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

2021-09-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作物栽培 现代农业2014年5期 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 王 淼 辽宁省铁岭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 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群体结构,以保证 穗、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平衡发展,所以它是高产栽 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小麦田间管理,有一些是常规措 施,而大部分是要因苗制宜,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 措施时,必须要根据苗情与营养指标,才能提高科学 种田水平。 一、田间管理的苗情与营养指标 小麦田间管理.有一些是常规措施,而大部分是 要因苗制宜,在决定采用促进或控制措施时,必须要 有具体指标 才能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1.苗情指标 主要有叶色、长相和长势。 叶色。高产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叶色要呈现一 定的青黄变化.这是植株氮素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变化 的反应。苗期,以氮素代谢为主,叶色显“青”;拔节时, 幼穗和茎秆迅速生长,需碳水化合物增加,叶色褪淡; 孕穗阶段是幼穗增大体积的时候.又以氮素为主,叶 色转绿,开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机物的贮存, 叶色又稍落“黄”。 该青即青.当黄即黄,这是正常表现,否则就要及 时采取措施。不过,叶色与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有 关,在实践中要灵活掌握。 长相。长相是指植株生长的样相,又分叶相和株 型。叶相是在自然状态下叶片挺直、弯曲、披垂等长 相。如河南地区把小麦拔节至孕穗的叶相,分为马耳、 驴耳和猪耳朵三种类型,马耳为弱苗,猪耳为旺苗,驴 耳为壮苗。 株型是单株的长相。可分为三类:①叶层两端小、 中间大,呈棱形分布;②上部叶片大,中下部节间长, 叶层呈圆锥形;③上部叶片较小,节间拉长,叶层呈塔 形。高产栽培时以第3种为佳,利于通风透光和壮秆 防倒。 长势。长势指麦苗生长速度。生产中常以叶蘖同 伸关系以及群体茎蘖数量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如 主芽第4叶与第1蘖同伸,第5叶与第Ⅱ蘖同伸等。 其次是心叶长势,即0位叶(观察时最上一片展开叶) 刚展开时,心叶或一1叶(0位叶的上一叶)可达其1/2 ・46・ 左右长度为壮苗;如果一l叶露尖很少甚至形成喇叭 口,则为弱苗;当一1叶尚未展开,一2叶已露尖,说明 有旺长趋势。此外,叶面积指数,发根能力等,也是长 势强弱的重要表现。 2.营养指标 为了对小麦需肥,需水做出正确判断,还必须对 植株养分进行速测,以便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氮素营养。硝态氮是小麦植株氮素代谢的最初形 态,比较稳定,并能直接反映土壤供氮和植株氮素营 养状况。据测定,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前至越冬阶段, 小麦壮苗叶鞘中硝态氮含量应保持240—350毫克/千 克;越冬至返青阶段,气温较低,硝酸还原酶作用较 弱,仍应维持200~300毫克/千克较高水平,返青至拔 节阶段,气温回升,麦苗生长迅速,需要消耗大量养 分,一般为50 100毫克,千克;孕穗至抽穗,灌浆阶 段,叶片同化作用旺盛,氮素又向籽粒转运,所以叶鞘 中积累较少,一般为30—5O毫克/千克。 磷素营养。磷素以磷酸态磷存在于植株体中,它 的含量反映着小麦代谢功能的强弱。在小麦冬前至拔 节期间含量较低,约100 150毫克/千克,拔节以后, 含量剧增,到孕穗、抽穗时达300毫克/千克以上,以 后又急剧下降.可能是参与了籽粒合成代谢。 钾素营养。钾在植株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利于速 测。含量是生育前期较平稳,约2500毫克/千克左右, 拔节开始后含量增加。多在3000毫克/千克以上,灌 浆期更高达7000毫克/千克以上,这可能与小麦茎秆 发育及强烈的碳水化合物合成有关。 二、苗期田间管理 出苗至拔节为苗期。苗期的生育特点是出叶,长 蘖,发根,并开始幼穗分化。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这 是决定穗数的时期。因此,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 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力争壮苗早发,促根增蘖,为中 期稳长奠定良好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1.查苗补缺.匀密补稀 由于各种原因,小麦出苗常有缺窝、断垄或稀密 不匀现象,为了保证基本苗数并分布均匀,应事先准 备催芽露白种子,出苗后及时补种或匀密补稀,这是 高产栽培时既简单、又十分重要的常规措施。 现代农业2014年5期 2.早施苗肥,促根增蘖 在一般情况下.麦苗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即已耗 尽,完全由异养转为自养;同时,从第4叶起进入分蘖 阶段,次生根大量发生,幼穗同时分化,因此,早施苗 肥可以培育壮苗,增加低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对于 迟播小麦;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高产栽培时还应根据苗情,及时追施分蘖肥(贵 州等地称腊肥),使群体结构合理,制造和积累丰富的 有机物质,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在寒冷地区还能提 高麦苗的抗寒能力。 苗肥及分蘖肥用量.应考虑土壤肥力、基肥种类 和数量、苗情指标等而定,一般占总用肥量的1/3左 右,以人畜粪水、速效氮肥为主,并配合适量磷肥。如 果基肥不足,分蘖肥(腊肥)可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并 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埋于根际,还有冬肥春用的作 用。 3.中耕松土.化学除草 中耕除草是一项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在潮湿地 区,中耕松土通气,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活动和 有机质分解,有利于生根长蘖,在干旱地区,则可切断 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达到蓄水防旱的目的。在分蘖 末期。适当的深锄伤根还可以控制对肥水的吸收,抑 制无效分蘖,避免群体过大,对于已经旺长的群体,则 能加速分蘖的两极分化。改善株间光照,所以只要运 用得当,中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4.压麦f镇压1 镇压能沉实土壤,使土壤水分上移,增加地表墒 情,在干旱土壤上能促根、增蘖。对于麦苗旺长、群体 较大的麦田,则能控上促下,使小麦矮健;拔节初期镇 压,还能显著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有良好的壮秆防倒 作用。但是,镇压也要因地制宜,如土壤粘重或过湿、 清晨有霜或露水、麦苗长势较弱等,均不宜镇压。第 1、2节间伸长较高时,镇压也要损伤茎秆。镇压次数 和强度,应视苗情而定,并应顺风向一个方向进行,不 压两边倒。成都平原采用石滚,对旺苗可镇压2~3次。 三、中期田间管理 拔节至抽穗、开花是小麦的生育中期.也是一生 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生育特点是,叶面积迅速 增加,茎秆急剧伸长,幼穗分化长大,干物质积累最 快。因此。此期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土壤干旱或养 分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叶面积扩展和穗花发育;但是, 如果肥水过多,又会使茎叶郁蔽,株间光照不良,甚至 发生倒伏,所以这一阶段是高产栽培中田间管理的关 键时期。 作物栽培 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 关系,田间的主攻目标应当是:促进分蘖的两极分化. 使大蘖迅速生长,小蘖很快死亡,茎层整齐,麦脚干 净;控制基部节间过长,增加单位长度干重,达到壮秆 防倒;培育良好株型,协调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 件,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小花数,减少退化数,提 高结实率,争取穗大粒多。 1.巧施拔节、孕穗肥 如上所述,拔节孕穗期的肥水营养,不仅对穗数、 粒数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后期籽粒灌浆和粒重也有间 接作用。一般来说,高产栽培时基肥、苗肥均较充足, 拔节初期可能不出现缺肥,甚至尚需控水控肥,实行 蹲苗,但在大面积生产中。拔节肥则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具体追肥时期及数量,应以苗情和营养指标为 准,如群体偏大,叶色披垂,可以迟施;相反,可在第1 节间定长时及时追肥,每亩尿素约6~8千克,并配合 钾肥。 幼穗分化至药隔期以后,特别是减数分裂时期. 是肥水、营养的临界期,如果剑叶露尖时叶色转淡,则 有早衰现象,每亩需补施尿素5-6千克.以充分发挥 西南区小麦多结实的优势。 另一方面。部分稻茬麦田。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 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在气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有霉物质产生,渍害会严重 影响小麦生长,所以要认真清沟排渍,改善土壤通气 状况,使根系发育良好,达到根深叶茂。 2.防止倒伏 在高产栽培中,一般是肥水充足,群体较大。在外 界条件影响下,倒伏的威胁是很大的。一旦倒伏,不仅 使收割困难,而且影响产量和品质,主要原因是,①光 合器官相互遮蔽,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 用加强;②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消耗之间矛盾突出,甚 至使茎叶中的贮藏物质分解,增加不实小穗和小花; ③株间湿度大,温度低,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虫的 孳长与危害;④影响灌浆速度,造成贪青迟熟,千粒重 降低,品质变劣。据调查,孕穗至抽穗倒伏,减产50% 左右,开花至蜡熟倒伏,减产20%~40%,蜡熟以后倒 伏,减产5%一10%,倒伏愈早;损失愈大。 倒伏可分茎倒和根倒两类。茎倒是茎秆发生不同 角度的倾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根倒则是大角 度的倒伏,甚至平铺地面,而且不能恢复直立,影响最 大。 倒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考察分析原因。对 症下药。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品种抗逆性不良,植株过 ・47・ 作物栽培 现代农业2014年5期 玉米耐密品种栽培密度试验报告 康克冰 辽宁省阜蒙县种子管理站 一、试验目的 四、试验密度 通过对5个耐密玉米品种的试验,确定阜蒙县各 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品种 每个试验品种试验设计密度6个.即3200株/ 亩、3500株/亩、3800株/亩、4100株/亩、4500株/亩、 5000株/亩 宁玉309、郑单958、联达288、良玉88、沈玉29。 三、试验地点 五、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择地力均匀,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 阜蒙县大巴镇后朝阳村。 高,根系发育差,株型松散等。在外因方面,主要有播 1%,具有水浇条件;每个品种每个密度100平方米, 宜。同时.随着粒重增加,植株重心升高,应当注意速 灌速排:防止倒伏。 量过大,群体发展过头;或氮肥用量偏多,磷钾肥料不 足:或肥水运筹不当,植株发生徒长,或土层浅薄,结 构不良,整地粗放,影响根系发育等,随着穗重增加, 重心逐渐升高,在雨多、风大季节尤易造成倒伏,所以 生产上要采用综合性防倒措施。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春雨较早广州贵州东部甚至 可达250毫米,或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 大,加以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极易窒息死亡,如果 丧失吸水能力,也会发生生理干旱,形成高温逼熟,灌 浆落黄不好;粒重降低,所以清沟排渍一定要贯彻始 终。 2.叶面喷肥 对于群体过大和已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除前述深 中耕、镇压等措施外,生长抑制剂的效果是非常显著 的。其中主要有矮壮素(TUR)及多效唑(MeT)。矮壮素 浓度为0.25~0.4%,每亩药液50~60千克,分蘖至拔 节初期喷施;多效唑f15%)粉剂每亩33~50克,兑水 抽穗开花以后,植株早已封行,对于缺肥麦田,多 用叶面喷肥.不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且效率可达 50克,在3~5叶喷施。它们均能抑制细胞伸长,缩短 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 效率等。 四、后期田间管理 90%以上。据调查测定,千粒重每增加1克,每亩可增 产15千克左右,所以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肥料 种类和浓度为磷酸二氢钾0.2%,草木灰5%,尿素、硫 酸铵、过磷酸钙等1%~2%,每亩液量约50千克,一般 在灌浆初期喷施一次,如果喷施二次,则第一次在孕 穗期进行。 3.防治病虫 后期指抽穗开花到灌浆成熟,这是籽粒形成和决 定粒重的主要阶段。小麦开花以后,根、茎、叶的生长 基本停止,生长中心转入生殖器官的发育,光合产物 主要流向籽粒。因此,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止早衰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都有病虫危害,但生育后期更 易发生,所以要加强预测预报,以防为主,防早治好。 或贪青,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力争粒 大粒饱.创造高产。 1.抗旱防涝 为了避免或减轻病虫损失,对赤霉病可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或50%托布津粉剂稀释1000倍液防 治,并作为常规措施,从始花期即连续多次喷施。对锈 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蒸散量大。所以尚需总需 水量的1/3左右。但是,云南大部地区,四川金沙江和 安宁河流域以及广大丘陵旱地,常年发生干旱,严重 病可用粉锈宁有效成分每亩8-9克,对水50~100千 克喷施,托布津及粉锈宁均可兼治白粉病,而纹枯病 以井岗霉素效果较好。对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 性粉剂6~8克f每亩有效成分3~4克)对水30—60千 克,或4O%乐果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 1500~2000倍液防治,并能兼治飞虱、叶蝉等。 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因此,适时浇好开花、灌 浆水,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而麦黄水还能调节田 间小气候,防止或减轻干热风危害。灌水次数和水量, 应因地因苗制宜,以维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为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