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口蹄疫流行病学及防制研究进展

2021-02-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口蹄疫流行病学及防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赢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08期

摘要: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使世界范围内的畜牧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介绍了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制等方面,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病学;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74-0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大流行。本文对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疫苗及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有七个血清型,分别为O、A、C、AsiaⅠ、SAT1、SAT2、SAT3,每种血清型包括多个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因此,动物感染一种血清型的病毒后,不产生对其他四清型的免疫力。这种广泛的多样性被认为是由高的突变率、准种动力学和重组的结果。 2 流行病学

口蹄疫的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于偶蹄兽,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猪、山羊、绵羊、骆驼和鹿等。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的患病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症状出现后的几天,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病毒可以通过动物间的直接接触或者污染物导致的间接接触而传播,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而后者传播方式是最难控制的。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3%,但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70%。 3.1 牛

潜伏期一般为2~4 d,最长可达1周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 ℃,精神萎顿,在唇内、齿龈、口腔、舌面、颊部粘膜、乳头及皮肤发生黄豆大、后融合至核桃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采食、反刍完全停止。蹄冠和趾间的柔软皮肤上发生水疱,破溃糜烂,蹄壳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落,导致病畜跛拐。多呈良性经过,约经1周即可痊愈。吮乳犊牛患病时,水疱临阵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3.2 羊

该病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的持续水平都因宿主的不同而有很显著的差异,羊表现出比牛和猪更轻微的临床症状。羊潜伏期1周左右,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微。 3.3 猪

潜伏期1~2 d,临阵症状极典型。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 ℃,精神沉郁,减食或食欲废绝。蹄冠、蹄叉、蹄踵、附蹄、鼻端等部位出现淡黄或淡白色突出皮肤表面的水疱,水疱破溃易导致继发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蹄匣脱落,导致跛行。成年猪一般为良性经过,但也有死亡。哺乳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导致整窝小猪死亡。

4 口蹄疫的防制 4.1 免疫预防

许多国家采用牛、猪口蹄疫灭活苗来预防口蹄疫,免疫效果好。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在受威胁区周围建立免疫带以防疫情扩散。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液用于疫区和受威胁区动物,可控制疫情和保护幼年动物。一般牛注射5 mL,猪3 mL,每年免疫2~4次,同型苗免疫保护期1年。 4.2 消毒

注意经常对饲养场所、饲料以及运输工具等做好消毒工作,如可用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或5%氨水消毒;对被感染的饲养场所内所有易感动物应全部处理,对病畜尸体可由专业人员或在专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分别采取深埋、炼脂或焚毁等处理方式,房舍等也要彻底消毒。 4.3 一般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平时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对购进的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进行严格检疫,加大动物防疫监督力度,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加强调运牲畜的检疫监督与管理,有效防止疫源的传入和扩散。 4.4 发病时的措施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生口蹄疫疫情时,一般不允许治疗,应立即上报疫情并封锁疫区,在扑杀、销毁病畜及其同群动物的同时,对疫区内其它易感畜群和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立即紧急接种对应型号的口蹄疫疫苗,配合其他强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最后病例康复3月后不出现新病例方可解除封锁。以后对这些地区的猪、牛、羊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直到消灭口蹄疫后,还要继续注射疫苗2~3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