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_史记_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

2021-11-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03年第6期 (总第24期)

理论观察THEORY OBSERVENO.6,2003General.No.24

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

梁轶芳

(齐齐哈尔铁路职工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 要:《史记》这部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著作,它以极强的

艺术感染力,再现了活生生的历史画面。从《史记》著作中巧用抑扬法、妙用互衬法、善用详略法等,阐述了《史记》的艺术风格。关键词:《史记》;人物塑造;艺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3)06—0072—02

  《史记》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刻画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究其根源,与它多

种多样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下面以选自《史记》的高中课文为例,简要概括一下这些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首先,巧用抑扬法。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开始,由于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觉,造成一种误会。后来,经过交往和了解,误会就会得到纠正。《史记》的一些篇目写出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这种认识过程,形成了抑扬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毛遂自荐》一课,就成功地动用抑扬法,对毛遂先抑后扬,三抑三扬,使文章波澜起伏,凸现了毛遂勇纾国难、大智大勇的“小蔺相如”形象(梁启超语:见《饮冰室专集》)。“三抑三扬”主要体现在自荐一段。赵国平原君奉命使楚,打算在门下挑选二十名智勇双全的门客同住,但只“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毛遂在平原君门下的位次竟难于排入前二十名!这是一抑;当毛遂自赞于平原君时,平原君不以为然地说:“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平原君对毛遂的自告奋勇冷言拒绝,这是二抑;当毛遂借用平原君的比喻据理以争,再次请求时,“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用十九人对他的轻视、嘲讽态度再次贬抑,这是三抑。三次贬抑,都是借平原君以及门客对毛遂的不了解来完成的,为后文对毛遂的褒扬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扬”体现在订立盟约和赵胜自责两段。到了楚国后,毛遂“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十九人对他的态度发生逆转,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毛遂的才能,这是一扬;面对楚王,毛遂以“礼”为前提,以“力”为保证,以“理”为依托,以“信”为终结,司马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使毛遂须眉毕现,形神兼备,这是二扬;平原君一行“定从而归”后,平原君自责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平原君从不信任到自责,前后态度迥然不同,从侧面再次反衬了毛遂的才能,这是三扬。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史记》擅长此法,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既不显得过于急促,也不过于平淡,有张有弛,错落有致,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例如《鸿门宴》一课,可概括为三张两弛。当沛公左司曹无伤使人密报项羽“沛公欲王关中”后,项羽勃然大怒。再加上范增又进言“急击勿失”,局势显得异常紧张,这是一张。项伯出场,被刘邦抓住了有利时机,先是“兄事之”“奉卮酒为寿”,接下来“约为婚姻”,让项伯替自己在项羽面前说情,使得局势有所缓和,这是一弛;鸿门宴上,范增处处显露杀机,“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召项庄舞剑,企图伺机“击沛公于座”,一时间,杯盘碗盏与刀光剑影交替,山珍海味的袅袅香气与杀手刺客的腾腾杀气并存,刘邦的处境更加危急,这是二张。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伯出场,“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张良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戎装闯入,迫于形势,项羽赐酒、赐座,使气氛又有所缓和这是二弛;逃跑一节,主要写刘邦的策划,但刘邦的逃跑是否成功,刘、项的军事冲突是

  收稿日期:2003—09—21

—72—否能暂时避免,又决定于张良的外交努力。张良的工作虽然取得成效,却又出现了范增撞碎玉斗、骂人的场景,渐趋平静之时又生一场波澜,这是三张。“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写刘邦逃离成功,清除内奸,这是三弛。全文就是在这张弛错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刻画出刘邦的审时度势、老谋深算和随机应变,项羽的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和有勇少谋,樊哙的勇猛果敢和粗中有细,张良的忠诚多智,范增的果断多谋,项伯的徇私忘公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其次,妙用互衬法。互衬法就是刻画不同人物,让不同人物相互烘托映衬,相得益彰。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就巧妙运用了这种手法。为了突出魏公子谦恭下士,作者在写魏公子与侯赢交往时,着力辅陈侯生的倨傲态度:侯赢只不过是一位隐士,一位家境穷困、年老体迈的守门人,当魏公子“虚左”“自迎”时,侯生居然“摄敝衣冠,直载公子上座,不让”;当魏公子“执辔愈恭时”,侯生竟然要去屠市会客,让公子驾车前往;当魏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车见其客时,侯生却“俾睨故久立,与其客语”,致使“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窍骂侯生”。这里,侧面映衬的手法发挥了良好作用:写市人愈是围观亲自为夷门监者侯生执辔驾车的公子,从骑愈是窃骂侯生,便愈能表现侯生的倨傲;侯生愈是倨傲,则愈能表现魏公子爱士之至诚。这样写不仅表现了侯生为成就公子之名而故作倨傲之态,心甘情愿地让人指责、咒骂的自我牺牲精神,而且深刻地刻画出魏公子仁而下士、谦虚诚恳的品德。

作者为了写魏公子慧眼识才,还极力描写侯生的才智:当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时,侯生分析了魏国王宫里的情况,策划了请如姬窃符的计策;当魏公子持兵符要去晋鄙军营夺取兵权时,侯生又分析了晋鄙的情况,并推荐了朱亥,以便在必要时椎杀晋鄙。后来候赢又以在魏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的壮烈行为来报答公子的知遇之恩。作者这样着力刻画候生,既是为了写他的老谋深算,足智多谋,更是为了写魏公子慧眼识才,礼贤下士,两个人物互相烘托映衬,相映生辉。

最后,善用详略法,有详有略,疏密相间,既可使文章平添几分波澜,又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合欢三件事情的叙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叙述详略分明的特点。文章开始,作者简要叙述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出身,这既是对人物基本情况的必要交代,又为后文写廉颇自恃功高、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笔。随后,作者详写完璧归赵的故事,把蔺相如在秦廷上大智大勇的表现刻画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事件结果只是简略带过——蔺相如被拜为上大夫,“秦亦不

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第二件事对渑池之会的背景

写得也很简略:“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两次战役,仅用17字,很快就进入了渑池会事件本身的叙述,详写廉颇、蔺相如的计议,廉颇的安排,蔺相如在会上的斗争等等,这些表现二人思维性格的部分详细写完之后,渑池会的结果同样只是简单交代两笔,就转入第三件事。第三件事先详写廉颇妒忌蔺相如,接着写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极力忍让,这部分写得特别详尽,然后写廉颇知过改过,充分表现了廉、蔺二人爱国热情。最后只以“卒相与欢,为刎刭之交”九个字,简略地结束了这一部分。在写这三个故事的段落中,主要人物是蔺相如,次要人物是廉颇。蔺相如在一个故事中的主角地位很突出,但写他的时候,也写到了廉颇。如完璧归赵一段,“赵王与廉颇诸大臣谋”,可看出廉颇的作用;秦王不敢杀蔺相如,主要也是因为赵国有“以勇气闻于诸候”的廉颇。渑池之会,廉颇的作用更明显,他送赵王时说的那段话,足以证明他是赵王及蔺相如的坚强后盾。第三个故事写廉颇、蔺相如两人的矛盾,虽然主要歌颂的是蔺相如如何维护团结的高尚品德,但廉颇勇于认错、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也得到了恰当的表现。还有就是冲突的运用。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是《史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还是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是在赵“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的矛盾中出场的。接着他深入虎豹之秦,发现秦王得到和氏璧后,无意交付十五城,便施计将和氏璧要回,抱着与璧共存亡的决心同秦王周旋,使秦王被迫“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为争取时间,要秦王“斋戒五日”才得受璧,暗地里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尽管他处于激烈的矛盾旋涡中,生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但作者抓住他在这种背景下斗争的语言、行动,予以传神的刻画,把一个智勇双全,头脑清醒、行动果敢的人物形象浮雕化了。

又如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作者为了将人物写得血肉丰满,同样采取了这种方法。在救赵的问题上,魏王由于害怕秦国而命令将军晋鄙“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不敢抗秦救赵;魏公子深知唇亡必齿寒,赵亡魏必孤的道理,坚决主张抗秦救赵,于是在救赵的问题上,他与魏王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魏王的胆怯浅识,昏庸固执,魏公子的不畏强秦,急人之困,都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公子与侯生的交往,也是在矛盾冲突中展开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编辑/张全智

OnArtisticMeansofPortrayalofCharactersof\"Historyrecord\"

LIANGYi-fang

(QiqiharRailwayCollegeforStaffandWorkers,Qiqihar161005,China)

Abstract:\"Historyrecord\"isamagnumopusofhistoricsignificance,isalsoarareliteraryworks,ithasstrongartisticappeal,itreap-pearsactualhistory.Thepapersetforthartisticstyleof\"Historyrecord\".

Keywords:\"Historyrecord\";portrayalofcharacters;artisticmean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