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科教学,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落实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重视学习习惯的培训,养成数学学习的责任感
数学内容丰富多彩,前后内容连贯性强。教学是一门影响人的艺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时期就应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素质就是培养习惯,素质只有成为习惯,才能成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数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做一些必要的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在时间、质量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又体现了学生不同学习品格。例如:课前学习用具的准备,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责任心;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阅读,则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听课中笔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中优秀的品格;作业的互相检查和错误的订正,也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反省和进取的学习精神。通过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责任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在每个起始学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跟踪训练,开展各小组间养成学习习惯的评比,对个别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分化和特别的训练指导。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互动、合作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堂上要发挥互动、合作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每堂课的前5至8分钟,安排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上讲台讲演,讲演的内容是归纳、整理上节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并能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开展各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比一比,看谁讲得好。通过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如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一节中,让学生归纳、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这一活动在一节课的小结中同样地适用。学生在这种自我展示的活动中,重新认识了自我,在情感和态度上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发挥合作学习中的互助的作用,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要关注学习中互助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作学习也不应该只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可以突破小组这个框框,形成整个班级、甚至班级之间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互助性,合作学习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素质的差异,教学中学生难免存在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层次的知识缺漏。 发挥合作学习中的互助作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班级集体教学的疑难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紧随时代的步伐,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下面针对教学方式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责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的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二、搭时代列车,弘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不断地解放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向书本求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由发展的个体,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去创新。因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要载体,学习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的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依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去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知识的意义无法通过直接传递实现要靠学生自己去建构,自己学习,自己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主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从而产生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平中见奇的见解,让学生敢于质疑,不轻信不盲从,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