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和《文心雕龙·神思》的主旨承传关系
2022-11-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178期第4期 贵州社会科学 Social Seienees in Guizhou Vo1.178.No.4 2 0 0 2年7月 July.2 0 0 2 《文赋》和《文心雕龙・神思》 的主旨承传关系 赵 寅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550005) 摘 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但对艺术想象问题的认识和探 讨,并不是从刘勰开始的。关于想象的作用、想象的基本特征、想象展开时的精神状态等问题,刘勰吸收了陆机<文 赋)的认识成果,但在整体认识上,刘勰的视野更开阔,论述更系统。不仅对什么是艺术想象、艺术想象的重要作用 等f"-I题作了更深入的论述,而且论述了想象构成的心理要素及关系、产生艺术想象的越要条件、构思与表达之间的 矛盾特征等诸多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想象理论体系。 关键词:<文赋>;<文心雕龙・神思>;艺术想象;主旨;承继关系 在<文心雕龙>这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 巨著中,<神思>篇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它居于 全书精华所在处的创造论的首篇,提纲挈领地总 论创作的全过程,并集中论述了艺术创作构思的 更为全面的研究,从而发展了前人的理论,形成了 自己的完整的艺术想象理论。 想象问题,对艺术想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精 辟的探讨和全面的阐发。在中国美学史的文献 比刘勰早一百六十多年前的陆机,曾在他的 <文赋>中对艺术创作规律作了认真探讨。陆机所 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认识到想象在艺术创作 中的重要性,并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作了生 动形象的描述。 中,<神思>可以说是最为系统的艺术想象论。 对艺术想象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专题论述, 刘勰是第一个,但是,对艺术想象问题的认识和探 讨,并不是从刘勰开始的。刘勰在<神思>篇中所 阐述的关于艺术想象问题的许多认识也不是凭空 产生的。在此之前,有关艺术想象问题,前人就已 经有过较为真切的认识,并作了具体的论述。例 如,在庄子的美学中就可以发现一些深刻而简括 <文赋>对艺术想象在创作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作了具体的论述。他认为:构思之初,充沛丰富的 艺术想象可以让人在短暂时问内,察古观今,接触 万物,受到启发,使所得到的印象慢慢趋于鲜明。 借助于想象,作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实现对写作世界 的充分把握,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 端”,将天地万物都概括在笔下的艺术形象之中。 的论述,陆机的<文赋>也曾详细地讲到过这个问 题。但不足的是:前者多是一种哲学上的启示,未 能具体地探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想象问题;而后 者却只是一种形象的描述,未能从理论上作进一 步的阐述分析。刘勰则是进一步对之作了不止于 描述的分析说明。他在吸收和继承前人的认识成 果的基础上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 对艺术家在展开艺术想象时的精神状态,<文 赋>的描绘也是非常生动的: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 作者简介:赵寅,男,(195o__),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文赋>和<文心雕龙・神思>的主旨承传关系 73 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 乱”,都是十分正确的。 流,濯下泉而潜浸。 陆机在这里描绘的确实是一幅生动的艺术想象心 理活动的图景:想象刚开始时,感觉器官的活动基 本停止,思想高度集中,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充 刘勰的<神思>则正好克服了<文赋>的不足, 它在研究了过去的文学作品、总结了历代作家经 验的基础上,对艺术思维在创作理论和实践方面 分兴奋的状态中精神飞驰到八极之外,心思遨游 到万仞高空之上,这时,内在的文思情感被激发起 来,由朦胧而逐渐清晰,外在的物象也被召唤而 的诸多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专题论述,从而深化、 拓展了<文赋>对艺术想象的认识。 来,鲜明活跃地涌现于眼前。在这种情态和物象 相融合、艺术形象鲜明浮现的想象中,各种美妙的 辞藻也如涌泉一样自然地涌现出来,作者沉浸于 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如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上 地下。 <文赋>中除了对艺术想象的一般精神状态作 了认真的研究和描述外,还对艺术想象中的特殊 精神状态——灵感现象作了描述。陆机认识到灵 感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突发性:“若夫应感 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 行犹响起”。陆机同时也描绘了“天机之骏利”时 思绪有如风发泉涌,“六情底滞”时则如枯木涸流 的精神状态: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 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驳遂,唯毫素之所 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 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在这里,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为我们生动描 绘了文思通塞时两种不同的精神状况。当灵感突 然触动时,文思多得理也理不清,胸中的思绪像风 般地向外吹,言辞像泉水般地自唇边流出,思绪纷 至沓来,可以随笔挥写,文辞华美,目不暇接,音韵 清越,耳不暇闻;而等到文思阻塞的时候,就像心 神不在一样,呆立如枯木,空虚得像干涸了的河 流。尽管陆机未能揭示出产生这种文思通塞的原 因,但他却道出了创造冲动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 <文赋>对艺术想象的作用、想象展开的过程 以及灵感的产生、文思通塞等现象的认识,有不少 论述是十分精彩的。但是,从整体上看,<文赋>对 艺术想象问题的论述还是不够的。它的那些精彩 的论述,还是一些零散的闪光的思想,既缺乏较科 学的解释,又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 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批评它“凡论纤悉, 而实体未该”,又在同书<序志>篇批评它“巧而碎 <神思>在<文赋>认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对艺 术想象问题提出明确的概念,并对概念做出了自 己的定义,充分肯定了作家精神活动超越时空的 巨大力量,以及创造性的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 要作用。刘勰说: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 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 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 致乎? 按照刘勰的理解,“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阕之下” 便是“神思”之谓。这一定义形象说明:所谓“神 思”就是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奇妙的思维活动。刘勰此处 所说的“思”自然不是一般之“思”,而是“文之思”, 亦即艺术的想象。之所以称之为“神思”,即含有 指出这种“思”是人心、精神作用的意思,也是为 了形容它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神奇功用。这种对 艺术想象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与揭示,显然比<文 赋>的研究深人了一步。 刘勰也充分肯定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 作用。在刘勰看来,借助想象,作家可以“思接千 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 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就是说凭借想象,作家 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千年之前,观察到万 里之外。作家偶然一吟,就像听到珠玉般悦耳的 声音;凝神一顾,也像看到了风云变换的景色。这 与<文赋>中“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 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认识,有异曲同工 之妙。刘勰还生动地描绘了写作过程中创造性的 想象所具有神奇功用:“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 虚位,刻镂无形”。意思是说,当作家进人了艺术 想象、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会涌上心头。通过想 象,能使变动不居的东西有了合乎规律的方圆形 状,给无形的东西雕刻出了可见的形体。这些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4 贵州社会科学 总第178期 识又与陆机<文赋>中所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 寞而求音”的说法十分相似。两者都充分肯定了 艺术形象的产生正在于通过想象,使作家心中浮 游不定的、不可见的意念变成了可见的合乎形式 法则的美的形象。 生通塞的原因作出解释。刘勰则认为,造成艺术 想象中“通”与“塞”的原因,与艺术想象相关的“志 气”、“辞令”有关。情志和气质缺陷与否,辞令运 用的是否恰当,都将影响到运思时精神的集中,事 物形貌的刻画表达。为此,刘勰认为,要使艺术想 象畅通无阻.就必须对创作主体的“志气”有一定 刘勰不仅注意到<文赋>所描绘的作家展开艺 术想象时的精神状态,还深入论述了构成这种艺 术想象时的基本心理要素及这些要素的相互关 系,揭示了艺术想象突出的本质特征。 刘勰认为,他所说的“神思”,亦即艺术想象活 动的展开,决定于“心”与“物”两个相互联系的重 要方面。刘勰说: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 的要求,切实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 畅.精神净化。为此刘勰说: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 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 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 以绎词。 这里刘勰提出了“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的思想,同 时又指出达到“虚静”必须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 方法。刘勰“贵在虚静”的认识,显然同陆机“揽营 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的说法有相似之点。在 刘勰看来,艺术想象中的审美感知的心理状态,带 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 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在这段话中,刘勰首先以“神”与“物”的关系,来揭 示文艺想象的本质特征。“神与物游”之说的提 出,一方面说明,想象活动的基础是现实生活,艺 术想象活动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另一 方面也说明,艺术想象的思维活动是与具体的物 象结合在一起的,是形象思维。其次,论述了构成 艺术想象的基本心理要素及这些要素的相互关 系:一个是和“心”相联系的“志气”,即思想感情要 有摆脱了一切物欲私利的束缚(这就是“虚”)和感 知与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就是“静”)的特征。只有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的想象才能有效地进行,而不 致于出现感知与注意力无法集中,即“神有遁心” 的情况。刘勰虽然赞同陆机的探求文思要集中心 力、振作精神的见解,却并不赞同陆机“虽兹物之 在我,非余力之所勤”的看法,而是认为文思开塞 并非系于天机、自己无能为力,如果加强作家理智 上的认识、学习、修养,将有助于艺术想象和审美 感知的提高。这一认识就具体表现在“积学以储 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等看法 上。 素;另一个是和“耳目”对“物”的感知相联系的“辞 令”,即语言文字要素。这两个基本要素,思想感 情是想象活动的动力,语言文字是物质材料。 在刘勰看来,艺术想象的活动首先是和居于 人心的精神的活动分不开的,精神蕴藏在内心,却 为人的情感和气质所支配,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作 家作品的不同面貌。除“志气”之外,刘勰认为“辞 令”也是关系到艺术想象的重要方面。因为外物 接触到人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的, 所以作家的构思就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这一物质媒 刘勰所说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实际 就是从对儒家的学习中去取得作文所需要的各种 丰富的知识和启示,以提高作家的创作才能;“研 阅以穷照”,是指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研讨和各种不 同风格的文章的观赏学习;“驯致以绎辞”,是说文 章的写作要有一种从容、平和、畅适的心境。由此 可见,“虚静”、“积学”、“酌理”、“研阅”、“驯致”就 介。“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就是说,艺术 想象不只有和“志气”相关的精神的方面,还有一 个和作家耳目对外物的感知相关的感性的方面。 这一感性形象的产生不能脱离作家耳目对外物的 感知,同时,这个感性形象要用文学语言传达出 来,因此在作家对外物的感知中,“辞令”就成了 “机枢”,亦即关键的问题。 是刘勰认为的与艺术想象中“志气”与“辞令”相关 的五个要素,也就是艺术想象能否活跃顺畅、自由 进行的五个要素。在这五个要素中,刘勰把“虚 静”摆在第一位,突出了审美感知的心理状态在艺 术想象中的重要地位。其他四个要素,则是刘勰 从才、学、识、能四个方面向作家提出的进行艺术 想象的必修条件:一是积累知识,二是明辨事理, 关于艺术想象中的通塞问题,陆机曾在<文 赋>中对其“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 犹响起”的现象做过生动的描绘,但却未能对其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文赋>和(文心雕龙・神思>的主旨承传关系 75 三是参考经验,四是训练情致。这四方面的基本 要素都和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的思想、感情、人格 的修养相关,极大地强调了主体的艺术想象对外 术家虽有“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并驱矣”的自信、 豪迈,而在进行实际的传达时却常常是“密则无 际,疏则千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及乎篇成。 半折心始”,“言不尽意,圣人所难”的情况?刘勰 物的能动作用,这种从主体的人格修养,某种最高 的人生境界的达到来观察艺术想象问题的认识, 认为,这是由于“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的艺术想象论最重要的特 点,它既是一般情况下开通艺术想象思路的先决 的缘故。这就深刻揭示出构思与传达的不同特 征:构思是观念的活动,传达是带有实践性质的活 条件,也是产生灵感的必要条件。 刘勰在列举了“覃思之人”和“骏发之士”进行 艺术想象时的不同精神状态后,则进一步强调了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的必要性。揭示出“学浅而 空迟,才疏而徒速”的道理。明确指出,无论是灵 感丰富的能“应机立断”的“骏发之士”,还是“鉴在 疑后,研虑方定”的“覃思之人”,他们的想象都不 是凭空产生的,主体情感的发生是源于对外物的 感受的,都是以“博练”,“学”、“才”等为基本条件。 这样。刘勰实际上也就肯定了艺术家的人生体验、 人格修养在艺术想象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只有具 备了上述基本要素,才可能有艺术想象和灵感的 爆发。这就系统地回答了<文赋>无法解释的艺术 想象与灵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在刘勰看来。文艺想象是以“志气统其关键” “辞令管其枢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最 后达到心物统一而产生艺术形象的过程。他除了 极大地强调主体在艺术想象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特别是包括在主体“志气”中的情感的作用之外, 也特别注意到了艺术创作有一种不能勉强而为的 自发性或非自觉性的特征。 在谈到艺术形象的传达时,针对陆机(文赋> 中所揭示的“文繁理富。意不指适”的现象。刘勰则 从“意”与“言”的关系人手,对构思与传达之间不 相适应的矛盾情况,作了精辟的分析。刘勰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 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 及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 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 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主在 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 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这里,刘勰首先肯定了艺术想象是同主体的情感 与外物的相互作用分不开的,所以在想象过程中, 始终有强烈的情感活动伴随,“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然而,刘勰又进一步指出,艺 动。构思可以不顾传达能否实现而作各种奇想。 传达能否实现,则要受艺术家实际掌握运用语言 媒介技巧的制约,所构思的东西不一定能在传达 上获得成功的实现,由此明确指出了文学创作中 传达的困难性。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刘勰认为。 在“言”与“意”发生矛盾而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应 该遵循艺术创作的自身规律,不能一味地“苦虑”、 “劳情”,勉强而为之。这时就要“秉心养术”。“含 章司契”,也就是致力于文术的涵养体会,使文章 的写作合于艺术创作的自然规律,为文思的自然 到来创造条件,为文章的写作做好准备。这个看 法是深刻的,因为否认艺术创作的自觉性。认为一 切均决定于作家的主观意志,作家想要取得什么 效果就可以取得什么效果,这是违背艺术想象与 创造规律的。但刘勰强调艺术创作的非自觉性并 不是否认或取消作家的努力,其间同样需要作家 刻苦的磨练。这表明刘勰已看到了审美直观不同 于机械操作和理论思维的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 代美学不断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在<神思>篇中,刘勰对文艺想象问题的 论述是系统而全面的。在这种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中,关于想象的作用、想象的基本特征、想象展开 时的精神状态等问题,刘勰都吸收了<文赋>的认 识成果。而在对想象问题的整体认识上,刘勰的 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人,论述更系统。刘勰不仅 继承了陆机的思想,对什么是艺术想象,艺术想象 的重要作用等问题作了深入论述。而且在理论上 进一步论述了想象构成的心理要素及相互关系。 产生艺术想象的必要条件,构思与表达之间的矛 盾特点等重要问题,把它发展成了完整的艺术想 象论的理论体系。如果说,陆机的<文赋>只是为 建造艺术想象论的理论大厦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砖 石梁柱的话,那么,刘勰的<神思>便是在此条件 上,真正建造起了一座基础牢固,结构严密的华堂 高阁。 [责任编辑: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