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自己整理)

2021-02-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大线索:

汉唐-明前期: 主动外交

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采取开放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居于领先地位

明中期-清前期:被动外交

原因:封建制度的衰落;我国开始遭到外来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二、

1、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开辟:张骞通西域后开始形成。

开辟条件有:西汉强盛的国力(国家统一);繁盛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张骞的首倡之功(汉武帝时);发达的丝织业;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设,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班超的经营(东汉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东西方对彼此商品的需要。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会合,越葱岭,往西南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北可达大宛、康居。

发展:唐朝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可以到达欧洲、非洲;元朝丝绸之路重新繁荣,从元大都出发,有三条大道通往西方。

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手工产品和应用技术先后西传;亚欧的特产、文化先后传入中国;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沟通了几大文明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丝绸之路上形成了灿烂的文明。

(2)海上丝绸之路

开辟:汉武帝时期开辟。

开辟条件: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发达的丝织业和造船业等。

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发展:唐朝更加发达,延伸至波斯湾;宋元时期远达红海,对外贸易超过前代;明朝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文化圈;长期以来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2、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转折:宋)

原因:①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蕃镇割据使得我国北方地区战火连连;②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的南移;③指南针等航海技术的发展;④宋时守内虚外的政策使得西部的陆上丝绸之路处在少数民族的控制下;⑤政治中心的南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