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危重症护理学

2021-04-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急诊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救科抢救③急重病(症)救护④急救医疗服务体力的完善⑤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等内容。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合适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第二章 院外急救

1、 院前急救(名解)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 3、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 类型 独立型 指挥型 院前型 依托型 组织形式 具备病房,门急诊及院前急救部,送至急救中心继续治疗 不配备车辆和人员,只负责指挥调度 不设病房,专门从事院前急救 具备病房,门诊部及院前急救部 4、医院急诊科救治:是院前急救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和救治

5、医院急诊科的任务:①急诊急救(P9页)②教学培训③科研④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

6、急诊科的运转模式:①独立自主性:急诊科医护人员完全固定②半独立性:部分固定的医护人员③轮转型:无固定的医生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1、每张抢救床净用面积不小于12m*12m

2、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3、留院观察时间不超过48-72h

4、急诊科24h连续接诊,相关科室10min之内到达在接到会诊后,患者5min内得到处置 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第五章 灾难护理

1、灾难的分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2、超急期、进展期、稳定期 3、检伤分类方法:

①START:通气、循环、意识状态----红、黄(2h内救治)、绿、黑----时间<30s ②jumpSTART

第七章 急诊护理评估

初级评估

目的:快速识别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

ABCDE:气道及颈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神志状况(清声痛否{AVPU})、暴露患者/环境控制 次级评估 3—5min内完成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无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

2、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①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②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④面色苍白或发绀⑤瞳孔散大,固定 3、心搏骤停的判断: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波动消失。成人测颈动脉,儿童测肱动脉

4、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5、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6、基础生命支持(BLS):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循环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早期除颤。复苏体位:仰卧位 判断大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s 按压通气比是30:2 胸骨下陷至少5cm 直线双向波型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120J 单向波除颤仪时除颤能量为360J 7、心肺复苏的终止:P60页

8、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的一系列救治措施。

9、ACLS的过程:P60页和P244页 ABCD 控制气道 氧疗和人工通气 循环支持 明确诊断 A:1)口咽气道:不可用于清醒或半清醒的患者 2)鼻咽气道: 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3)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手段

C:建立给氧途径:1)静脉通路:首选建立外周静脉给药,对已有中心静脉通路者,优选中心静脉 2)骨内通路 3)气管内给药:其剂量是静脉给药的2-2.5倍,使用5-10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后,将药物直接注入气管。

(P177页)常用药物: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心三联)、胺碘酮

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用法:1mg静脉或骨内推注,每3-5min一次,再推注20mL的液体;若为气管内给药,剂量为2-2.5mg再+10mL的NS

胺碘酮: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房颤;首次300mg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给予150mg静脉推注

利多卡因:I型抗心律失常药,快速性心律失常,

阿托品: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用法:首次推注0.5mg。每3-5min可重复一次,最大总剂量为3mg (阿托品化:一大:瞳孔增大;二干:口、皮肤干;三红:面部潮红;四快:心率加快;五消失:肺部湿罗音消失)

10、气管内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导管经口或经鼻通过声门直接插入气管内的技术 11、测量气囊压力不超过25—30c m H₂O,男性约22—24cm,女性20—22cm

12、气管切开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插入气管套管,建立新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技术 13、环甲膜穿刺:在确切的气道建立之前,迅速提供临时路径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一项急救技术 14、除颤的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15、除颤的注意事项:1、除颤前要识别心电图类型,以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2、除颤电极板放置部位要准确,局部皮肤无潮湿,无敷料,有起搏器应避开至少10cm3、导电糊涂抹均匀,两块

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cm,不可用耦合剂4、电极板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两电极板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以免灼伤5、放电前不得接触病人,病床及与病人接触的物品,以免触电。 第九章 创伤 1、死亡高峰时间:第一死亡高峰为伤后数分钟内,第二死亡时间在伤后6-8小时内,第三时间在伤后数天至数周内 2.创伤的概念: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3.创伤的分类:轻伤、重伤(力争在伤后12小时内手术者)、危重伤 4.分类核查表:收缩压<90mmHg,P>120次\\分和R>30次\\分或<12次|分;头/颈/胸/腹或腹股沟部穿透伤;意识不清;腕或踝以上创伤性断肢;连枷胸;两处或两处以上长骨骨折;3米以上高空坠落伤。符合一项即为危重伤。 5.修正的创伤计分(RTS):>11为轻伤,<11为重伤,<12应送到创伤中心 分值 呼吸 收缩压 4 10-29 >89 3 9-12 >29 76-89 2 6-8 6-9 50-75 1 4-5 1-5 1-49 0 3 0 0 意识状态gcs 13-15 6.多发性创伤: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多处伤: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 复合伤: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7.多发伤临床特点:1伤情重且变化快,死亡率高2休克发生率高3低氧血症发生率高4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5感染发生率高6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7伤情复杂,处理矛盾多,治疗困难8并发症发生率高 8.初级评估:在2分钟内完成 A气道,B呼吸,C循环,D能力丧失,E暴露 9.救治原则:V保持呼吸道通畅I建立静脉通路P监测心电和血压C控制出血O急诊手术治疗 10.重点评估:P81 11.救治原则:VIPCO 第十一章 环境或理化因素损伤

1. 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

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2. 临床表现: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胸闷,

心悸,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高。2)轻度中暑:体温至38℃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及时处理数小时内恢复。3)重度中暑: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有明显脱水征。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前者见于小孩,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后者见于健康的年轻人。 3. 护理措施:

1)即刻护理措施:心力衰竭半卧位,血压过低平卧位,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楚分泌物,供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2)保持有效体温:环境降温:患者置于20-25℃的空调房内20min。 体表降温:头部降温与全身降温。 体温中心降温:冰盐水200ml注入胃内或灌肠或4℃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滴。热痉挛患者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循环衰竭患者用5%生理盐水1500-2000ml静滴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温效果的观察:每15-30min测量一次肛温;并发症的监测;观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4. 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急状态。 5. 淹溺类型比较 血容量 血液性状 红细胞损害 血浆电解质变化 心室颤动 主要致死原因 海水淹溺 减少 血液浓缩 很少 高血钠,高血钙,高血镁 极少发生 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水肿,心力衰竭 淡水淹溺 增加 血液稀释 大量 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蛋白血症,高钾血症 常见 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水肿,心力衰竭,心室颤动 6. 治疗:淡水淹溺者,应适当限制水量,及时用脱水剂防治脑水肿,适量补充氯化钠溶液,浓缩血浆和白蛋白。海水淹溺者及时补充液体,可用葡萄糖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严格控制氯化钠溶液,注意纠正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7. 电击伤:是指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

8. 临床表现:全省表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面色苍白,呼吸和心跳加速,头晕,头痛,皮肤灼处有疼痛。局部表现:口小底大,外浅内深的特征 9. 救治处理:P150页 第十二章 急性中毒

第十四章

1、心电图检测的意义:①持续观察心电活动②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检测有无心律失常③观察心电波形变化,诊断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及电解质紊乱④监测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并作为指导用药的依据⑤判断起搏器的功能

2、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严格地说是指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主要适用于各种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的监测

3、CVP临床意义:<2-5m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良或血容量不足;>15-20m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超负荷

第十五章 多功能器官综合征

1、 脓毒症性休克: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够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

压,即收缩压<90mmHg或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40mmHg,伴有组织低灌注或器官功能障碍。 2、 即刻护理措施:

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h

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4、 MODS分期:休克、复苏、高分解代谢状态和器官功能衰竭期 第十六章 危急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1、危重者患者感染的原因:1)机体解剖屏障受损及保护机制减弱或消失2)免疫机能低下3)医疗和环境因素:诊疗操作和药物使用;病原体的医源性传播

2、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第十七章 危急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1、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1、选择适宜的营养支持时机2、控制应激性高血糖3、选择适宜的营养支持途径4、合理的能量供应5、其他:补偿营养底物的同时注意营养素的药理作用;为改善营养支持效果添加特殊的营养素。 第十八章 常用救护技术

1、 Heimlich征象:1、意识清楚者,突发强力咳嗽,呼吸困难,或无法说话和咳嗽,出现

痛苦表情和用手掐住自己的颈部,以示痛苦和求救者 2、亲眼目睹异物被吸入者3、昏迷患者在开放气道后,仍无法进行有效通气者

2、 止血带的注意事项:1、部位准确2、压力适当3、下加衬垫4、控制时间5、定时放松6、

标记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