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与《唐摭言》异文比较研究
2022-02-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4年第2期 No,2,2014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173期) (Sum NO 173) 《太平广记》与《唐摭言》异文比较研究 宋冠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虎 116021) 辽宁大连摘要:《太平广记》引用《唐摭言》一共一百三十二条,大部分条目都比较遵照原文,且更 加简洁明了。但是仍有一些异文存在,需要探讨。辨明这些异文,不仅对《太平广记》和《唐 摭言》的校勘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有利于史实真相的探明。 关键词:太平广记唐摭言异文研究 中图分类号:H 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80(2014)02-0036一(05) 《太平广记》是宋代李防等人在宋太平年间 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五百卷。该书收录了 汉代至北宋的野史小说,共计四百多部,鲁迅评 价其为“集小说之大成”【1J。《太平广记》的编撰 体例和内容不仅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而且对仅 存单行本的书的校勘与辑补有很大的作用。鲁迅 例如“太和”与“大和”二词。在《太平广记》 “刘黄”条中是“大和”,在《太平广记》“苏景 胤、张元夫”条中是“太和”。 在标点方面,《太平广记》不同于《唐摭言》 句子的断句。例如在“贾岛”条目中说“他日有 中旨,令与一官谪去,特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 司仓而终。”[4 而《唐摭言》:“他日有中旨令与一 官,谪去乃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终。” J 在编辑(-if-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时就利 用《太平广记》作为基本材料,他在《破(唐人 说荟)》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 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 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 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 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 在“宴集”条目中:“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于 此,有若东榻之选者十八九。钿车珠幕,栉比而 至。”而《唐摭言》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 于此,有若中东床之选者,十八九钿车珠鞍,栉 比而至。”在“胡证”条目中:“谓众人日:‘鄙 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 的勇气。”【2 傅增湘在《云溪友议》跋文说:“《广 记》之文字与本书违异殊多,或甄取时有所删润, 然舛谬之处,赖《广记》订正者固不少,知古书 要为可贵耳。” 《太平广记》与《唐摭言》相比较,主要在 夫请非次改令,凡三钟引满,一遍三台,酒须尽, 仍不得有滴沥。犯令者一铁跻(自谓灯台)。”’ 而《唐摭言》:“谓众人日: ‘鄙夫请非次改令, 凡三钟引满一遍,三台酒须尽,仍不得有滴沥。 犯令者一铁跻。”’在“高逢休”条目中:“羊昭 业拟将一尺三寸汗脚,踏他烧残龙尾道。懿宗皇 字词、标点存在异文,同时《太平广记》中还存 在引自《唐摭言》现行单行本没有的条目。 在字词方面,《太平广记》对《唐摭言》的 引用并不是原句一字不差的照搬,有些唐代字词 在宋代已不经常使用,就改为当时使用的字词, 例如“姨妹”写为“姨女”“二女”改为“二子” “大事”改为“迁窆”“婿”改为“子婿”。由于 帝虽薄德,不任被前件人罗织。执大政者亦大悠 悠。”而《唐摭言》:“羊昭业等拟将一尺三寸汗 脚,踏他烧残龙尾;道懿宗皇帝虽薄德,不任被 前人罗织;执大政者亦大悠悠。” 在新增内容方面,有时是在一个条目中加入 一句话,有时是加入《唐摭言》原文中没有记载 “大”和“太”是一对古今字,二者经常混用, 收稿日期:2014—04—20 的。在“牛僧孺”条中: “僧孺既及第,过堂, 宰相谓日:‘扫厅奉候。’僧孺独出日:‘不敢。’ 作者简介:宋冠华(1989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2014年第2期 九江学院学报 ・37・ 众耸异之。”《唐摭言》中《等第末为状元》对李 固言只是提及他的名字,元和七年为状元。而 《太平广记》却有对李固言生平的详细的介绍。 “李固言生于凤翔庄墅,性质厚,未熟造谒。始应 进士举,舍于亲表柳氏京第。诸柳昆仲,率多谑 戏。以固言不闲人事,俾信趋揖之仪。候其磐折, 密于头巾上贴文字云:此处有屋僦赁。固言不觉。 及出,朝士见而笑之。许孟容为右常侍,于时朝 中薄此官,号日貂脚,颇不能为后进延誉。固言 始以所业求见,谋于诸柳。诸柳与导行卷去处, 先令投许常侍。固言果诣之,孟容谢日:‘某官绪 闲冷,不足发君子声彩。虽然,亦藏之于心。’又 睹头巾上文字,知其朴质。无何,来年许知礼闱, 乃以固言为状头。”此外还有对高浞、杜甫、温庭 筠、陈元光、李敬等的臆文的介绍。 有些句子是与《唐摭言》稍有不同,例如, 《进士归礼部》:“他日,昂果摘权章句小疵,榜 于通衙以辱之。”而《唐摭言》中只是说:“异日 会论,昂果斥权章句之疵以辱之。”在“杜牧” 一条中:“武陵请日:‘侍郎与状头。’郾日:‘已 有人。’武陵日:‘不然,则第三人。’郾日:‘亦 有人。’武陵日:‘不得已,即第五人。”’而《唐 摭言》:“武陵日:‘请侍郎与状头。’郾日:‘已 有人。’日:‘不得已,即第五人。”’ 上述这些异文举例都基本上不造成理解的偏 差,然而,《太平广记》中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 题存在,其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和年代。如果 不能明确判断这些人名、地名和年代,会对历史 史实造成误解。下面对这些异文进行分别介绍。 一、梁肃一梁萧 在《太平广记》一百七十卷中,记载梁补阙 肃接见四君子(李元宾、韩愈、李绛、崔群)的 事件,原文中梁补阙即为梁肃。而在《唐摭言》 中,梁补阙为梁萧。梁肃与梁萧不是一个人,到 底是哪个对呢?《旧唐书》李泌列传、崔群列传中 都有有提及梁补阙,如下: ①至贞元五年,以前东都防御判官、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韦绶为左补阙,监察 御史梁肃右补阙。既复置,人心忻然。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李泌) ②泌与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友善, 尝命繁持所著文请肃润色。繁亦自有学 术,肃待之甚厚,因许师事,日熟其门。 及肃卒,繁乱其配,士君子无不叹骇,积 年委弃。(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 ・李泌子繁) ③群有冲识精裁,为时贤相。清议以 俭素之节,其终不及厥初。群年未冠举进 士,陆贽知举,访于梁肃,议其登第有才 行者,肃日:“崔群虽少年,他日必至公 辅。”果如其言。(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 传第一百九・崔群) 《太平广记》中记载梁补阙这段事情的时间是 唐贞元中,《旧唐书》记载梁肃补缺是贞元五年授 予的,比较合拍。《唐摭言》卷六“公荐”条中 记载:“李翱《荐所于徐州张仆射书》:……李观 《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日: ‘郊之五言,其有高 处,在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二谢。’……”《唐 摭言》卷八“通榜”条中记载: “陆忠州榜时, 梁补阙肃、王郎中杰佐之,肃荐八人俱捷,余皆 共成之。故忠州之得人,皆垣赫。事见《韩文公 与陆修员外书》。”《唐摭言校注》中也认为梁补 阙为梁肃。“梁肃,字敬之,一字宽中。唐安定 人。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官至监察御史,转 右补阙、翰林学士、太子侍读。善散文,得独孤 及传授,为韩愈所师法。文笔古朴。原集已佚, 《全唐诗》存文六卷”【6 看来梁补阙应是梁肃,而 非梁萧。 二、开元一开耀 在《太平广记》一百七十四卷记载王剧文思 敏捷,开元中任中书舍人。而《唐摭言》却记载 王剧是开耀年间为中书舍人。查阅资料,五王出 阁的时间是天授年间。《新唐书》中王勃列传中记 载王剧,如下: (王)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 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 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 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 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 见剧与苏味道,日: “二子者,皆铨衡 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 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 动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新唐 书卷二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文 艺上・王勃) 王剧这段生平记述已经很清楚的交代了王剧 是长寿年间为凤阁舍人,后来刘思礼造反,王剧 ・38・ 宋冠华王虎:《太平广记》与<唐摭言>异文比较研究 被连坐刺死。在《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王 剧在神功元年被杀。 ①神功元年正月壬戌,杀李元素、孙 元亨、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箕州刺史刘 思礼、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 周裔、凤阁舍人王拧、前泾州刺史王动、 太子司议郎路敬淳、司门员外郎刘顺之、 右司员外郎宇文全志、来庭县主簿柳缪。 (新唐书・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 ②义节(刘世龙)从子思礼,万岁 通天二年,为箕州刺史。……事发系狱, 乃多证引朝士,冀以自免。所诛陷者三十 余家,耀、思礼并伏诛。凤阁侍郎李元 素、夏官侍郎孙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 忠、凤阁舍人王剧、剧兄前泾州刺史动、 太子司议郎路敬淳等,坐与耀及思礼交 结,皆死。(旧唐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七・ 刘世龙从子刘思礼) 从上述可以看出,王剧实为长寿年间任中书 舍人。 三、开元一天宝 《太平广记》一百七十四卷记载李白的逸闻, 让人疑惑的是上面说在开元年间任翰林学士。《唐 摭言》和《唐摭言校注》也都写的是开元年间李 白任翰林学士,但是根据史实,李白是在天宝元 年供奉翰林,过了三年遭谗言迫害离开京城。《李 太白集注》也记载了李白应诏草白莲花开序和官 词十首的事件,如下: 天宝三载,甲申。五月改“年”为 “载”。四十四岁太白在翰林,代草王言。 然性嗜酒,多沉饮,有时召令撰述,方在 醉中,不可待,左右以水沃面,稍解,即 令秉笔,顷之而成。帝甚才之,数侍宴 饮。因沉醉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力士耻 之,因摘其诗句以激太真妃。帝三欲官 白,妃辄沮之。又为张珀谗谮,公自知不 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乃赐金放归。 ……《摭言》云:开元中,李翰林白应 诏草《白莲花开序》用及宫辞十首,时 方大醉,中贵人以冷水沃之,稍醒,白于 御前索笔一挥,文不加点(当是天宝之 误)。今本《摭言》缺此一则,《太平广 记》中引之。按所谓草《白莲花开序》, 疑即范《墓碑》所云《泛白莲池序》也。 所谓宫词十首,疑即《本事诗》所云 《宫中行乐词》五言律十首也。盖皆得之 传闻,故其说不无少异。今《宫词》仅 存八首,《白莲序》已亡。钟泰华《文苑 四史》云: 《唐书》日:玄宗召李白草 《白莲辞》,使太真捧砚,力士脱靴。今 《唐书》无此文,恐出自稗官小说。钟盖 误引耳。(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五・附录 五) 且根据现代人考究,李白生于701年,卒于 762年。李白二十五岁辞亲远游,三十岁再入长安 考科举但未中第。天宝元年,即742年供奉翰林, 三年后离京。安史之乱时为李磷幕僚,后永王兵 败被连坐流放到夜郎,在去的途中被赦免。晚年 漂泊,客死在当涂。上述材料说天宝三年(744) 李白四十四岁,是符合实际的,李白生于701年, 在744年正好是四十四岁。 四、吏部侍郎一礼部侍郎 《太平广记》一百七十八卷“进士归礼部” 一条中,明确介绍了科举由吏部专知到礼部专知 的原因和事件经过,因为“省郎位轻,不足以临 多士”,但最后竟说“乃命吏部侍郎专知焉”,可 谓前后矛盾。根据历史事实我们也知道以前科举 考试复试是在吏部,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转 由礼部专知。《唐摭言》卷十五“杂记”一条也 记载: 至开元二十四年,以员外郎李昂与举 子矛盾失体,因以礼部侍郎专知。 据《五礼通考》和《文献通考》介绍了主持 贡举的部门的演变: 乾化元年,以尚书左仆射杨涉知贡举 非常例也。开元时,以礼部侍郎专知贡 举。其后或以它官领,多用中书舍人及诸 司四品清资官。唯会昌中,命太常卿王起 主贡举时亦检校仆射。五代时,或以兵部 尚书或以户部侍郎刑部侍郎为之,不专主 于礼侍矣。 五、李廊一李郐 《太平广记》一百八十卷记载义士杨虞卿倒囊 接济陈商的故事,如下: 杨虞卿及第后,举宏词,为校书,来 淮南就李廓婚姻。遇前进士陈商,启护穷 窘,虞卿未相识。闻之,倒囊以济。 而《唐摭言》却把“李部”写作“李郐”。 2014年第2期 九江学院学报 ・39・ 据《新唐书》《旧唐书》对杨虞卿的记载: ①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 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 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擢 累监察御史。(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 第一百・杨虞卿) ②虞卿,元和五年进士擢第,又应博 学宏辞科。元和末,累官至监察御史。穆 宗初即位,不修政道,盘游无节,虞卿上 疏谏日……(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杨虞卿) 《旧唐书》有关于李都的记载: 顺宗即位,有司重奏盐法,以杜佑判 盐铁转运使,理于扬州。元和二年三月, 以李巽代之。六月,以河东节度使李廊代 之。……五年,李廓为淮南节度使,以宣 州观察使卢坦代之。(旧唐书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 通过杨虞卿和李郎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杨 虞卿在元和五年进士及第,而在此时李都恰好为 淮南节度使,杨虞卿来淮南就李廊婚姻就比较合 情合理了。且搜检电子版四库全书,并未发现 “李郐”这个人。 六、李砀一李汤 《太平广记》二百五十六卷记载左丞韦蟾文思 敏捷的故事。原文是“见李场给事题名”,而 《唐摭言》却作“见李汤给事题名”。《御定全唐 诗》卷五百六十六和《唐诗纪事》卷五十八都写 作“李汤”,《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和《诗话 总龟》卷三十六都写作“李场”,到底哪个才是 正确的呢?查阅《旧唐书》和《新唐书》有对 “李汤”这个人物的记载,而没有“李场”这个 人的介绍。 ①(乾符)四年春正月癸酉朔。丁 丑,降制赦天下系囚及徒流人放还。以谏 议大夫李汤为给事中,以兵部郎中崔厚为 谏议大夫。大理少卿王承颜为盐州刺史, 明州刺史殷僧辩为大理卿。以吏部尚书郑 从谠、吏部侍郎孔晦、吏部侍郎崔荛考宏 词选人。(旧唐书卷十九) ②(广明元年十二月)庚子,广德 公主、豆卢琢、崔沆、尚书左仆射刘郑、 右仆射于琮、太子少师裴谂、御史中丞赵 幕、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汤死于黄 巢。是岁,雨血于靖陵。(新唐书卷九) ③或告贼纳亡命者,巢攻之,夷其 家,缘、沆及大臣刘郭、裴谂、赵港、李 溥、李汤死者百余人。将作监郑綦、郎官 郑系举族缢。(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 从上述材料可以知道,谏议大夫李汤于乾符 四年升至给事,后来官至京兆尹。广明元年黄巢 起义被杀。再看一下韦蟾的生平: 咸通十年六月阙日,自职方郎中充, 九月七日加户部郎中知制诰,十一月十一 日迁中书舍人依前充,十二月二十八日三 殿召对赐紫,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迁工部 侍郎知制诰依前充,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加 承?,十一月十五日改御史中丞兼刑部侍 郎出院。(翰苑群书卷六・官制之属) 韦蟾于咸通十三年为丞相,李汤乾符四年为 给事,二人在时间上很接近,所以当为李汤无疑。 七、开明一开成 《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五卷记载温庭筠的事 迹,“开明中,温庭筠才名藉甚”,时间是“开 明”,然查阅唐代的年号,并没有“开明”这个 年号。《唐摭言》记载为“开成中,温庭筠才名 藉甚”,疑似是开成之误。 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分问题值得考究,例如: ①“吴道古等二十七人及第”(《太 平广记》卷一百七十八・试杂文)和 “吴师道等二十七人及第”(《唐摭言》卷 一・试杂文) ②“至神龙二年,方行三场试。”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八・试杂文) 和“至神龙元年,方行三场试。”(《唐摭 言》卷一・试杂文) ③“诸郎君就坐,双东单西”(《太 平广记》卷一百七十八・期集)和“诸 郎君就坐,只东单西”(《唐摭言》卷三 ・期集) ④“会昌中,陈商放榜,上怪无非 熊名。”(《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二・顾 非熊)和“长庆中,陈商放榜,上怪无 非熊名。”(《唐摭言》卷八・已落重收) ⑤“叶京,建州人也,极有赋名。” (《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三・叶京)和 “华京,建州人也,极有赋名。”(《唐摭 言》卷九・误掇恶名) (下转第44页) ・44・ 张磊:明清小说中“恶媳妇”形象解读 2007. 出作者对已有风气的不耻,也更多是对社会潮流 的困惑和无奈。 参考文献: [7]孙希旦.札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89.12. [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 [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M].台北:桂冠图 书公司,1989.123. [1]梁晓萍.明清家庭小说的文化与叙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9.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l中华书局, 201O.48. [10]李贽.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6. [3](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济南:齐鲁 书社,1980.44. [11]董含.三冈识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 社。2o0O.27. [4](清)李绿园.歧路灯[M].长春i时代文艺 出版社,2003.50. [5]段江丽.礼法与人情——明清家庭小说的 家庭主题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o6.83. [12](明)冯梦龙.古今小说[M].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4.2. [13]栾星.歧路灯研究资料[M].郑州:中州书 画社。1982.128. [6]赵瑜.从《礼记内则》等篇看周代妇女的 社会地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秦JlI) 【上接第39页) ⑥“首题黄河赋,三十字数刻而成。” (《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三・王鳞)和“首 题黄河赋,三千字数刻而成。”(《唐摭言》 卷十一・荐举不捷) ⑦“又成通中,以进士车服僭差,不许 乘马。”(《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三・郑昌 图)和“咸通末,执政病举人仆马太盛,奏 通过这些对比证明,既有利于辨别历史史料的真 伪,也更利于史料的校勘。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A].鲁迅全 集(第九卷)[M].北京1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39. 请进士举人许乘驴。”(《唐摭言》卷十二・ 轻og) ⑧“刘纂者,商州刘蜕之子也,亦善为 文。”(《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刘纂) 和“刘纂者,高州刘蜕之子也,亦善为文。” (《唐摭言》卷九・误掇恶名) ⑨“咸通九年公镇维扬,举破庞勋有 功。”(《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四・令狐绚 门僧)和“成通元年公镇维扬,举破庞勋有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1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0.986. [3]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9.416. [4](宋)李防.太平广记[M].北京i中华书 局,1961.1124. [5](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l2.7. 功。”(《唐摭言》卷十五・杂记) 八、结语 [6]姜汉椿.唐摭言校注[M].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院。2oo3.135. (责任编辑秦川) 本文主要通过将《太平广记》和《唐摭言》作对 比,找出其中的异文,对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