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考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名词解释、简答题 整理

2021-01-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名词解释

第一章

信息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数据 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者或者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物流 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流动,信息流伴随着物流产生,反映物流的状况。

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指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再返回到输入端,经过处理并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决策的过程。

定额标准信息 是指产品的结构、工艺文件、各类消耗定额、规范定额和效果评价标准等信息。

信息稳定系数 是指在某类信息项目的总数中,在规定期内(一般在一年内)不变动项目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

固定信息 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 战略信息 是供高层/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的信息,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 原始信息收集 是指在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 是指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以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 结构化决策问题 即可以利用一定的规则和公式来解决的、例行的和反复进行的,有章可循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 MIS 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DSS是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智能支持系统 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专家系统 ES 是使用某专业领域中专家的知识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目标是计算机具有与该领域专家同等水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SS 即智能支持系统,它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推理机 是接受用户咨询的输入数据,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去求解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建议提交用户系统。 MRPⅡ 是制造资源计划。它是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COPICS 是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最早推出MRPⅡ商品化软件。

ERP 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在MRPⅡ基础上,适应全球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对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CIMS 将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不同类型的子系统连接起来,组织而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即CIMS。

供应链管理 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第 1 页

虚拟企业 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

第二章

计算机 是一种能够进行高速算数和逻辑运算,并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设备。

PC机 是英文Personal Computer 的字头缩写,表示一种面向个人使用的计算机。 工作站 是介于高档微机和小型机之间的机型。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目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这样的硬件结构就是有名的冯.诺依曼结构。

I/O接口 在微型计算机中就是指输入输出接口。

内存 也叫主储存器,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分为只读储存器ROM和随机储存器RAM。 外存 也叫辅助储存器,在微型机中主要指磁盘和光盘。 Cache 高速缓冲储存器。

系统软件 是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讯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 应用软件 是指直接完成某种具体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字长 是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主频 是指计算机CPU的时钟频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其单位用兆赫兹(MHz)来表示。 多媒体 常常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多媒体实际上就是指多媒体技术。 信道 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的物理和逻辑设备称为信道。 信号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表示形式。

带宽 模拟通信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数字通信的带宽是指信号的传输速率,其单位是BPs。

模拟信号 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叫做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以脉冲形式变化的叫做数字信号。 路由 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无线通信 利用空间电磁波实现站点之间的信号传输,叫做无线通信。

解调 是指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加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 频带传输 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 调制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 通讯子网 是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专用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点对点信道 是指一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点对点网络 使用的点对点方式网络传输技术的网络叫做点对点网络。 广播式网络 采用广播方式网络传输技术的网络就叫广播式网络。

拓扑学 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他将实体抽象成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将连接实体的线路抽象成线,然后研究点和线之间的关系。

环型拓扑 环型拓扑使各站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数据只能沿着一个方向逐点传输的网络结构。 通信协议 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叫做通信协议。

C/S模式 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其中c表示客户机,s表示服务器。

Client/Server 用一台或多台单独的、高性能、大容量的高档微机,或者是大中型机、小型机作为作为网络中心服务器;而用多台微型机作为客户机,以总线、星型总线等拓扑结构与服务器连接成局域网的网络模型。 客户机 也叫网络工作站,一般是PC机、图形工作站及小型机等。 域名 是用字符表示在因特网上主机地址。

IP地址 因为物理地址是制造规范很不统一,为确保主机地址的唯一性,在因特网中对所有的主机进行统一的编码。这种地址就叫做IP地址。

第 2 页

www浏览器 是用来浏览因特网中的www服务器信息的客户端软件。

电子邮件 又叫做E-mail。是目前在因特网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在因特网上为用户收发信息提供了一种快捷、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

数据库 是指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储存在外储存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属性 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成为一个属性。

联系 实体集内部各实体之间的互相联系,叫做实体内部联系;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称为实体的外部联系。 实体码 在众多属性中能够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成为实体的码。

第三章

系统开发 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

“有顶向下”开发的原则 是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的过程。首先考虑全局问题,全局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再按层次分解,逐层分析地发展系统。

生命周期法 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原型法 是一种系统开发方法。它采用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接着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的开发过程。 对象 就是数据和操作的封装通信单位。

类继承机制 指子类可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的“类说明” 所谓“类说明”就是统一描述“类”的结构、应遵守的约束性规则及执行的操作,以便用户了解“类”的具体作用及功能。

“CASE” 即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是负责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决策、协调、控制的机构。一般由一名企业领导、系统开发项目组负责人系统分析师及用户各主要部门的业务负责人组成。

第四章

企业战略 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可获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到达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信息系统规划 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计划,是企业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 是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 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它需要考虑企业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资源约束,对战略性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具体安排。

诺兰模型 是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实际发展状况的考察,提出的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的客观道路及规律。

CSF 是对企业成功重点因素辨识的方法,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关键成功要素 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他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企业系统规划法 是20世纪70年代初,IBM公司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推出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

可行性研究 是通过初步调查,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

第 3 页

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进行开发工作提出建立的过程。

技术可行性 是指评价总体方案所提出的技术条件能否满足新系统的目标,对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考虑技术人员的数量及水平。

第五章

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是描述组织的机构设置、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和各职能部门间的行政隶属关系的图形工具。

信息关系图 以企业的组织机构为依据,描述了各个管理层次和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表明了各个部门间信息传递的信息。

输入数据 是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的凭证、票据,或下级部门上报给本系统的保镖。

(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 是指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加工、变换和输出,是逻辑处理过程。

扩展的数据流程图 实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新系统)逻辑模型。扩展的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1.增加许多原来手工处理难以完成各种功能2.增加了对各种例外情况和错误情况的处理。

数据分析 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数据字典 是给数据流程图上每个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储存、处理功能、外部项等,进行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决策树 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用策略的情况。

决策表 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条件又相互结合、有种决策方案的情况。 结构化语言 是指用于描述逻辑判断的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它使用的词汇主要有动词、名词和保留字三种,而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示为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结构。

数据/功能分析 是整体地考虑新系统的功能联系与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的分析过程。

U/C矩阵 是一张表格,是数据/功能分析的一种工具。它的左边的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的关系。

第六章

模块 是结构化系统的基本元素。从逻辑上看,模块就是处理功能;从物理上看,它是可用一个名字来表示的一组程序。

独立性高的模块 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少的模块,称为独立性高的模块。 数据耦合 是指两个模块间通过关系传递被处理的数据。

数据库表 在Visual FoxPro中,数据表一般应当包含在数据库中,叫做数据库表,简称库表。 索引 是以给定表达式的值对数据表进行逻辑排序的技术。

关键字 索引关键字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字段构成的索引表达式。 自由表 游离于数据库之外的表叫做自由表。 表结构 表中所有字段名的集合叫做表结构。 NULL 在数据表中NULL表示空值。

排序 以给定表达式的值对数据表进行逻辑排序,但要生成新表的技术。 Tag 在数据表结构符合索引中的每个索引标记叫做Tag。

主索引 能够惟一确定表中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表达式叫做主索引,它只能在数据库表中创建和使用,而且一个表只能指定一个主索引。

惟一索引 惟一索引允许数据表中各记录的索引字段,或字段组合表达式的值相同,但是在索引表中只保留表中与索引字段值相同的第一条记录。

第 4 页

关联 指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表之间的联系。

模块的独立性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少的模块,称谓独立性高的模块。

控制结构图 表示出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它是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

逻辑凝聚 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却彼此不同,称为逻辑凝聚模块。如将所有的输入操作放在一个模块中,而每个输入的内容各不相同的就是一例。这类模块通常包含一个选择控制和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处理功能。先执行选择功能。再根据选择结果,控制执行不同的处理功能。

数据凝聚 一个模块内部包含若干个处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下一处理输入数据,为数据凝聚模块。如工资管理模块。包括输入变动数据,计算工资,汇总工资等处理功能。而“输入处理” 所输出的人事和工资变动数据,是下一个处理“计算工资”的输入数据;“计算工资”的结果又是“汇总工资”的输入数据;因此它属数据凝聚模块。

控制偶合 两个模块通过调用关系,不仅传递数据,还传递对运行过程有影响的控制信号,这种偶合称为控制偶合。

顺序码 也叫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实体的标识。编码顺序可以是实体出现的先后,或实体名的字母顺序等。

重复码 是指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

专用码 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汉字国际码、五笔字型编码、自然码、ASCII代码等。

第七章

过程程序设计 就是使用给定的语句命令描述算法的过程。

对象程序设计 是以对象为中心,将数据和程序捆绑在一起,封装在对象之中,描述好每个对象的属性与方法,程序设计的工作就完成了。

人机对话 也叫人工交互,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了控制或校验目的,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使人和计算机对话(相互)的操作。

填充名称 是在菜单设计器中,为了实现动态菜单设计的选择项。

用户子类 从某个基类派生,满足用户特殊要求的自定义类叫做用户子类。 表单 Form在系统中是用户的主要界面,它是一个容器类的对象。 封装 将数据和操作全部包装在对象中的特性,就叫做封装。

过程 每一个程序是专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描述,所以一个子程序也叫一个过程。 静态校验 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

平衡校验 是指由计算机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 重复校验 是指同一组数据由不同的人员重复输入计算机检查一致性。 逻辑校验 就是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

布局 是用来定义报表输出格式的文件。布局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 报表布局 是指定义报表输出格式的文件,可有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 带区 在报表设计器中的基本报表格式叫做带区。

IPO 详细描述处理逻辑的“输入-加工-输出”图,叫做IPO(Input Process Output)。 系统设计报告 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是系统实施的依据。

第八章

可靠性 是指程序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不仅能在正常情况下正确地工作;而且可以再出现以外的情况下,自动处理错误,给出报警提示。

可理解性 是指程序不但处理逻辑正确,而且应当层次清楚,便于人的理解和阅读。

第 5 页

可维护性 由于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为此可以随时对系统不断修复、不断完善和扩充、升级的特性叫做可维护性。

顺序结构 所谓顺序执行,就是按着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执行。顺序结构只是一种编写和执行程序的协议、规则,不需要用专门的结构语句来支持。

循环结构 是在一个大程序段中,常常会重复使用某一段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在编制程序时,不必重复编写这个程序段,可以用重复结构来代替它。重复结构也叫循环结构。

语法错误 包括英语单词拼写错误,语句格式错误;程序结构不合要求;函数、表达式、变量间的数据类型、格式不匹配;文件、变量等调用名称不一致等于。

逻辑错误 是指那些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结果却不合逻辑或不和题目语义的错误。

继承 子对象总是具有父对象的全部属性、事件和方法。特别是当父对象的属性发生改变时,它的子对象也会立即随着改变,这种特征叫做继承。

事件 就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它一般由用户或系统来触发。 N-S图 是程序结构设计的工具之一,也叫方块图或盒图。 单步跟踪 是逐行执行程序语句的过程。

跟踪窗口 是将软件看做黑盒子,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

模块联调 经过单元测试后将这些模块放在一起,形成子系统进行测试的称为模块联调。

系统切换 是指新系统替换老系统,即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行的过程。它的任务就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平稳而可靠的交接,最后使整个新系统能正式交付使用。

系统初始化 是指系统从开发完成到投入应用必须经过一个初始化过程,初始化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资源进行设置、系统运行和控制参数设定,数据加载以及调整系统与业务工作同步等内容。

第九章

集中式(信息系统) 是指将所有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全部集中于统一的信息中心,企业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需求都由信息中心负责提供。

信息中心 是负责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协调和管理的机构。

安全性控制 是指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加密 是指将明文信息和数据进行编码,使它转换成一种不可理解的内容,使信息窃取者无法认识和理解其原意。

信息系统可靠性 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设备冗余技术 是指在系统中设置两套硬件设备,以双工或双机方式工作,防止突然的硬件设备故障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投资回收期 即投资回收所需要的时间(年),投资回收期(T)计算公式如下: K T=

P

其中:K-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总额。 P-计算机应用后年收益增长额。

应用软件系统维护 是指对已开发投入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局部修改或改进活动。

硬件设备维护 是指对主机及外部设备的日常护理和管理、故障检修、易损件更换,某些设备功能扩展等。 数据加密 是指为防止数据在储存介质中被非法拷贝和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在系统中应对机密数据采取加密储存和加密传输的安全措施。

完善性维护 是指在应用软件使用期间,不断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用户需求。

第 6 页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 简答题

第一章

1.何谓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者活着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2.简述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决策的基础、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3.管理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管理信息的特点是:1.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3.信息量大 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4.工业企业中的固定信息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1.定额标准信息。它包括产品的结构、工艺文件、各类消耗定额、规范定额和效果评价标准 2.计划合同信息。它包括计划指标体系和合同文件 3.查询信息。属于这种信息的是: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价目表、设备档案、认识卡片等等。 5.信息存贮处理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应考虑存贮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存贮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 6.简述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

为:1.及时处理信息,以提供给各级决策和管理部门;2.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加工出准确的信息;3.适用于各级决策和管理部门所需的信息;4.经济、高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7.何谓决策支持系统?

它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8.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具有以下特点:1.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复杂、格式化程度低,并且包括大量历史数据和企业外部的数据;2.有模型库系统。由于决策问题复杂多变,DSS中的决策模型既要简单,其生成过程又必须灵活,易于修改、合并。因此DSS中必须有一个模型库系统;3.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具有对话子系统;4.系统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以管理者制定决策。 9.简述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专家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1.知识获取功能。有在通过学习或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2.知识库。存放着系统求解问题需要的知识;3.推理机。可利用知识库的知识实现问题求解;4.人-机接口。将求解结果提交用户。

10.简述经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特点:1.信息提取方便;2.提供关键成功因素的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3.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1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1.科学的管理基础;2.领导的支持与参与;3.建立专业队伍和培训。 12.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包含哪些内容?

是指:1.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工作有它自身的规律,为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必须制定一套“管理工作的工艺教程”,使管理工作有所遵循;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规定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用制度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成为行动的准则;3.报表文件的统一化;4.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代码化。 13.试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

主要有4种:1.职能结构。是一种按现存管理职能部门和结构来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应用得最早,又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2.管理阶段结构。是一种按照管理的阶段或生产制造的不同进程而设置子系统的

第 7 页

结构形式;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这种结构先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管理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上建立若干功能子系统;4.全面综合结构。是一种将横向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形式。

14.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哪三个领域?

为: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15.何谓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6.何谓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企业组织间的虚拟化是指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围绕一个核心组织,以信任和契约为基础,通过教育处机网络连结起来,形成一种临时使用组织。进而提高各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17.何谓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18.简述电子商务(EC)的主要功能。

为:1.网上的广告宣传;2.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3.网上产品订购;4.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5.服务传递;6.意见征询;7.交易活动管理。

19.按服务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可分为哪些类型?

按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电子商务可划分为: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2.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3.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20.简述电子商务的特点。

为:1.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2.高效、快捷;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4.提高服务质量;5.需要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第二章

1.一般将计算机分为哪6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分为:1.巨型机,价格昂贵、功能强大,计算机速度在每秒千亿次以上;2.小巨型机,价格相对便宜的小规范巨型机;3.大型机,计算速度为每秒几亿~几百亿次,一般作为大型计算中心的主机;4.小型机,计算速度为每秒几千万次~几亿次,一般为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使用;5.个人机,也叫微型计算机或PC计算机,介于高档微机和小型机之间的机型,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大容量存储器,主要用于图像处理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领域。

2.简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基本组成。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5个基本部分构成。 3.简述微型机中只读存储器ROM的分类。

主要由常用只读存储器掩膜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和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PROM组成。 4.简述系统软件的分类。

系统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程序、系统支持程序和系统开发程序三类。 5.简述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6.简述微型计算机总线的组成。

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 7.简述数据交换技术。

为:1.专线连接。它是最简单的数据通信形式,即在两个站点之间直接用线路连接起来进行数据的交换;2.电路交换。实际的电路交换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3.存储转发交换。也叫

第 8 页

做包交换,存储转发交换的原理是:把待传送的数据先存储在结点机中,等到信道空闲时再根据优先级别顺序发送出去。

8.简述局域网特点。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总是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9.简述局域网的工作方式。

局域网的工作方式有:共享介质式和交换式两种。 10.简述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等组成。 11.简述中国最大的四家ISP。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金桥信息网GBNET。

12.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为:1.数据化结构。2.数据共享。3.数据独立性。4.可控制冗余度。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13.简述Visual FoxPro退出系统的方式。

为:1.键盘操作。①敲快捷键(Alt+F4)组合键;②在系统主窗口的“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QUIT,并敲回车键;2.用鼠标操作。①在主菜单中,打开“文件”下拉菜单,单机其中的“退出”选项;②在系统窗口中,单击标题栏右端的“退出”按钮 × 。

第三章

1.简述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划、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简述系统开发的特点。

应用软件产品的生产与一般硬件设备的生产过程和单项事务处理的程序编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为1.复杂性高。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3.质量要求高。4.产品是无形的。5.历史短,经验不足。 3.简述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为:1.明确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步骤。3.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4.系统的环境适应性。5.工作结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 4.简述按系统整体性原则开发的步骤。

为:1.先确定逻辑模型,再涉及物理模型;2.详细了解原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得出原系统物理模型;3.对原系统物理模型进行综合和抽象,提出原系统逻辑模型;4.对原系统逻辑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新系统逻辑模型;5.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5.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外界联系就是环境,系统是处于环境之中,环境是一种更高级(更大)的系统。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扩展性、易维护性,才能适应环境,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系统。 6.简述文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为:1.以书面形式记录调查分析的结果和设计的技术细节。2.开发人员之间以及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的依据。3.前期工作文档是后续阶段工作的基础。 7.简述生命周期法中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为:1.根据原系统的基础,提出新系统的要求。2.通过初步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3.经领导批准后进行系统的

第 9 页

详细调查。4.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结果,提出新系统逻辑模型。5.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8.简单分析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限性性。2.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个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并用为下一步的工作的依据,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这种方法的一些缺点是: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3.整个系统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使系统开发成本高,效率低。 9.简述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1.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它符合于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能确保用户要求得到较好满足。2.原型法很具体,可提高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积极性。3.原型法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10.简述CASE的目标和作用。

CASE技术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CASE的作用,可概括为3个方面:1.能实现一个具有快速响应、专用资源和早起查错功能的交互式开发环境。2.对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3.通过强有力的图形接口,实现直观的程序设计。 11.简述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作用。

为:1.能实现具有快速响应、专用资源和查错的交互式开发环境;2.实现开发和维护环节的自动化;3.通过图形接口实现直观的程序设计。 12.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企业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2.委托软件开发公司或科研单位进行开发。3.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4.购买软件包。 13.简述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优点。

其主要优点是:在合作开发中,可发挥合作优势,共同开发出具有较高水平而又适用性强的系统;有利于企业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14.简述系统开发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各种系统开发方式其主要优缺点比较如下: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可及时对系统进行变更、改进和扩充。其主要缺点是: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难于摆脱习惯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2.委托软件开发公司或科研单位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开发周期短;不比组织本企业的开发队伍;如果选择好的开发单位,则可开发出水平较高的系统。其缺点是:系统维护工作困难。3.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其主要优点是:在合作开发中,可发挥合作优势,共同开发出具有较高水平而又适用性强的系统;有利于企业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4.购买软件包。购买软件包是最省力、最经济的开发方式。 15.简述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因此,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许多不同工作同时或交叉进行的,是由许多人参与分工、协作才能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第四章

1.简述信息规划的目的。

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如下: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2.简述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的主要内容。

为:1.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2.系统运行环境描述;3.信息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4.系统开发计划。 3.简述系统战略性规划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

第 10 页

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 4.简述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

为:1.初始阶段;2.传播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6.成熟阶段。 5.简述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主要有三种方法:1.战略集合转移法。它是信息系统战略性规范方法,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2.关键成功要素法,它是确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明确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3.企业系统规划法。它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的付诸实施过程。 6.简述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现在主要步骤有: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等。 7.简述可行性研究初步调查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1.企业和环境概况;2.信息处理状况;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8.简述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为:1.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5.技术可行性分析;6.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7.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 9.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结论有哪几种? 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

1.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如资金、技术、管理)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3.需要对目标进行修改才能进行系统开发;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

第五章

1.简述系统分析阶段所用的主要工具。

系统分析阶段使用的主要工具有:组织结构图、信息关联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决策表、决策树、U/C矩阵等。

2.简述绘制企业信息关联图的意义。

企业内外部随时发生生产经营信息的联系,这些信息可通过信息关联图予以描述,进一步了解企业各管理层次之间的信息联系,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 3.系统数据调查的数据应如何汇总?

系统调查的数据汇总分为三类:1.输入数据。主要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的凭证、票据,或下级部门处报给本系统的报表;2.存储数据。主要指各种台账、记录文件,是本系统实现计算机化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的主要内容;3.输出数据。指由本系统将输入数据和存储数据加工处理,产生的各类报表和查询结果。 4.在系统的数据调查中该如何估算数据分布。

为:1.在汇总的基础上按部门进行数据估算;2.做出主要业务部门数据量汇总表;3.以表中数据存储量为基数;4.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5.估计新系统计算机设备应提供的存储能力。 5.简述数据字典编写的基本要求。

为:1.对数据流程图中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惟一;2.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3.符合一致性与完全性的要求,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无同名异义或异名同义;4.格式规范、文字精炼与符合正确。

6.简述用决策树进行功能分析的优缺点。

决策树的优点是清晰、直观;缺点是当条件多,而且互相组合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判断过程。 7.简述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

为: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用户要求研制新系统的主要原因;2.新系统的目标;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以数

第 11 页

据流程图为主要工具,数据字典、数据存储分析和各功能的处理逻辑等为附件,属新系统逻辑模型;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第六章

1.将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请写出三种结构形式的名称并画出各自的控制结构图。

为: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

2.简述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为:1.满足用户要求;既能合理地组织用户需要的所有数据,又能支持用户对数据的所有处理功能。2.满足某个数据库存管理系统的要求;能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Visual FoxPro)中实现。3.具有较高的范式:数据完整性好、效益好,便于理解和维护,没有数据冲突。 3.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哪些?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属性、码和联系。 4.什么事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主要步骤如何?

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的到的E-R图,转换成所选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主要分为:选择一种数据模型、将E-R图向选定数据模型的过程。主要分为:选择一种数据模型、将E-R图向选定数据模型转换、对数据模型优化三个步骤。

5.简述E-R图中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

在E-R图中实体联系类型有三种形式: 1:1联系,1:n联系和m:n联系。 6.简述代码设计的原则。

为:1.惟一性;2.简单性;3.易识别性;4.可扩充性;5.合理性;6.规范性。 7.简述由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该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该关系的码。一个联系也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若联系为1:1,则所连接的每实体的码均可是该关系的码;若联系为1:n,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若联系为m:n,则关系的码为所连接的各实体码的组合。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应当合并。 8.描述系统的完整E-R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当注意:1.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2.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3.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E-R图。

9.简述物理结构设计。

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10.简述逻辑结构设计。

按着一定的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当前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1.组成数据库的三个主要文件是什么? 将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DCT)和数据库索引文件(.DCX)三类文件组成。 12.有“课程”表KC、DBF和“学生选课”表XSXK.DBF,如果需要在“课程”表中删除的某门课程目前还有学生选修,应当暂时不允许删除。为此应当使用什么样的保护方法?如何操作?

第 12 页

应当设置数据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的删除规则来实现这种控制。操作步骤如下: ①以课程号字段为关键字,为课程表KC.DBF创建主索引;

②以课程号字段为关键字,为学生选课表XSXK.DBF创建普通索引; ③用课程号字段为两个表建立关联;

④以该关联打开参照完整性生成器对话框,选择“删除规则”页面; ⑤选择“限制”单选项,单击“确定”按钮结束。 13.简述用户模式与视图的关系。

在概念结构设计中,既要设计全局概念模式,也要设计用户的局部概念模式,或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它就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就叫做用户的视图。 14.本地视图与远程视图有何不同?

本地视图是利用本地数据库表、自由表及其他视图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的视图。 远程视图是利用远程服务器中的数据建立的视图。 15.简述将自由表添加到数据库中的操作。

首先打开相应的数据库,在数据库设计器工具栏上单击“添加表”按钮,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要添加的数据表,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自由表添加操作。 16.简述将数据库表移出数据库的操作。

首先打开相应的数据库,选定相应的数据表,在“数据库”下拉菜单中单击“移去”选项,或者在快捷菜单中单击“删除”选项,并在对话框中单击“移去”按钮确认。

17.在学生数据表中有:姓名/C、性别/C、年龄/N、总分/N等字段,如果需要创建的所以RR是按“总分”的降序排列记录,当分数相同时再按性别排升序;那么索引关键字应当是何种形式? 索引关键字的形式为:STR(一总分)+性别。

18.如何用命令方式让学生表按上题建立的索引打开并显示? 命令如下:

USE 学生

SET ORDER TO TAG RR BROWSE

19.简述模块间调用的规则。 模块间调用,按以下规则进行:

①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②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③若有某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④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

20.简述保证模块独立性的好处。

为:①模块之间联系少,接口简单,系统容易开发;②产生波动效应的概率低,系统可靠性高;③系统容易维护。

21.简述模块独立性高的含义及其优点。

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少的模块。①系统容易开发。②系统可靠性高。③系统容易维护。 22.何谓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分解?

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第七章

1.简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以对象为中心,将数据和程序捆绑在一起,封装在对象之中,淡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程序。

第 13 页

2.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类型有:菜单方式、工具栏方式、对话框方式。 3.简述创建菜单的过程。

创建菜单的过程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创建、确定任务、生成和运行测试五步。 4.简述Visual FoxPro中常见容器类控件有哪些。

常见容器控件有:表单集、表单、容器、表格、页框等。 5.简述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设备。

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触摸屏、话筒、光笔、POP终端、条码阅读器、磁盘机、磁墨水阅读器等。

6.简述输出界面输出方式的选择。

为:1.选择输出设备。计算机系统提供了许多输出设备,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应当选择不同的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等。2.选择输出形式。随着输出设备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输出形式。一般用报表、标签输出,也可以用简单提示、报警等形式。另外,输出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形、声音,甚至影像。3.输出内容。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期限的不同、安全级别的不同,分类设计各类输出内容。

7.试简述系统设计说明书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其内容。

为:1.阐明系统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手段、方法和技术。2.描述系统的环境要求。

主要内容:1.控制结构图和每个模块的详细说明;2.数据库设计说明;3.计算机及网络系统配置说明;4.代码设计说明;5.用户界面设计说明;6.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7.实施费用估计。

第八章

1.简述进行管理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手工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原则已不适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规定系统的业务流程、信息流向,改革组织机构,规定各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2.描述扫描循环结构的循环过程。

按表文件记录的顺序在指定范围内从头到尾扫描每一条记录,每扫描一次就执行一次循环体语句,直到全部扫描完毕跳出ENDSCAN出口语句。 3.简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的编程方法。它把程序设计的主要活动集中在建立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上。因此,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就是相互关联的对象的集合。 4.简述项目管理器的功能。

项目管理器有以下几种功能:1.采用“目录树”结构对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2.以其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了快捷访问系统设计工具的窗口,在项目管理器窗口,有多种功能按钮,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增加和删除资源文件;3.支持建立数据字典,用以储存各数据表间的关系;4.用简单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其系统资源编译成可独立运行.APP或.EXE文件。

5.简述在Visual FoxPro中项目管理器的功能。

为:1.采用“目录树”结构对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2.以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快捷访问系统设计工具的窗口,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增加和删除资源文件。3.支持建立数据字典。4.可将系统资源编译成可独立运行的文件。

6.怎样在项目管理器中设定新的主文件?

要设定新的主文件,应当先在项目管理器中选定某个文件,再打开“项目”下拉菜单,单击其中的“设置主文件”选项。这样一来,该选定文件就成为新的主文件。 7.简述黑盒测试法。

将软件看作不透明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从程序的输入

第 14 页

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 8.简述程序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整个系统程序的清单和说明;程序测试过程和测试用例;修改程序的规定等。 9.简述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一般应当包含的模块有哪些。

一般应当包含以下一些不同模块。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检索界面、帮助功能、项目文件。 10.系统实施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系统平台,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基础数据的准备和管理流程重组。 11.简述系统测试的目的。

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测试中要以十分挑剔的态度,找了软件中的错误而不是证明系统无错误。 12.简述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成立测度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组分立;2.精心设计测试用例;3.进行回归测试;4.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

13.简述系统测试中可能发生的错误类型。

测试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有以下几类:1.功能错误。2.系统错误。3.过程错误。4.数据错误。 14.简述系统测试的方法。

系统测试的方法有:1.黑盒法: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它是将软件看做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2.白盒法。白盒法又称为结构测试,它是将软件看做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 15.简述用户操作手册包含的内容。

用户操作手册包含的内容有:1.手册使用者及编写手册的目的。2.软件(子系统)概述。3.运行环境。4.说明支持软件。5.使用及运行说明。6.非常规过程说明。7.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一览表。用户操作举例。

第九章

1.试述企业信息中心一般由哪些部门组成。

组成部分一般有:系统开发组、系统维护组、计算机运行组、数据库管理组和网络组。 2.试述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如地震、水灾、火灾、战争等;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泄密和破坏;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4.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磁干扰等影像系统安全运行。 3.简述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

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可采取下列措施:1.物理安全控制;2.人员及管理控制;3.存取控制;4.数据加密。 4.简述可靠性控制的方法。

为:1.设备冗余技术。指在系统中有两套硬件设备,以双工或双机方式工作,用冗余的设备来防止万一发生的硬件故障;2.负荷分布技术;3.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5.简述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

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指标为:1.提供用户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2.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3.系统运行效率;4.信息中心工作质量。

6.按系统维护对象的不同,系统维护可分为哪些类型?

系统维护可分为以下几类:1.应用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是系统维护最主要的内容;2.数据维护。根据业务处理的变化,数据需要不断更新,调整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的转储和恢复等都属于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3.代码维护。对系统中各种代码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以及设置新的代码;4.硬件设备维护。主要指对主机及外部

第 15 页

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故障检修。 7.简述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

应用软件系统维护可分为以下四类:1.完善性的维护。在软件系统使用期间为不断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进行的维护工作;2.适应性维护。是指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活动;3.纠错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8.如何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性?

为:1.每隔一定时间,将数据库中的内容转储到磁带(或磁盘)上,作为后备数据库;2.对每次应用数据库的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出现错误时可以检查错误来源;3.在每次对数据库内容进行修改时,把修改前的内容和修改后的内容都转储到磁带上加以保存,以备检查;4.在系统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利用保存在磁带上过去某个时刻正常的数据库内容来恢复数据库。

第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