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域,解决基本办学条件均衡之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生学习效率和学校管理水平,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大难题。为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重庆市巴南区借助录播系统、云教室、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精心打造“三个一”工程:“一课”工程,构建以“专递课堂”和“交互课堂”为代表的网络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破解专业师资不足和教研水平不高的难题;“一云”工程,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搭建基于“教育云”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云教室”,突破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的难题;“一平台”工程,借助大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精准化分析优势建设“教育管理云平台”,探索解决学校管理从模糊到科学的变革难题。逐步形成了全区中小学校师资优质共享、学生自主乐学、管理科学规范的良好局面,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宜学城,品质教育区”建设。一、“课”的变化与“教”的提升重庆市巴南区在逐步改善师资结构的同时,以改变课堂呈现方式为切入点,构建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为专业师资不足的学校提供了优秀教师的同步课堂,提高了城乡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精心打造﹃三个一﹄破解教育均衡﹃三大难﹄巴南区小学野专递课堂冶构架图专业师资同步共享的“专递课堂”。“专递课堂”是针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缺乏专业师资的区情而量身打造的一种课堂。2015年,巴南区在鱼洞二小、鱼洞四小、清华小学等5所城区学校设立英语、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专递课堂”,面向30所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放上课。城区学校的优秀专业教师通过视频直播、点播等方式,使其他学校的学生能享受到一样的专业课教学。专递课堂不仅完全满足了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要求,也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造了条件。这些优质课堂在实时传递的同时,也上传到了区“教育资源云平台”,教师们可以随时观看和下载,并进行反复观摩、研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学教研互动共享的“交互课堂”。2014年,巴南区利用“录播教室”的互动共享功能探索了新型教学教研模式———交互课堂,实现了跨区域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实时同步互动。交互课堂通过实时直播,把城区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课过程真实地搬到了网057
管理
上,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同步学习和互动授课的开放式平台。2015年5月,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青岛举行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中,清华小学应邀在巴南、青岛两地同步直播了语文、英语两节远程在线交互课堂。两地师生在课前用手机客户端完成预习和检测,课中通过在线视频和手机客户端解决问题,课后利用手机客户端拓展训练,与会人员通过在线视频与手机客户端参与了整堂课的全程教学和课后研讨,并在课中与清华小学师生实时交流。这种交互课堂充分展示了巴南区在教育信息化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利用“交互课堂”远程实时同步互动的优势,巴南区开始实施城乡网络教研,实现城乡两地教师实时观摩课堂,实时互动点评、研讨等。和传统教研形式相比,远程互动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们在自己学校就能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2016年,巴南区马王坪学校和南区学校还利用“交互课堂”实现了和全国名校———北京景山学校的远程互动教研,让两地三校的教师通过这个互动平台进行远程授课、互动研讨,使巴南共享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为巴南教师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二、“云”的到来与“学”的快乐在专递课堂和交互课堂解决师资均衡的同时,巴南区着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云教室”,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和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方式的野云教室冶遥2011年,巴南区建设了10所“云教室”试点学校,配备了移动“一对一”教学设备600台,开启了“云端学习”新模式。“云教室”以翻转课堂为形式,以微课为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授课模式,改革学生学习方法,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学生先自学,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和个体差异实施以学定教,让教学因此变得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鱼洞二小已经形成的“2655教学模式”,即基于云教室教学环境,学生自学的两个阶段(课前自学质疑和课中答疑展示创新)五个环节(预习自测、答疑展示、创新、查看反馈、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备课的六个步骤(课程分解、课时规划、微课设计制作、测评设计、自学任务单设计、上传发布云平台)和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授课、拓展、批改作业、改进教学)均要使用云教室中的教师端和学生端。确保自主高效的野快乐学冶遥运用“云教室”的课堂教学,教师既可以在课前为自己的备课素材添砖加瓦,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迅速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急需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开放。在“云教室”里,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并借助海量的网络资源,邀请社会名人、学科专家甚至与其他城市的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用户同步分享语言、视频及学习成果,学习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学习平台,对课堂上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需要巩固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反复学习。比如在“2014年重庆市教育云课堂教学应用现场交流研讨会”上,恒大城小学教师雷雨执教古诗《元日》。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并将预习情况用“学生端”反馈给教师。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平板电脑查找了大量资料,下载了相关视频,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后,学生继续运用设备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上传,供教师批阅和同学借鉴。云课堂的运用,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查找资料、按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管理。借助大058
管理
与此同时,管理云平台的应用也为巴南区实行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管理提供了新的高效解决策略。如拥有6个校区的鱼洞二小,借助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精准化分析优势,巴南区加快教育管理云平台和教育资源云平台建设,探索解决学校管理从模糊到科学的变革难题。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云平台遥通过“教育管理云平台”的统一建设、集中部署,实现区域内教育机构网上协同办公、资源共享,满足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需求。比如,学校及相关部门借助装备管理系统,可以清楚地掌握教学设施设备登记、使用情况;借助人事管理系统,在全面掌握教职工信息基础上,可以实现队伍建设精准化和标准化。以鱼洞四小为例,2015年装备教学常规管理系统后,教师们的教案、课堂实录等伴随式数据全部实时上传,学校管理者在考核教学常规时,不再像以前那样逐一听课、查资料,只需要设置关键字段,在教学常规管理系统中就可快速呈现所需内容,并进行对比分析,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管理云平台,将分散各地的校区在管理云平台上聚合成一个虚拟的统一数字校园,以实现集团化办学的统一理念、统一方向、统一管理。以管理为例,该校将管理层级分为首席执行、管理CEO、管理团队、管理部门、应用模块、应用对象、基础环境七层管理结构,同时借助OA办公平台的使用,实现校园内高效、便捷、无纸化办公,为其下属的6个校区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管理架构。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云平台遥巴南区整合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建成教育资源云平台,包括“优课点播”“网上晒课”“微课广场”“优课评比”等多个板块。教育资源云平台是一个综合型平台,教师们可以在平台上查找所需的课例、课件等,也可以在网上观看不同学校的实时在线课堂,也可以点播名师课堂,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观摩、学习的机会。教育资源云平台是一个互动型平台,教师们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对别人的课例进行实时互动点评,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优课、微课到平台上,让区内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互动和研讨,使教研变得更加常态化,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一课一云一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巴南区已经在师资建设和课堂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4-2015学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竞赛中,全区共成立了31个学科教研工作室,3615名教师参与网络平台晒课,有35节优课获得部级“优课”,226节优课获得市级奖励(其中特等奖18节、一等奖69节、二等奖139节)。2015年,清华中学、鱼洞二小、清华小学成为重庆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5名教师进入市级教育信息化专家库。2016年,清华中学和鱼洞二小成为重庆市智慧校园试点单位。在建设“江南宜学城,品质教育区”和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巴南区紧密结合地区实际,抓住“一课一云一平台”这三个突破口,坚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以常态化形成规范化,有效破解了专业师资不足和教研水平不高、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校管理从模糊到科学的变革这三大难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创了巴南教育的全新篇章。(文/王荣中心)清程欣郭缙重庆市巴南区现代教育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