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用体系研究
2021-01-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35卷第5期 2013年9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Vbl_35 No.5 Sep.2013 JOURNALOFNⅡ GBOI n RSITY(EDUC noNALSCⅢNCEEDITION) 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用体系研究 王益澄 ,朱建良2 (1.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2000) 摘要: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开辟了新途径,但同时也给高校党的理念教育、 党建管理模式和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带来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党建管理存在着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软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平台、资源库、技术、人才和绩效等为主 要内容的信息化实践应用体系,是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信息化;实践应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3)05—0033—0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基层党 建工作要继续发挥优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赢 建管理信息化,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来加强 得主动,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尽快实现与现代 和改进党建信息管理,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 信息技术的接轨融合,提高自身科学技术含量, 的新任务。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层党建管理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原有的党建管理方法和 (二)网络等新媒体为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 平台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暴露出诸多的缺陷和 息化提供了新机遇 ,不便。因此,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已显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月公布的 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调查数据,截至2012年l2月,中国网民已达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管理面临的 5.64亿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1.1%。 新形势 同时,据腾讯官方2012年11月公布的信息,使 (一)信息化智能化新时代对高校基层党建 用自媒体通讯工具“微信”的用户已突破2亿。 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微信用户性别比例为男性占63%,从年龄分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 看来,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74%,大学生占 的生活方式,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与 64%。【3J职业分布来看,拥有大量碎片时间的大 此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开启了智能化的时代。[1] 学生是主体。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作为较高文 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 化层次的特殊群体,在网络时代无疑也是受影响 的“智慧校园”。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正在利用 较大的重要团体,如此庞大的参与群体给高校基 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创建“智慧校园”,[2] 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也得以让共产主 同时也以此给高校党建管理开辟新的途径。 义的思想传播得更为久远。 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要求高校党建管理也 其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传 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和 播技术,其所具有互动性、主动性、个性化、移 互联网及多媒体,构建网络党建阵地,提高党的 动化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4]使它为 执政能力,加强网络及新媒体上的舆论引导,保 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 持党的先进性。政治生活的网络信息化已成为社 更是得到师生的青睐,利用新媒体可以使大学生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中党 党建工作突破局限,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 收稿日期:2013-05.15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2o12年科研基金/党建专项课题(XD12006) 第一作者简介:王益澄(1962一),男,浙江宁波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管理。E-mail:wangyicheng@nbu.edu.cn 34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通,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大容量信息、高共享 性的优点,使大学生党员可以在信息资源共享平 台上选择时事资料、先进思想、先进案例、名家 高见等信息,还可以将这些信息制作成自己喜欢 的文本,从而实现了党建工作内容的丰富化、灵 活化,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从而 达到党建工作多样化的效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 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5] (三)信息化使高校基层党建管理模式面临 新转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 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要求利用 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创新党组织工作手段,开辟 党组织活动空问,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与社 会发展相同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引人党建管理,不单单是党建工作手段和方式创 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高校党建管理开创了一个 富有生机活力的新天地,找到一个既继承传统党 建管理先进经验又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 口。先进的信息平台和网络等手段,既是党建工 作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 求。它能够把党建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此,高校基 层党建管理面临着如何适应信息化趋势、有效地 利用信息技术,正确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和共享的新问题,这对进一步创新党的活动载体 和开创党务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 有着重要意义。 (四)网络新媒体时代对党内民主和服务型 党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网络新媒体时代, 由于所有人在信息技术上享有平等的使用权利, 传者和受者的地位不但逐渐趋于平等,甚至能够 任意互换,受者与传播者的界限逐渐模糊,每个 人都可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信息,每个受众在这 个平台上都是平等的、互动的。这对发展党内民 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为发展党内民主、广泛 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提供了更好条件。在信息化 时代下,所有使用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人都可以进 行自由地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 终将会形成真正平等的、互动的、民主的党建管 理模式。 信息化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也扩大了党的 服务范围,推动了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利用网 络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 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样,不少高 校建立党员互助网,把服务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基 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党建 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内涵。 二、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实践所面临的 挑战与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 1.给高校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带来新 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发展好比一把“双刃剑”,在给 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 新的冲击。首先,网络的全球性与开放性特征为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对高校党的理 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就 其自身来说,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但是网 络作为一个容量极其巨大的可以自由传递信息 的虚拟空间,使得各种合法信息和非法信息、有 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混杂在 一起,这在客观上为西方意识形态的长驱直入提 供了便利条件,也对我国高校党的理想信念教育 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党员对党的宗旨和组 织观念的深刻认识,以至于不少学生党员不知应 该坚持怎样的立场和观念,严重的甚至导致对党 的宗旨意识淡化,政治上是非不清、党性不强、 心理素质不佳等种种问题。 2.高校基层党建管理的模式和方法面临新 的挑战 信息化发展使传统高校基层党建的管理模 式产生新的变化。信息网络让党员接受各种思想 观念的影响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党员的眼界、 欣赏和认知的层次品位也随着时代变迁和知识 普及得到长足提升,这些都致使目前这种传统、 呆板、说教式管理方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因此目前高校党建管理必然要求跟上信息时代 的发展,改进现有管理模式,提升党建T作水平。 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 在这个空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存在着信息传达和 交流的不可控性,使党建教育过程更加复杂化。 第5期 王益澄等: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用体系研究 35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出现加大了信息传播的开放 性和快速扩散性。如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功能使信 息传播方式具备了“裂变+聚合”的特点。通过 不断的转发在极短时间内扩散至全社会,而且容 易使一些广受师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在同一个主 题下集中,在不断的转发和评论中形成强大的舆 不仅不利于党建工作保密性的要求,而且也拒绝 建立信息化的党建模式。这些传统的思维定势严 重妨碍了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推进,也对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高校基层党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 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 设备和信息人员等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强调 论场,产生令人难以预料的连锁放大效应,带来 巨大的舆论动员力和影响力,给高校基层党建工 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 3.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 了新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开放性和迅捷性使得人们可 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和查询各种海量信息,这对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建工作者迫切需要掌握和运 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信 息与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快捷便 利交流的特点,使得原来的单向灌输变为多向的 平等交往,这为高校构建党的教育新平台提供了 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可能,使基层党建工作跃上 了一个新的水平。【6】可目前高校部分党建工作 者对信息化、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认识程度不够, 掌握能力有限,仍习惯开会、读文件、念报纸、 听报告、发资料、写汇报等单向教育和传统管理 模式,其最大弊端就是难以激起受教育者的共 鸣,工作效率低下。党建管理信息化不是简单地 硬件设备的堆积和前后台的设计,它更需要有一 支技术和业务兼修的专业队伍使用和维护。如目 前各高校基本上都是采用自我研发或者购进信 息化平台,然后交由党务工作者使用,但是两者 由于没能实时沟通,往往容易导致摩擦较多,互 相推诿,问题不断,这样也就丧失了利用信息化 提高党建管理效率的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意识不强 不少高校对党建管理信息化缺乏战略思维, 没有站在时代发展高度来认识高校党建管理信 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信息化是否需要开 展,开展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或 者由于客观上经费不足、技术不过关、人力资源 不足等原因无法开展,还有部分高校简单地认为 党建信息化就是将所有党建信息材料网络化。这 的是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人员等要素的复合性 集成开发。由于信息化在高校党建管理中起步较 晚,目前高校党建信息资源的问题较多、利用率 不高,信息化基础薄弱。许多高校党建网只是单 一地发布一些信息,而且网页信息的更新速度较 慢,未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有 用的信息和管理。不少高校党建信息资源开发重 复,浪费严重,对已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资 源共享率低,没有很好利用网络信息流通方便的 优势,也没有真正实现党建管理网络化。因此目 前高校党建信息资源不能满足高校党建的进一 步需要,更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投 入不足 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高投人 的系统工程,需要高端的硬件设备,还需要诸如 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支持才能发挥作用,这一切 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此外,网络建成后 的维护与管理、软件的开发与研制、设备的更新 与换代,也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后盾。因此, 经费投入是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 件。经费投入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党 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而目前部分高 校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缺乏信息化建 设和系统运行所需经费,最后只能是“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 三、构建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 用体系 新媒体广泛应用,给高校党建管理工作带来 新挑战,需从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 研发、信息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估等五方面构建实 践应用体系,有效推进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 (一)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党建信息 平台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关键, 3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也是切实发挥信息化作用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 电子党务而言,它要求具备较商』生能的数据、图 像处理能力以及高主频的CPU等。【7】同样,根 据高校基层党建管理的对象多样性和信息安全 性特点,要求高校党建信息化必须选取抗干扰能 力强、保密性好的传输介质,并使用高性能的交 换机和高效的防火墙,这些都是保证党建信息化 高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高校党建管理的新 途径,高校必须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层面加大投 入,对于购置的服务器、电子化教学设备、党建 管理系统等设施应具有前瞻性。 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管理要不 断转变观念,构建多样化的党建信息平台。让微 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 传播主流信息、宣传党建理论、加强自身建设的 坚强武器和牢固阵地。微博作为近年来最流行的 一种传播渠道,在校大学生的微博使用频率达到 了80%以上,因此建立红色微博不仅能够充分 调动同学们的参号I生,同时利用微博的图文并茂 的特点,也能及时而全面地介绍党组织的相关知 识、时事热点、国内外新闻焦点、党员的先进事 迹,让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 员都能够及时接收到信息,加强传播渗透力。 (二)完善党建信息资源库建设 高校党建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党建网站资 源和党员信息资源等内容。 ]党建信息资料库 建设要与校园网或者数字化校园衔接起来,统筹 兼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便节省更多的人力 和物力。如在构建党员信息库的时候可以与教务 处、学生处等部门一并构建详细的学生党员信 息。同样,在建立网上党校等网络资源时,许多 政策性文件、自学的视频材料、电子书等内容就 可以由校级党建平台提供统一服务,各学院仅需 链接调用即可。这样可以免去以往各自为政、重 复建设的浪费隋况。此外,对于党建信息资源库 应注意及时更新整理,并加强宣传,以求实现以 内容吸引学生,以宣传扩大关注的作用。总之, 党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发展的、 富有挑战胜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在统筹全 局的基础上,分批次分功能逐步完善,循序渐进。 (三)加强党建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 数字化、智能化、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 为高校创建党建管理新模式奠定了基础,如今, 智能手机已经占到高校手机使用人数的80%多, 智能化的LBS、GPS等技术的应用也能在高校 党建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自 身优势和技术手段,创造优质的网络环境和用户 体验,切实发挥信息化在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中的 高效便捷作用,要在网上党校、党员信息网建设 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新媒体的应用中要使用技 术化的手段对网上舆论和信息进行“全天候”的 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掌握网上舆情动向,掌 握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倾向性、 群体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预警和化解工作。 同时要做好数据存储与备份。由于高校电子党务 涉及大量的党务及资源数据,各种数据的丢失 都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必须 加大数据存储与备份,选择多种存储途径,制订 相应的备份及恢复方案, ]以保证整个党建系 统应用体系的正常运行。 (四)重视党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培训 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需要培养一支既懂党 建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党务工作队伍,他们 不仅应当具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 且又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应当 具有高校党建管理经验,而且又具有较熟练使用 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不仅应 当具有政治坚定性和原则性,而且又具有新形势 下党建工作的开拓和创新精神。这支队伍是推动 党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证高校 党建信息化的有力保障。这一方面要制定党建信 息化人才管理办法,从吸引、激励、管理、教育 等方面建立制度,促使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加入到 党建管理信息化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在 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信息设备使用的规范性 并对使用者进行有效的培训,以不断提升组织部 门日常工作的高质、高量和高效。同时要进一步 加大信息技术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 训,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上级相关培训,为做精业 务打好基础。 (五)构建党建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绩效评估 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高校党建管理 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和模型,科学合理地对高校 第5期 王益澄等: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应用体系研究 37 党建管理信息化进行评估,对避免高校党建信息 资源的浪费,促进高校党建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 用,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 地实现党建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 义。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估是一项原 则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党建管理信息化标准的 构建首先应以科学的态度,遵循一定客观原则, 参考文献 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5—30. 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5—5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l3:4—5 胡钦太.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范式迁移与理论透视[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9:101—102 建立合理、可行的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评 估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发挥长效 长锦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2.13. 蔡向阳.党的建设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J].信息化建设, 2009(12):22—23 作用。党建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构建要体现党的先 进性,同时也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高校构建党建 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基于多层 次、多角度、多构面,并从高校基层党建发展战 } f l陈玉红,刘浩.对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描述与分析 [J].制造业自动化,201l(6):15 1 2 3 4 5 6 7 8 夏行,方永军.网络环境下“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构建及 9 略目标出发,一般可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党建信息 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资源建设、运作环境 建设和应用成效评价五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 相互联系,全面系统反映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 化建设的总体情况。 实现路径[J】_领导科学,2011(12):33. 郝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8—89.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Digitalized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WANGYi.cheng ,ZHU Jian—liang2 (1.College ofArchitect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2.Zhejiang Industrial Polytechinc College,Ningbo 3 1 2000,China) Abstract:The state—of-the-art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updated on・line platforms like social networks and lnstant messengers provide new oppor ̄m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or the CPC party management digitalization in colleges,which is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 terms ofrecognition,eficifency and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vestment.This article,therefore, proposes that an applied approach be constructed in the aspects of platforms,resources,technologies,human resources and performance,in an effort to realize digitalization for the party management digitalization in colleges Key words:colleg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digitalization;applied system (责任编辑夏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