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浚县泥咕咕的文化艺术内涵
2021-12-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品牌&包装 本栏目责任编辑蒋嘉 和燕子、斑鸠(浚县方言中称作“咕咕”)、孔雀等禽类形象为原 型。 (二)生殖崇拜 燕子是浚县泥咕咕中常见的题材,也是浚县人民乌俗信仰 的物化载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燕子又被称作玄乌,《诗・商 (二)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 浚县泥咕咕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手工捏制,作品有马、 颂・玄乌》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将燕子视为祖先,做 图腾崇拜。商周时期,浚县是京畿之地,受“玄乌生商”的影响, 至今仍将生育与玄乌即燕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古代鸟与生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汉语词 典》有如是解释:“鸟,同‘屑’。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古代 小说中武人经常爆粗口如“你这乌人”、“乌样”等正是“乌”这一 猴、斑鸠、猪八戒等;二是模具制作,作品有扁头狮、小燕子、生 肖等:三是模具和手捏相结合,作品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 身上加钢丝、弹簧,作品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 浚县泥咕咕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艺人们用的原料和工具非 常简单。就地取材,黄胶泥加水和成泥巴,去掉杂质,用木棍捶 打,使其变得柔软细腻。制作工具主要是一头粗一头尖的竹棍, 用以雕画泥玩具的鼻、眼、嘴和身上的花纹和扎孔。捏制成型的 泥咕咕风干晾透后,放入土窑中烧制。出窑后,用松香(现改为 墨汁)为陶坯打底色,待底色干后用自制的毛笔蘸洋颜色(现改 解释在生活中的应用。另外在浚县当地及我国北方地区方言中, 对小男孩的生殖器称呼为“小鸡鸡”或“小雀儿”。除燕子外,浚 县泥咕咕中还有两种常见的禽鸟类题材:斑鸠和鸡,是到庙会上 赶会的妇女的首选,他们将“小鸡儿”带回去,分给站在村口嘴里 为广告画颜料)在陶坯上施彩绘,最后涂上一层清漆,使泥咕咕 更加光彩明亮。[2 念着“给俺买个咕咕鸡儿,叫恁(浚县方言,你、你们)生子又生 孙儿”的儿童。由此可见,浚县泥咕咕承载了远古人类生殖崇拜 和生命繁衍意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三)英雄情结 三、浚县泥咕咕的彩绘特点 浚县泥咕咕以色彩鲜艳、造型大方为主要特征。其彩绘大 多以黑色、棕色等深色为底色,再以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 在浚县泥咕咕中,骑马人是 个很重要的题材。浚县泥咕咕 中的骑马人多表现三国、隋唐的英雄人物,表现浚县民间的一种 英雄情结。而泥咕咕艺人之所以钟情三国、隋唐的英雄人物,是 大黄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花纹,颜色不经调和,很少 使用中间色,与深色底形成强烈的对比。 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 品美感顿生。 因为在浚县这座舞台上,曾上演了这两个时期的精彩历史。 东汉建安四年(1 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 匹,欲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曹操率兵进据 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做好一应部署以阻挡袁绍进 攻。 三、浚县泥咕咕蕴含的文化艺术内涵 (一)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奉鸟为祖图腾的氏族遍及中华大地。几千年来, 包括“凤凰信仰”在内的“乌信仰”与“龙虎信仰”并存,形成了 史前华夏民族图腾崇拜的多元文化,迄今仍在我国各地民俗活动 中传承。浚县泥咕咕是研究中原地区乌俗崇拜的“活化石”,印 证了中原人民不仅是“龙虎文化”的传人,而且也是“鸟文化”的 传人。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欲渡河与曹军主 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 的东郡太守刘延。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派 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登上白马山(小土山,在今 浚县马村,黄河南岸白马津西南),望见颜良旌旗,策马长驱, 中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遂解白马之 围。 乌作为中国的图腾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层的文化含 义。浚县当地传说认为史前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乌是最初 传播麦稻种子的动物,对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初始意义, 从而衍生出鸟文化和鸟信仰。 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荒废朝政,穷兵黩武,百姓 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611年,震动全国的瓦岗 寨农民起义暴发,号称瓦岗军。大业十三年(61 7年)九月,李密 派徐世劫率兵五千,会同河北、山东各路义军攻打黎阳仓(今 浚县泥咕咕将鸟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是有其深层渊源的。 浚县北邻殷商遗都安阳,古代曾属邺。《诗经・商颂・玄乌》曰: “天命玄乌,降而生商。”《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之先,帝 颛顼之苗裔孙i日女修。女修织,玄乌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 浚县西南童山脚下),歼灭守敌,开仓放粮。饥民得救,欢腾雀 跃。隋朝各地官兵相继倒戈,隋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这段历史深深烙在浚县人心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泥塑艺 人。泥塑大师王蓝田先生及其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 业。”《史记・殷本纪》云:“简狄吞玄乌卵生契。”这些记载足以 说明殷商文化中人们相信自己是玄乌的后代,泥咕咕的鸟类形体 和图案也使我们至今仍得以管窥殷商遗风。民俗专家倪宝诚在 (浚县泥咕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学锋塑造的骑马人夸张 战马头部、颈部,缩小躯干和四肢,愈显得骏马雄壮、战士勇 猛,势不可挡。这一形象,已然成为王派泥咕咕的代表作。 《浚县“泥咕咕”与乌信仰》一文中指出,“泥咕咕”这个称谓始 于史前人类的鸟图腾信仰【3],具有原生态文化意义。 本栏目责任编辑蒋嘉 品牌&包装 (四)色彩艺术 浚县泥咕咕是河南黑底泥塑代表之一。传统的泥咕咕无论 表面着色多么鲜明艳丽,都以黑做底色,这与中原地区远古的崇 黑思想密切相关。颛项帝生前崇尚玄色,即黑色,所居宫殿称为 拙质朴中透出其灵性,与许多石窟中泥塑和出土的泥俑的装饰手 法同本同源;造型古朴、夸张别致,创作出的作品题材广泛,形 象生动,简洁夸张,不求形似而神采毕现,在粗犷憨厚中显现出 种灵气;色彩鲜明,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堪与大写意的中国 “玄宫”。《礼记》中有“夏后氏尚黑”的记载。在古代中国文化 中,色彩与五行相关,黑色为五色之~,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 华夏民族历来看待黑色为“神色”、“正色”、“本色”。至今在中 原地区农村的婚礼上仍保留有“抹黑”的习俗。《说文解字》有言 “黑,火所熏之色也”,人们对黑色的崇拜也正是原始文化中火 象征生命的崇火信仰的延续,也是一种对生命不息的祈求。所以 泥咕咕以黑色为底更增加了其本身的神秘感。 画媲美。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浚县泥咕咕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 式,以其特有的审美特征,承载着传统的文化信息,其背后包含 着丰厚的民间审美趣味,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考证古代艺术 形态和民俗信仰的原始资料,对研究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具有指 导性意义。 除黑底之外,泥咕咕纹饰的色彩以红色、白色、青色和黄色 为主,古代人以这五种颜色为正色。这种浑厚古朴,饰绘泥咕咕 参考文献: 的“五色”,秉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色彩哲学观念。《书・益稷》: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清代学者孙星衍注疏:“五 【1】马金章,朱中月.浚县泥咕咕【M1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11 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 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至今黄河流 域的部分农村仍有以五色纸或五彩绣鞋用来祭祀的民间古老风 俗。 【2]马金章,张富民.浚县正月古庙会【M J.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1 2 [3]倪宝诚.浚县泥咕咕与鸟信仰『J1.河南社会科学,2009:1 [41马金章.流经浚县的大运河[m1.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 2: 1f1 浚县泥咕咕的装饰大多用花草纹,这些纹样是浚县的民间 艺人依照传统纹样的基本样式,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倾注 了艺人们对生活的情感。这些花纹还可以重复组合,构成新的图 通讯作者:尚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产教融合的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民间艺术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为例》课题主持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 传媒系主任、教授。 案,更增加纹样的审美情趣。 泥咕咕的纹饰五彩缤纷、质朴豪放。艺人凭主观意念即兴 挥洒,显示出十分洒脱的随意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用笔精美犹 如传统中国画中的工笔重彩,抽象粗犷犹如传统中国画中的大写 意,呈现出勃勃生机。其斑斓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精美的纹饰 符号,构成了浚县泥咕咕独有的地域色彩风格。 作者简介:李亚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在读。 五、结语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继承并发展了古代雕塑的传统,于古 (上接第8页) 【2】王华清.北川羌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对羌族纹饰的再应用[Jl 四川戏剧,2013:10 三、结语 羌族文化内涵丰富,只要我们深深地去挖掘,就一定能够找 到与现代纪念品的结合点。现代的羌族旅游纪念品需要羌族传 统文化的拯救,羌族文化对于现代旅游纪念品有着非常重要的 [3]张玉萍,周勇.探析羌族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创新设计【J】.包装工 程.2oo9:11 【4】王世琴.试论羌族剪纸艺术的文化特色f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o14:3 0"2 0 作用,要让旅游纪念品的市场活跃起来,就一定要让传统和现代 结合,这样才能促进羌族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纪念品市场 的进一步发展。 蔫 平 刳 作者简介:刘珂,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现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讲师,美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参考文献: (1】曹阳,郭蔚.论旅游纪念品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N『_云南艺术 一 一5t'xl : ‘ 学院学报,2014:2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 一一一一一、, 、 、 ! _,…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