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与反思(获奖作品)

2020-05-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学段 单元 单元主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三年级 第二单元 “金秋时节”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3、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 1、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2、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人文 双主题 语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材版本 课时 课型 统编教材 第二课时 精读引领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对生活 的热爱之情。同时激发儿童要养成善于观察、想象的好习惯。 1、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2、学会积累语言。 一、激情导入 导语: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一条原本普通的水泥道显出异样的美,今天让我们继续追随作者的脚步,踏上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发现美,感受美。(板书课题) 1、书写“铺”字 书写“铺”字时,强调书写要领、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足挨)。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影音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情境。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书写教学很关键,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课文内容回顾 1、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学生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同时也是对文本的梳理。 2、理解“明朗”一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学生默读第六、七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横线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1、引导学习第六自然段

(1)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围绕“闪闪发光的地毯”、“彩色的地毯”等词语想象水泥道的美。了解作者把水泥道铺上的落叶想象为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使用句式:“我喜欢的句子是 ”“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 ”(限定默读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本交流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文本感知的过程,本环节重在训练学生读文字后的感受及说话能力。 默读时间的限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做适当指导,如读“印着落叶图案”、 “闪闪发光”等词语时语速放慢。(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 (3)教师范读

(3)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4) 齐读第六自然段。(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朗读不可或缺。在本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我”对秋天水泥道、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

2、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 交流喜欢的句子

(2) 指导学生应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自主理解、借助工具书等理解“熨帖”、“凌乱”。

(3) 根据交流,学生体会把“落叶”想象成“巴掌”、“小雨靴”想象成“小鸟”这样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借助多媒体更形象直观的展示两种事物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妙用。 【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对难懂词语的理解方法是本环节的一个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通过对第六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品读感悟语言的方法,充分发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中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 (二)学习9--11自然的

齐读课文,感受作者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 三、会说比喻句。 1、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 四、 课堂拓展

小练笔:用几句话写写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师启发: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你有没有关注过上学、 放学路上的风景,从中发现美? 1、 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使学生的积累更加的具有指向性。通过互动交流及教师的点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为单元习作写日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课后作业

抄写并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借助工具书 找近义词 联系实际 联系上下文 观察细致 想象丰富 作业设计: 抄写并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抄写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 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训练学生的眼、脑、手的协调能力。 3、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 4、极少成多,厚积薄发,将语言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反思: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正是三年级需要培养的语文要素。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这样的词语教学是一种感性的体会。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明朗”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写到“天开始放晴了”,这正是“明朗”的意思,一引导一点拨,学生就能很很容易找到。 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要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对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和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培养。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文中出现了“熨帖”一词,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感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于是,我就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2.心里平静。3.舒服。4.(事情)完全妥当。学生在对比选择中,找到了“熨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躺在彩色地毯的梧桐树叶很舒服,很享受。从而让学生明白查字典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使课标中“查工具书学习字词”这一要求落到了实处。 三、找反义词理解词语

解释词语时,有的可以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教学“凌乱”一词,先让学生采用找反义词(否定词“不”+凌乱)的方法,得到“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同时“凌乱”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规则”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巩固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的迁移运用。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找近义词”“结合图片”“借助生活经验”等。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理解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的教学,虽然完成了本课的目标和训练点,带领学生能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

生感受到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欢愉和快乐!但由于刚刚开学,时间比较紧张,准备不够充分,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时。二、课件设计不精致。三、在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时,预设不到位,对于学生回答把“落叶”比作“地毯”这个问题处理不够机智,最后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这个答案硬塞给了学生。今后,我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