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现代化和网络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将更适应客人的需求。如发光材 料、调温材料、调色材料、 可散发香气的材料将改变传统的酒店用材; 洗涤、 排污、废水废气废烟的环保处理,将改变酒店的环境;自然通风,照明及太 阳能的开发利用,将改变酒店的能源消耗;客房中大扁屏电视、便捷通讯、 自动预定、 登记、入住系统的建立, 将改变酒店目前的经营模式; 贴近自然、 回归自然的酒店,将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酒店的不断智能化,将打破以往 的经营理念。
虽然酒店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计算机已不仅仅用于前台的经营业务,而逐渐向后勤保障系统和楼宇自 动化系统发展。同时将酒店内部网络与互联网联接,普及网络化管理,才能 使管理全面升级到智能化管理阶段。 国际酒店集团广泛采用的计算机预订系 统,已能帮助成员酒店销售 25%以上的客源。利用网络改善传统的酒店管理, 网络给酒店业 制造了新的竞争载体,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形象,开展网上预订 客房,让客人了解酒店的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选择他们需要的服务,进行远 程预订,最终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源。而酒店与顾客通过网上的交流,进而 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集团化经营
组建酒店企业集团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提高酒店的经营效率与国际 竞争力。国际酒店店集团进入中国的速度和数量与日俱增,各大国际集团、 跨国公司、酒店集团等世界级的巨无霸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和品牌 优势长驱直入中国的酒店市场, 国际化的超级酒店店集团将在占领和巩固沿 海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以及高档酒店市场的基础上逐渐向内陆中小城市以及 中低档酒店市场大规模扩张。根据近年来国际酒店行业的兼并收购的数量和 规模的统计,全球的超级酒店集团正在计划并实施全球范围的最佳资源配置 和生产要素组合, 积极开展跨国界、 跨区域、 跨行业、跨品牌的全球大兼并 因此,他们将不会仅仅满足于对我国单体酒店的接管,而会将其目标转向中 国尚未发展壮大的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公司。 中国旅游酒店和酒店集团发展 的历史很短,总体规模十分有限,其运行方式多以自建自管为主,仅有少数 企业能够输出管理或开展资本运营,大多数企业基本保留在逐一建设、单一 管理、单体收购的初级阶段,这种原始的企业发展模
式是不能创造巨大的酒 店集团的。在控制总量的同时调整结构,通过资产和品牌重组,按照市场需 要,促进中国 酒店业 企业制度改革和资产整合,加快集团化进程。
三)品牌化发展
在目前酒店过多、广告过多、信息爆炸的注意力稀缺时代,酒店品牌建 设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偶像营销与品牌 营销时代。品牌的竞争其实就是一种酒店文化的竞争。国际 酒店业 许多著名 品牌已经在具体的经营中显示出它们的个性魅力了,比如万豪、假日、喜来 登等等都在中国运用它们的品牌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输出合作,它们利用自己 良好的品牌轻轻松松地在中国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中国,目前品牌做得比 较好的酒店集团有锦江和凯莱等。 国际酒店集团品牌运做模式主要包括资本 纽带型、管理合同型、特许经营型和松散的战略联盟型等。对于中国 酒店业 而言,在创造自身品牌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品牌战 略。品牌可以使酒店具有较高的声誉,大大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 高管理和营销水平,建立稳定长期的客源,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四)经济型酒店加速发展,差异化和成为竞争焦点和发展趋势。
经过十年发展,全国目前拥有近 1000 家经济型酒店,客房数量超过 10 万间,成为一种全新的综合业态,可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据统计,过去十 年,中国经济型酒店排名前十位的品牌年均增长率高达 74%。国经济型酒店 正在以蓬勃之势走过发展的第一阶段——急速崛起期,但随着竞争升级,在 第二阶段整合期内,尽管还有较大的市场上涨空间,但产业扩张需要更加理 性,行业整合的帷幕已经拉开。
“有限成本、有限服务”只是对经济型酒店的最基本理解,基于这一理 解,中国经济型酒店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顾客体验上寻求差异 化,将是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影响酒店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信息变化, 将影响决策以及对决策执行的监控, 尤其是,信息储存和检索的巨大潜力将对酒店及其经理们控制人力资源及公 司运作的能力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二)酒店的组织和运作程序将随这样或那样的全球性变化而变化,在 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市场上, 那些像环境意识、 保健意识之类的较新的问题, 正成为客人们选择酒店的重要依据;
(三)房态管理也将随预订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持续增长的海外市场和 海外预订将导致新的问题,也将为 酒店业 主提供新的答案,不管他们是酒店 联号的一员,还是独立经营;
(四)因为需要高度熟练和专业化的劳工队伍,未来 酒店业 劳动力的形 象将大不相同, 酒店业 将不得不在许多国家可雇用人员不断缩减的情况下, 通过有效的竞争来获取高素质的人才;
(五)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随劳动力和信息技术的变化而被迫做出调整。 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力”行业将不得不在招收、培训以及留住人才方面付
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六)新的领导方式和企业文化将出现,管理的核心更为可能的是信息 管理和战略眼光的运用;
(七)酒店业 同教育界建立更密切联系的要求将更加迫切。这是 酒店业 迎接新的全球性挑战所必须的;
第三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 酒店业 发展的机遇点
a)2007 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为酒店业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发展背景。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106768亿元,同比增长 11.5 %,比上 年同期加快 0.5 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 11.1 %,二季度增长 11.9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9470亿元,增长 4.0 %;第二产业增加值 55454 亿元,增长 13.6 %;第三产业增加值 41844 亿元,增长 10.6 %。
1、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 量达到 11534万吨,增产 146万吨,增长 1.3 %,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 , 夏粮 单产提高 1.1 %。早稻可望再获丰收,棉花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农产品 (21.90,0.00,0.00 %) 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3652 万 吨,同比增长 1.3 %。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国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5 %(6 月份增长 19.4 %) ,比
上年同期加快 0.8 个 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 18.3 %,二季度增长 18.7 %。分所有制看,国 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 14.0 %,同比加快 2.2 个百分点; 股份制企业 增长 20.0 %,加快 1.3 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 13.0 %,回落 0.1 个百分 点;私营企业增长 26.6 %,回落 0.6 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 长 17.9 %,回落 1.1 个百分点。
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9026亿元,增长 42.1 %,同比 加快 16.6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42.3 %,集体企业增 长 24.0 %,股份合作企业增长 23.0 %,股份制企业增长 39.5 %,外商及港 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38.6 %,私营企业增长 48.6 %。
3、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中西部地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4168亿元,同比增长 25.9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3.9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 2.2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 46078 亿元, 增长 26.7 %(6 月份增长 28.5 %) ,比上年同期回落 4.6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 加快 1.4 个百分点;农村投资 8090 亿元,增长 21.5 %。
4、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上半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 42044亿元,同比增长 15.4 % (6 月份增长 16.0 %) ,增幅为 1997 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增长 14.9 %,二季度增长 15.8 %。分地 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28525亿元,增长 15.9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 额 13519亿元,增长 14.3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 增长 15.2 %和 18.0 %,其他增长 5.3%。
5、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3 %,比上年同期回落 0.1 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 其中,出口 5467亿美元,增长 27.6 %;进口 4342亿美元,增长 18.2 %。进 出口相抵,顺差达 1125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511亿美元。上半年,外 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 319亿美元,同比增长 12.2 %。6 月末,国家外汇 储备达到 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 2663 亿美元。
6、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为多年所少有。上半年,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052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4.2 %,增幅高于上 年同期 4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2111
元,同比增加 314元,扣除价 格因素,实际增长 13.3 %,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4 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 1.2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7、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放缓。 6 月末,广义货币 (M2)3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1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1.4 个百分点, 比一季度回落 0.2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13.6 万亿元,增长 20.9 %,比 上年同期加快 7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 1.1 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 (M0)26881 亿元,增长 14.5 %,比上年同期加快 2.0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 落 2.1 个百分点。 6 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50793 亿元,比上年同期 增长 16.5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369368亿元,增长 16.0 %,其中居民 储蓄存款增长 9.4 %。
b)
2007 年成为 2008 年奥运会的冲锋准备年, 酒店业 迎
来发展新高潮。
2007 年,奥运会的举行已经进入一年倒计时,针对 2008 年奥运会的各 项准备进入了冲锋阶段。 旅游和 酒店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发展高潮。 2008 年奥 运会的举办,不仅仅在 2008 年吸引大量国外游客进入中国,由于奥运会的 世界影响力,在 2007 年对旅游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甚至对国外资本对 中国的投资都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由于国家奥委会对奥运会酒店数量和客房数量均有规定,目前酒店数量 和床位规模尚与奥委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各个酒店集团正发力迎接奥 运。奥运会的赛事地点涉及了国内多个城市,对中国 酒店业 的影响范围将不 仅仅局限于北京等一级城市,许多二、三线城市和非奥运举办城市都面临众 多的发展机会。
c)
商务游、区
中国旅游市场近两年出现几何级上升,团体游、自由游、
域游等市场都在不断扩大。
2006 年我国入境旅游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国内旅游在扩大内需、 促 进消费的战略推动下,以其良好的成长性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大众化、常态 化趋势更加明显。 2006 年全年入境游人数达 1.24 亿人次,增长 3.4%;旅游 外汇收入 335 亿美元,增长 14%;国内旅游人数 13.9 亿人次,增长 15%;国 内旅游收入 6200 亿元,增长 17%;旅游总收入 8850 亿元人民币,增长 15%。 全年出境旅游可达 3400 万人次,增长 10%。目前我国继续保持世界上第四大 入境
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 地位。
国家旅游局预计, 2007 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 1.29 亿人次,增长 4%;旅游外汇收入达 370亿美元,增长 10%;国内旅游达 15 亿人次,增长 8%;国内旅游收入达 6820亿元,增长 10%;出境旅游达 3740 万人次,增长 10%;旅游业总收入达 10000亿元左右,增长 10%。2007 年中国旅游业的发 展将直接为 酒店业 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中国 酒店业 面临的挑战
a)
酒店业竞争激烈,高档饭店竞争将更加激烈,同质化竞争
成为主要竞 争特征。
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高档饭店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洲际 (Intercontinental ( St.Regis )、
)、里兹卡尔顿 (RitzCalton )、圣瑞吉斯
丽晶(Regent)、柏悦(ParkHyatt )、四季(FourSeason)等国际饭店集团顶 级品牌全面进入,势必对中国饭店原有高端客源市场的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加剧高档饭店的竞争。
b)
近。
国内酒店管理集团亟需提高管理水平,向国际化水平靠
根据各地上报的信息,截至 2006年 6月 30日,全国共有国内饭店管理 公司 180家,管理饭店 1299家,平均每家管理的饭店仅有 7.2 家。国内饭 店管理公司不仅规模小,而且品牌建设滞后,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与国 际饭店管理集团大举进入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国本土饭店集团却未能 跨出国门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程度低。因此,亟需加快国际化发展步 伐,真正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饭店管理集团。
c)
非星级饭店亟需规范。
近年来,随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苏州等地方政府把住宿业管理 职能调整到旅游行政部门,许多地方旅游饭店管理工作思路也从原来单纯的 星级饭店管理逐步转变为对整个饭店业态的管理。对非星级饭店加强规范管 理势在必行。 2006 年,北京市制订出台了北京
地方标准 《住宿业服务质量标 准与评定》,并评出首批住宿服务达标单位 250 多家;上海市也制定了《旅 馆服务质量要求》,并完成了《上海市旅馆管理办法》送审稿;江苏省还启
动了经济型酒店标准的制定工作。饭店投资需要加强引导。目前全国许多地 方饭店投资非常热,已经导致一些地区饭店供过于求。如何引导投资商理性 投资饭店,也是未来饭店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2006 年,浙江省在充分调 研的基础上,出版了《浙江饭店业发展白皮书》,对引导当地饭店的投资和 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d)加强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2006 年以来外方酒店管理集团大举挺进、 同时包括经济型酒店和民企饭 店的快速发展等,这样“挖人”行动就不会不停滞, 酒店业面临人才流失的 危险。要建立饭店人才发展的战略,为了实现酒店的战略目标应制订并实施 的关于人才吸引、识别、发展与激励等方面的策略。勇敢挑战外资酒店对本 土酒店业的人才挑战,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企业要改变“短视”的做法,制订人才发展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思想,同时积极建立合理的酒店人才培养机制,为酒店的后续发展提供人 才储备和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