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论》原文解译

2022-11-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论》原文解译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论》原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别本无脚字)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别本作腧)也。

白话文翻译

肺脏内有邪气滞留时,患者会出现皮肤疼痛、身体发冷发热、气逆上冲、呼吸喘急、出汗、咳嗽牵动肩背疼痛等症状。针刺调治时,要取胸部中间的天突穴和外侧的腧穴,再取背部第三脊椎旁的五脏腧穴。先用手快速按摩,使患者有了舒适感以后再进行针刺。然后刺治缺盆穴,以疏泻肺脏内滞留的邪气。

肝脏内有邪气滞留时,患者会出现两胁内痛症状。会使中焦脾胃内生寒气形成瘀血留滞,行走时小腿抽筋掣痛不已,关节活动时有肿痛感。针刺调治时,取行间穴导引两胁内精气下行,刺补足三里穴精气以温和脾胃,刺泻足厥阴肝经有淤血滞留的络脉以排除恶血,刺治双耳间青筋络脉以消除抽筋掣痛病症。

脾脏和胃脏经脉有邪气滞留,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病症。如果是阳经

精气过盛阴经精气虚弱,患者会有胃里发热和容易饥饿的感觉。如果是阳经精气虚弱阴经精气过盛,则会出现胃里发寒、肠鸣、腹痛等症状。如果阴气和阳气皆有余或皆不足,患者就会出现寒热交杂病症。针刺调治时,皆应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以调节精气循环阴阳平衡。

肾脏经脉有邪气滞留,患者会出现骨骼疼痛的阴痹病症。阴痹患者,用手切按找不到骨痛部位,却会出现腹部胀满、腰痛、大便困难、肩背颈项疼痛、经常眩晕等症状。针刺调治时,要取涌泉穴和昆仑穴。如果发现体表络脉有瘀血滞留,就要针刺排除干净。

心脏经脉有邪气滞留,患者会出现心痛、情绪悲喜无常、时有眩晕跌倒等病症。针刺调治时,要根据阳经和阴经精气过盛或虚弱的具体情况,通过针刺心脏经脉的腧穴调节精气循环阴阳平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