所以物体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9、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进率 体积单位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长度单位: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3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 民 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1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11、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① 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计算方法 ② 放入物体后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 12、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4、分数与除法 A÷B=

AB451 的分数单位是5 。

4 (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5= 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105=10÷5=2

215 =21÷5=4

15(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分母得分子 如:

(8)2= 2×4=8 (8作分子)

4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5=

1265 5×5+1=26

34(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 2 = 3 = 4 = 5 =… = 100 =…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9、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如: =5

18251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如5和4 可以化成 20和20251002430

1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

如:0.3= 10 0.03=100 0.00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 如: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如:2

3=2+0.3=2.3 10333313、比分数的大小: 1.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2.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4、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311324=0.5 =0.25 =0.75 =0.2 =0.4 =0.6 =0.8

5524455135117=0.125 =0.375 =0.625 =0.875 =0.05 =0.04 8882025815. (1)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2)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各种情况都存在)

(3)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16、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12=2×2×3

(3)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特殊情况: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对比记忆)

17、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 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8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3)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特殊情况: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对比记忆)

19、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0、(举例)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一次)

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 (相同乘一次× 不同分别乘) (3)求法三;(筛选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