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4-01-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本系列介绍了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学前儿童教育心理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开展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幼儿、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过程指幼儿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幼儿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差异性。

3、脑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4、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感知的分化日益精细

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5、观察室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6、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

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

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

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7、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无意注意力占优势地位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注意范围较小。

8、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记忆力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识记;

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3)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

9、幼儿想象力的特点是:

幼儿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准;

幼儿想象以再造现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0、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张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是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建,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

A知运动阶段B运算阶段C体运算阶段D式运算阶段。

影响发展的因素有:

A、成熟B、练习和经验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2、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的主要特征:

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1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

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为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14、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是: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5、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7、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

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自我评价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18、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19、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班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20、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及每个阶段的矛盾和发展的认为是:

学习信任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自助主队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内疚感。

变得勤奋的阶段: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该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幼儿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2、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幼儿园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儿童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等等,所有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教学活动。

23、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孟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目的是为了筛选不能适应正常班级教学的儿童,该量表史称比纳-西孟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于1916年发表《斯坦福-比纳量表》。

24、智商简称IQ,采用的事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

IQ=X100,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实龄或CA。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或MA,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比率智商的高低基本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25、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外一套量表。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基本思路是:假定每个年龄阶段总体智力分布为正态分布,计算个人得分在该年龄组中离开平均数的距离,换算成标准分数,看他的位置离平均数的距离,换算成标准分数,看他的位置离平均分几个标准差,从而判定他智力的高低。智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公式为:

IQ=100+15/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26、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27、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的思维方式有: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型与反思型认知方式整体性与系列性认知方式。

28、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提出的。冲动型与沉思型是杰罗姆-卡根创立的。辐合型和发散型是美国的吉尔福特提出的。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9、智力超常的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

30、小学生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是:

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注意;

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的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31、特殊儿童的类型有:

智力超常的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聋、盲、哑、儿童。

32、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环境,应考虑下列形式:

随班就读

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设置特殊班。

33、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生理性情绪向社会性情绪体验发展;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

幼儿自我情绪体验还体现出易变性和受暗示性。

3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