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
C3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C3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 设计原则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构造形式和施工条件,并且本着满足设计要求,既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经济合理,又易于施工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 设计依据:
1、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2、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三、设计要求:
1、 强度:28d设计抗压强度 标准值为30.0Mpa。 2、 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30-50mm。 四、原材料情况 1、 2、 3、
水泥: P.C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
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6,级配范围为II区。
碎石:规格为4.75-19.0mm,连续级配(9.5-19.0mm碎石׃4.75-9.5mm碎
石=70׃30)。 4、
水:采用可饮用水。
碎石合成级配见表一: 表一
项目 粒径 合成级配 要求 以下筛孔(mm)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2.36 99.7 95~100 4.75 96.1 90~100 9.5 64.8 40~80 19 2.17 0~10 五、 配合比设计过程:
初步确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
1. 计算试配强度(28d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 由公式
fcu,o=fcu,k+1.645σ=30+1.645×5.0=38.2 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0 试配强度确定为38.2Mpa。 2. 计算水灰比(W/C): 由公式
W/C=ααfce/(fcu,o+ααβbfce)
αα、βb-回归系数;根据设计规程分别取0.46、0.07。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 a) fce=γc× fce,g=36.7
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取γc=1.13。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 a) 将γc、αα、βb代入上式中,
W/C=0.46×36.7/(38.2+0.46×0.07×36.7)=0.43
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根据JTJ041-2000表11.3.4规定,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55,按强度计算水灰比0.43符合耐久性要求。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43。
单位用水量采用:
根据JGJ/T55—2000第4.0.1.条设计坍落度和碎石最大粒径要求表4.0.1-2选取,mwo=195kg/m3 。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mco = mwo/ (w/c)=195/0.43=453Kg
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根据JTJ041-2000表11.3.4规定,允许最小水泥用量为280kg/m3,故计算水泥用量为453kg/m3符合要求。 5.确定砂率(βs)
根据JGJ55-2000表4.0.2规定,水灰比及碎石最大粒径,选用砂率βs =32%。
6.计算砂石用量
采用质量法,假定混凝土混合料湿表观密度mcp=2400Kg/m3
设砂用量为mso,碎石用量为mgo, 由公式
mso+mgo=2400-mco-mwo (1) mso/(mso+mgo)×100%=32% (2)
可算出初步配合比各组成材料用量列入表二 表二 水灰比 0.43 砂率 (%) 32 水泥 (Kg/m3) 453 水 (Kg/m3) 195 砂 (Kg/m3) 560 碎石 (Kg/m3) 1192 以初选水灰比0.43为基准,按0.05增减选定3个水灰比,0.38、0.43、0.48,用水量与基准配比保持不变,砂率分别增减1%。三组配合比各组材料用量间表三
表三
组号 1 2 3
水灰比 0.38 0.43 0.48 砂率 (%) 31 32 33 水泥(Kg/m3) 513 453 406 砂 (Kg/m3) 525 560 594 碎石(Kg/m3) 1167 1192 1205 水(Kg/m3) 195 195 195 三组配合比的坍落度、黏粘聚性和保水性满足要求,试验结果列入表四
表四
组号 1 2 3 试件尺寸(mm) 150×150×150 150×150×150 150×150×150 密度(Kg/m3) 坍落度(mm) 7d抗压强度(MPa) 28d抗压强度(MPa)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结合混凝土施工条件及工作性要求,选用第二组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