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病人的护理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采取密切观察病情、饮食护理、抗结核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51例结核病人治愈好转4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4例。结论 对结脑病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的常见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结核性脑膜炎具有病情发展渐进性,中毒症状轻重不一,症状多样性,病情恢复长期性等临床特点。诊治不及时,极易形成脑血管痉挛、高颅压、脑积水、脑水肿、蛛网膜粘连及椎管梗阻。晚期危重者可形成脑软化、脑坏死或脑疝导致死亡。早期诊断和周密的护理,是治愈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前提,本文就该组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中,男40例,女11例;年龄21~59岁,住院时间5~93天。4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其中昏迷21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1.2 治疗及转归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
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以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4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4例。
2 护理方法
2.1 病情观察
2.1.1 意识变化
是评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变部位、性质、轻重的重要指标,也是辨别颅压高的重要依据。如原意识清醒者,后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原有嗜睡状态由易唤醒变为不易唤醒,烦躁后突然转入安静昏睡;这些都是病情恶化现象。
2.1.2 瞳孔观察
注意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是否敏感,是及时发现有无脑疝的主要体征。瞳孔一侧散大多示脑水肿,瞳孔双侧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常示脑干下移,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可能。
2.1.3 其他表现
头痛是颅压高的早期症状,初期为间歇性,随病情发展呈持续性并逐渐加剧。呕吐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表现,也是颅压高、脑膜受刺激的常见症状。昏迷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食物残渣可造成气道堵塞,加重脑水肿升高颅压,并发吸入性肺炎,因此必须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勤翻身勤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按气管切开后常规护理[1]。
2.1.4 生命体征变化
中枢性发热者常于入院24h内体温骤升至39℃以上,且伴意识障碍加深及颅内压症状加重;感染性发热者常于病后数日体温骤升且有波动,并伴有心率、呼吸加快和感染征象。当患者出现高热,常用的物理降温,可用冷敷头部或大动脉,酒精或温水擦浴。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可用药物降温。退热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导致虚脱[2]。
2.2 用药护理
2.2.1 脱水剂的应用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
2.2.2 激素的应用与护理
激素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剂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照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2.2.3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
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作用。
2.3 饮食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牛奶、豆类、瘦肉等。昏迷患者可鼻饲营养液,营养液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2.4 心理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费用高,思想压力大,常表现为急躁、意志消沉、恐惧不安、多疑多虑,缺少治愈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5 体位和皮肤的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卧床时间一般需半年。卧床时应注意翻身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清洁平整[3]。经常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 健康宣教
3.1 疾病知识宣教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治疗、转归等基本知识,告知抗结核药物疗程为1.5~2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短于这个疗程而过早结束治疗复发率增高。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应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服用药物的时间、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3.2 腰穿的宣教
腰穿是结脑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腰穿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穿刺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6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