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长事迹材料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以下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
一、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为孩子树立榜样
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在道德上优秀。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有,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我们教给孩子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基本的为人之道。我们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从各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教育和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如今,高越十分懂事,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每天都会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并且尊敬老人,关心他人。我们对此感到十分的欣慰。 二、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做朋友
家庭教育中,平等意识是营建民主和谐氛围的基础。要让孩子成长成为一个自主意志,有自己的思想的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意见。作为父母, 我们应调整好心态,树立平等意识,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平时, 我们注重倾听孩子谈话,了解孩子的物质需求、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作孩子忠实的听众、知心的朋友。要想教育孩子,必须多方了解孩子需要,并在适时的时候给她指导。在为孩子做决定之前,我们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她不喜欢,我是不会勉强。这样增进的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和孩子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全家一起读书、看报,并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也经常陪孩子下围棋打#9@k等开发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和兴趣。 另外,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什么事都管。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为将来能够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三、尽量满足孩子学习上的需求,为孩子的学习创在条件
我们有两个女儿,对于女儿的学业上的投资,我们从来不吝啬。我们给孩子
买了很多课外书籍,如《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小学生作文1000个怎么办》、《世界著名童话亲子版》等,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为了方便孩子的学习,家里还买了一台电脑。总之,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只要是合理,我们都会尽量满足。
四、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了远大志向,不管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遇到挫折时,都会一往无前。
其实,我们对孩子没有太大的期望,只要她生活幸福,能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足够了。但是,前方有个目标总是能鞭策人不断地努力。所以,我们帮助孩子做一些短暂性的目标。孩子就像一个小树,要让她不断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有充足的阳光。这些目标,就是阳光。如今,孩子取得了很对成绩 — 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班上的中队 1
长;还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家长,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除此之外,我们很配合学校的教学举措,注意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在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有时也会通过网络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们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定会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再不断努力。 2
第二篇:优秀家长经验材料 16700字 赏识?自信?成功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
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孩子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孩子找到不足,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
二、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
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孩子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孩子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画日记”,大班孩子很感兴趣,画“你今天值得称赞、欣赏的地方”,孩子更来劲。而每天放学前,老师通过引导大班孩子回忆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向全班小伙伴介绍,回家带给家长欣赏等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三、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孩子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孩子,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孩子“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在孩子园,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都可以为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孩子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家园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孩子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
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表扬孩子的艺术
表扬,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表扬的效果并不一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运用表扬的方式不同。那么,应该如何表扬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经常的关注和及时的表扬。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诸如吵嘴、打架、乱叫??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试问家长们,你是否认真地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安静静地游戏和做自己的事情时,家长一向熟视无睹,等到孩子吵嘴了,打架了,才来充当调解人,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夹带武力。在孩子看来,这种爸爸妈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整天板着面孔训人,他们一点也不亲切可爱。家长应该明白,在孩子的小心眼里,渴望着自己的行为引起关注,得到赞许。要知道如果他们积极的行为不能达到目的,就必须采取消极的行为。假如你没有表扬孩子的习惯, 不妨现在就试一试,留心孩子在做什么,如果他现在的表现让你感到满意,就马上提出表扬。当然,任何事情的开端都会有困难,但随后就会变得容易起来。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你不断的表扬声中,孩子的行为将发生奇迹般的变化,积极的表现会越来越多,消极的行为随之减少。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会过度依赖表扬,其实,对他们来说,家长的表扬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其次,要明确表扬的目标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当孩子做错事时,有的家长气急败坏,张口责骂他们自私、懒惰、顽皮、不听话,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她们变得无私、勤劳、温顺。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须知1个人的个性是难以改变的,家长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的孩子的行为上,事情就好办了。家长不要说:“你真是好孩子。”而要说:“你帮助别的小朋友,真好。”或者换个说法:“妈妈喜欢你这样做。”表扬的目标指向,使孩子本身可能产生这样的积极后果,使他们得到这样的认识:做得好就是好孩子,做不好就不是好孩子。为了做好孩子,就不能出错。还应该明白,没有人永远正确,孩子一旦做错事,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因此,这时候家长没有必要一概指责,穷追不舍。 再次,方式得当。表扬,要具体明确,因为这样的目的是增加所期望的行为,所以要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表扬越具体明确,孩子就越容易理解,并且重复这一行为。比如,当孩子起床后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
你表扬说:“你做得很好。”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什么举动得到了妈妈的夸奖,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就好些:“你起床后把床和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 表扬孩子的进步,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当孩子的行为向这个目标前进时,既使进步渺小,都要提出表扬。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求孩子玩耍后自己收拾好玩具,尽管孩子从来不这样做,但是你还要坚持不懈地重复这一要求,如果有一次他把一个玩具放在玩具盒里,表扬的时机就来了。“你把布娃娃放进了玩具盒里,真不错,妈妈帮你即可
把别的玩具收起来好吗?“”又如,你跟别人说话时,孩子总是打岔乱嚷,希望你不要忽视了他,最初孩子静静地听你和别人说话,过了一段时间(比如两分钟),你停下来跟他说一句“真乖”,然后继续讲话,这一次时间可以长些(比如四分钟),你在来表扬他一次,这样孩子就学会了等待。当目标达到时,一种新行为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但仍然不能完全放弃表扬。
表扬要还要及时,当孩子表现出了好的或者家长所期待的行为,要马上表扬,及时的表扬和才能更有效,对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
表扬的方式还有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比如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表扬能同时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他的身体接触,效果将做好。而大一点的孩子的习惯表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的不错。因此,家长不断地尝试,有意留意哪一种表扬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地向孩子表达对他们无条件的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爱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由于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也不必过多地考虑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学什么,而把注意力指向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取得进步,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的健全人格与优秀成绩同等重要
对孩子的教育绝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学生的成长中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和各位家长的心情一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几乎所有的家长包括我在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班里能够学习拔尖,能够在学习上
高人一等,关注最多的就是学生成绩,而对孩子的性格培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取向的教育和引导,要比放在学习上的精力多。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误区,如何两者并重,引导孩子顺利成长,这里有几点认识。
1、让孩子在优良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什么是健康成长?除了身体健康外,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学会做人,富有爱心,诚实善良远比在学习拔尖重要的多。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成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从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所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起表率作用。勤劳节俭,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讲究诚信,乐于助人,热爱学习,求知善思的家风,对子女的熏陶影响和健康成长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2、每天再忙也要拿出时间关注孩子学习。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我看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辅导?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关注孩子学习和读书呢?一是热情支持。比如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平时做作业时,不看电视,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喜欢的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二是认真督促。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必要的督促非常重要。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看课外书、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三是仔细检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每天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四是积极配合。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不懂,放给学校就行了,这种态度是不对的。要主动、经常地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老师的意见,把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短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习好功课。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看电视或玩,你干点家务活也可以,起码孩子能找找平衡,再者不影响孩子,如果一块学习那最好不过了。 引导孩子多读书,从书中获得快乐,从
而提高学习兴趣。
孩子的阅读习惯,掌握的阅读知识量,组织作文材料能力就存在明显差异,这与从小学就培养起来的读书习惯和累计的读书量有着很大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的书多,不光对提高语文学习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性格、气质、见识等综合素质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这里有几点体会: 1、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
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并大量读书,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深厚学识的人,博览群书是成才的基本规律之一。根据孩子的兴趣,要舍得“智力投资”, 给他们提供喜欢读的书。经常领孩子逛书店,买上几本书。要多给孩子讲读书的重要作用,把孩子对自然现象及儿童故事的好奇心引入到读书的兴趣中去,让她亲自到书中寻找答案,为孩子多讲述些名人与读书的故事,让孩子的头脑中有读书成才的意念和榜样。另外,要树立孩子读书的信心,对孩子读书时精彩表现,父母要鼓励和称赞,增添孩子阅读书籍的兴趣。
2、创造较好的读书环境。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在家常常接触到书籍、杂志、报
刊,可以随时取阅。孩子喜欢模仿,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看书的习惯,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孩子耳濡目染,孩子会认为读书是每天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身教重于言传,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
3、做好读书中的指导作用。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不会看书,有的拿着书乱翻,只见他一张张地翻书,眼睛并没有仔细看书;有的只看一眼就只顾翻书,第一面没有看完,就想赶紧翻后面的;书中都有些什么,他并不十分关心,对书也不知道爱惜。所以,作为家长不能只爱买书,要注意指导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家长首先要喜欢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阅读。在美国,睡前进行20分钟的亲子共读,已经成为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习惯。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建议各位家长都能尽量从百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哪怕是十几分钟,陪孩子一
起读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而且对于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有积极意义。要选择与孩子学习同步的阅读书,孩子自己在书店买书时当然是选自己喜欢看的,但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主动向孩子推荐一些好书,如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医学和科普作品、名著等方面的书。孩子每读完一本,最好能把主要内容讲述给家长,家长积极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的语言
发展、思维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引导,也是陶冶高尚心灵的生动教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初的崇拜对象,是孩子心目中的表率和榜样。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谢谢大家! 我的经验
我给女儿读经典到现在也就不到三个月,可是效果很好。刚开始的时候,她的兴趣并不大。有一次,她在家里吵吵闹闹,我说了一句,你这个孙悟空闹得我头痛死了,我是唐僧,我要念经了。结果她就抢着说,我是孙悟空。我说,好啊,可是唐僧是师傅,念经的时候,孙悟空就要变得乖乖的。而且啊,孙悟空要变神仙也要学会念经才行的。她很喜欢玩这个游戏,立刻安静下来听我念经。当然她并不是只听我念,每次我一开始念经,她都会搬来玩具坐到我身边,安安静静地听。很多时候是玩拼图。每次到了要睡觉的时候,我要她上床睡觉,她都会说,妈妈,我想听你念经了。我拼图,你过来念经给我听,好吗?我知道她还想玩,但我都会如她的愿。到现在她已经能背下《三字经》、古诗八十首、还有《论语》的一部分了。同时她拼图的速度也快得很,一百多张的拼图半小时不到就能拼出来,如果是新买的,一般用一个小时。我都自叹不如,这样也锻炼了她的注意力,感觉她的记忆力非常得好。
其实小孩只要常常受到经典句子的熏陶,再读经典的话就不会显得难以入手了。记得几天前带女儿路过一滩很脏的池水,水面上竟露出很美的荷花的花苞来,我脱口说出了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女儿立刻问:“出淤泥而不染”是不是荷花从脏脏的池水里长出来什么也不染呢?我当时就好好地赞赏了她一番,见她对此感兴
趣,立刻找到这篇文章,并且以大字号打印下来,她看着书听我念了几次了以后,立刻就能背下来了。再有一次我们一家爬山锻炼,我又感叹了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她记下了这几句,后来我再把整篇文章完整地念给她时,她非常感兴趣,没几下又记住了。
我觉得我们在给小孩读经典之前应该先培养小孩的兴趣。我们常常因为熟悉而感兴趣,所以在读经典之前先让小孩熟悉一下要读的经典,小孩的兴趣立刻就上来了。
女儿今天对我说她不想当女孩子,我问为什么?她说:男孩子才能当将军啊。原来她想当将军啊,可能是跟男孩子玩多了。于是我适时地给她讲了木兰也能当将军的故事,然后背一段《木兰辞》给她听。下午我发现她口中念念有词,原来在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呢”!
啊,女儿又把《弟子规》读完了。真该好好表扬自己一下!我可以说是个有头无尾的妈妈,做了很多对女儿的教育计划,可是没有多少能坚持下来的,可是读经典坚持下来了,回顾一下,成绩不斐啊,《三字经》、古诗八十首、《论语》、《弟子规》!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女儿的兴趣我是坚持不下来的。接下来给她选《笠翁对韵》,希望她能喜欢。 游戏中玩经典
我女儿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跳皮筋。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在大队的运动场和伙伴们跳一个小时的皮筋。边跳边唱儿歌,妈妈听到孩子们每天玩的时候唱的儿歌就是翻来覆去的几段,就开始动脑筋,妈妈把《笠翁对韵》找了过来,让莎莎和小伙伴边跳边唱《笠翁对韵》。刚开始,小孩子都不愿意读,毕竟儿歌熟悉呀,但莎莎妈妈示范给孩子们,跳的时候唱儿歌其实和唱经典是一样的,而且,边玩边学习,一举两得。孩子们尝试了一段,果然很有意思,慢慢的,这些孩子边跳边唱,不知不觉把一部《笠翁对韵》都唱完了。 抢着当老师
孩子认字还不多,尤其是那些深奥的古文,读得结结巴巴。等他读完几句之后,已过了近五分钟了。孩子也觉得很无趣。我没有责怪孩子,先鼓励他一番,再对他说:“妈妈也没有读过,不如妈妈和你一起读吧。”孩子的兴趣立刻就提起来了,他主动说:“妈妈,我读一句,你读一句,好不好?”孩子立刻就开始
了小老师工作,他一句一句地教我念,有时我故意发错音,等儿子纠正错误。这样一来二去中,儿子已重复念了五遍了,再也不像当初的结结巴巴了。 后来,我又和孩子比赛背诵,儿子当然不肯示弱,我们都很快能背出来了。以后儿子总会主动拿出新学的来与我比。我们先读两三遍,然后开始背诵,谁先背出来就做小老师。开始我还会故意让他赢,后来慢慢发现孩子的记忆力其实真不可小视,往往才读几遍,他已经能背诵出来,而且在一段时间之后我已经开始遗忘了,而他还能记得。这种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夸奖他,很虚心地向他请教。儿子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未曾减弱,同时也大大树立起儿子的自信心。 和书法相结合
楠楠读《千字文》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元代赵孟頫墨迹法帖六体《千字文》,即《千字文》分别用古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今草六种字体书写。每天,楠楠除了读《千字文》,还要临摹三句十二个字。不知不觉中,楠楠的书法水平提高了。
在学习《千字文》的过程中,楠楠对经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准备学完《千字文》之后,再去学《笠翁对韵》。 经典不厌百回读
我主张多读、精读,经典不厌百回读。我认为“读一百遍”时,信息重复刺激大脑,能增强记忆。表面上,是相同的信息在刺激大脑,但实际上,随着重复遍数的增加,孩子对诵读材料的熟练程度也在增加,理解也在加深。依次从文字的表面深入肌肉,深入血液,深入骨髓,最后,融会贯通,达到得意忘言的境地。“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好书不厌千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熟能生巧”,现在孩子通过“反复读”经典,不仅口熟了,而且也读透了。很多经典里的名句使用起来都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等孩子过了厌倦期,再接着开始
孩子对于经典学习和其他事情一样,容易出现兴趣减弱的情况,适当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家长的调整方式是读经典、词汇游戏、阅读故事等交替进行。一旦孩子对读经典有了厌倦情绪,家长就会让孩子阅读经典故事,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词汇游戏,等孩子过了厌倦期,再接着开始,千万不能强迫。
做法之十一:好记性不如勤笔头
我女儿每天写完作业的最后一件事是做经典卡片,她把第二天要背的经典内容先抄在一张小卡片上,第二天早上,在我送她上学的路上,她就开始大声读小卡片上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把卡片上的内容读熟。到下午接她回来的路上,她又开始拿出小卡片大声地读,等回到家,她已经能把卡片上的内容背下来了。 做法之十二:每天早上只需要10分钟
我的孩子背的第一部经典是《论语》,他背得非常慢。而且,每天晚上边背经典边打瞌睡,效果并不好。后来,我调整了策略,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一起大声读《论语》,只需要10分钟时间,就可以很轻松地把《论语》每一章中的两小节背诵下来。
做法之十三:好的诵读习惯养成很重要
孩子诵读经典和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样,一定要从一开始就给他培
养一个好的诵读习惯。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是太马虎,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的。我想通过诵读经典来改正他的坏毛病。我先是和他一起制订了诵读计划,还让他写了保证书,每天坚持读一段经典,要求是不能错字,不能丢字。他自己要求也很严格,坚持了大概三个月时间,孩子就养成了读对、读准、读熟的诵读习惯。
做法之十四:根据遗忘规律,多手段复习
杭州9岁的严晓小朋友在学习《论语》时,严格按照遗忘规律及时复习,除了每天学新内容之前先复习前一天读的内容之外,她把《论语》的每一篇分成四部分来学习,以《学而》为例,她每天只学1/4部分,第三天在学后半部分之前,她先把前两天学的内容连贯复习一遍。第五天不学新知识,而是把前四天学的《学而》一篇全部集中起来再复习一遍。到了第二个周末时,她专门拿出一个小时,复习上周学的《学而》。到了月底时,她会再拿出一个小时,复习《学而》。两个月的时候,她还要拿出一个小时,复习《学而》。半年的时候,一年的时候,她还坚持再复习一遍,经过这样多遍的复习,严晓小朋友的《论语》不但记得又快又好,而且记得还很牢。
而且,复习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严晓在复习《老子》时,就采取了亲手做卡片的方法,她先把《老子》每章做一张卡片,放在一个大盒子里,顺手去摸,摸
到哪一章,就把哪一章背得滚瓜烂熟。等她把每一章都背诵熟了后,她又把《老子》每10章做一张卡片,带在身上,随时复习,这样,她这一遍复习的时候,就是以10章为一个单
元来背诵,结果发现比单纯的一章一章来背,效果好得多。 具体复习过程,请参见下表:
成功父母经验:培养孩子自信心十大具体方法
作者:贾忠元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498 更新时间:2021-11-21 11:09:46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对孩子自信的培养只能从小由家庭潜移默化,用母爱诱发出来。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但万万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
在我孩提时代,外祖母就教给我一首民谣,叫做《凡人与神仙》: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这首小小的民谣伴随着我的一生,它曾激励我做过许多美好的梦。虽然因生不逢时,未能好梦成真。但是,“神仙本是凡人做”的思想却成了我教子成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我就教他们背诵这首民谣,使得他们从小就懂得凡人也能做“神仙”。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原本就是普通孩子成长起来的,天才和凡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自信。这不仅促使孩子们对“神仙”的向往,有利于孩子编织童年的梦,而且无意间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去争取。永远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就能够做到。自己不自信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实现。
孩子们还没有上学,我们就对他们说,长大了做博士,使得他们的幼小心灵中对博士这“东西”很熟悉,而且认为是肯定可以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博士本是凡人做的思想,就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因此,长大之后就会很自然地去努力争取。因为人们总是去争取自己认为可以得到的东西。反之,如果认为“神仙”不是凡人做,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凡人去争取做“神仙”了。 有人说,人类最无可弥补的一种损失就是:不知道可以经由一种明确的方法
使普通人发展出充分的自信来。学生在完成他的学业之前,竟然没有一位老师把发展自信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实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并不能算已经接受过正常的教育。自信作为人的一种非智力素质,正如“志”一样是孩子成才的一项重要素质,而且同样是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而发展起来的,而只能从小由家庭潜移默化,用爱诱发出来。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 培养孩子的自信得从父母统爱开始。自幼给予孩子最慈祥、最纯真的爱是培养孩子自信的最根本的环节。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而且有可能由于这种歧视带来发愤图强的效应。但是,任何人都万万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一个被父母歧视的人不可能有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根本上就是一个病态之人,更谈不上成才了。
因此,要想家庭教育获得真正的成功,父母必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孩子的心田。用脉脉温情去营造孩子成才的软环境,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和谐愉快、奋发向上的氛围中。当一切顺利的时候,需要这样做;在困难曲折的时候,更需要这样做。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一时失误或过错做出过激的反应或惩罚,这样会伤了他的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一旦失去之后,就永远无法挽回。 在很多失败的家教中,可能都有过这样一段痛苦的经历,等到后悔时已经来不及了,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的一生经历过无数的困顿和曲折,就是凭借着一份由伟大的父母之爱孕育起来的坚强的自信,使我一次又一次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摆脱了困境。我又将这份从父母那里承袭下来的爱,给了我的子女,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能够在困难曲折中创造出辉煌。
在培养自信的具体操作方面,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最根本的环节之外,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孩子。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从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让孩子带路。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旅游,总是让孩子走
在前头,为我们带路。
三、除非对号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不论是开会、听课、看演出,都坚持这样做。
四、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千万不能老是让孩子输,更不能在日常生活的争论中以老压小,使孩子难堪。
五、练习当众发言,培养当众辩论的能力。
六、经常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 七、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昂首挺胸,两眼看向远方。经常有意识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
九、即使遇到最大的失败,如高考落榜,也不能用严厉教训或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相反,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怀和安慰,还要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开导,使孩子相信有时坏事会变成好事。我们的孩子在成才的路上也曾经历过几次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我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助他们渡过难关,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老五天君因为半分之差进不了上海交大少年班,但在我们的关爱下,他保住了自信,后来通过努力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十、尽量找出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这不仅对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优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励,天才也需要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如果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承认,天才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枯萎。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
以上写到的几点既是前人的经验,也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总结,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关键是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于事无补。
用爱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孩子一辈子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保持对成功的信心。这是我们二十多年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经验之一。 成功家长经验谈(一)使孩子乐于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 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 、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 、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
能力。
6、 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为了使孩子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指导孩子订计划,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还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太累,应在快乐中学习。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2、督促孩子在学习时要专时专用、讲求效益。有的孩子学习时“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因此,针对这一缺点,我平时在的孩子学习上,注意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刚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我就注意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时玩。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确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并且建立起评价机制,每次学习之后,让孩子自我评价做得如何,而我及时纠偏或给以鼓励。坚持下去,使孩子逐渐形成专时专
用的习惯。
3、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独立钻研、务求甚解。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培养:
方法之一:激发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所以我并没有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或敷衍了事。而是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 惯。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随着学习任务增多,孩子生往往满足于“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时我都是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
4、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我在平时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同时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5、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我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6、勤表扬,多鼓励。表扬使孩子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7、利用闲暇多与孩子交流,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对于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引导。
8、和孩子做朋友,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和看法,不管采纳是否都给孩子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孩子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跃。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们无所不谈。那么,如何改善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让他们向父母敞开心扉呢?
1.慎用批评:在与孩子交流时,成功的父母们一般不会过早地跳出来下结论,
等待孩子把事情全部说完,边听边用“嗯”、“我知道这很伤你的感情”,这样表示理解的话,来鼓励他们把事情叙述完。听完了他们的故事,父母才诱使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成功的父母认为,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父母越来越应该走到幕后,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深刻的思考解决问题。如
果需要,父母也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他们会逐渐把父母当成一个可靠、又对他们有帮助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更愿意和父母交流。 2.问话要适当确切:学会和一起孩子分享快乐和痛苦。
3.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孩子的谈话中,可能会有很多令父母不高兴或失望的事情,因此,父母们常常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都不喜欢让家长失望,如果父母过分表现出失望,会造成以后他们报喜不报忧的后果。 4.注意孩子的时间表:尽管大人们无时无刻在计划着“下一步该做什么”,而孩子们只注重现在,要想和他们谈心,就要尊重他们的时间表。
5.奖励诚实:孩子们最担心,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失去父母的爱,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养成主动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6.替他们保密:成功的父母都坚持对孩子的话进行保密,对孩子的隐私保密。 7.及时弥补:不管我们怎么注意,总有错误的时候,及时弥补就显得 极为重要。要肯放下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孩子才会再次接受你。 8.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欢乐,也需要在游戏中成长,同时家庭游戏是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桥梁。也可以在家庭里营造出一种轻松欢乐、自由自在的氛围。
9.用轻松的方式进行沟通:家教实际上是情感教育。在亲子之间的交流中,情感的沟通特别重要。因为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护、同情、理解和帮助,父母也只有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才能培养和加深孩子对自己的感情。
10.不要吓唬、欺骗孩子:孩子的承受能力很低,大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会使他们睡不好,吃不香。恐吓和欺骗是沟通中的大忌。 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1)以积极的心态,与孩子们进行平等的交流。
(2)用童心去交流,理解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 (3)在小事之中寓教于乐,多用形象、类比的方法。
(4)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进行商量,在比较之中说明道理。 (5)向孩子传递自己的爱。
(6)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引导孩子说话。
在《丑陋的日本人》这本书里,作者写到了自己的一个真实经历。当他在美国居住的时候。一天,隔壁的小男孩儿在踢球的时候一不小心踢碎了他家的玻璃。按照东方人的思维,小男孩儿或者他的家人一定立刻过来道歉,不过直到晚上都没有等来。第二天,还挺早的时候,他就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隔壁的小男孩儿,另外还有出租车的司机帮他一起把一面玻璃抬到了门口。小男孩儿很诚恳的道歉,并解释昨天因为太晚了没有买到玻璃,今天一买来就送来了,他还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了。作者夫妇看到这么可爱的男孩子喜欢的不得了,不仅原谅了他,还邀请他到家里来喝饮料,临走的时候还送他一些日本特有的糖果。
本以为这件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到第二天,小男孩的妈妈带着小男孩儿一起来还这些糖果。那位妈妈解释道,孩子犯了错误应该让他感受到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为了赔这块玻璃,小男孩儿花掉了自己很长时间积攒的所有零花钱,并且还向妈妈“借”了一些钱,以后再还。在这位妈妈的观念中,做错了事情应该承受一定的后果,倘若这个时候“奖励”他的认错行为会让他看轻自己的错误,以后就很难真正改掉了。 心情心声
这位妈妈真的很聪明,她能够如此准确地区分什么时候应该奖励,什么时候应该惩罚。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奖励的前提是这种行为真的值得奖励。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在推广“赏识教育”,强调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夸奖孩子,奖励孩子。可是就像再美味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一样,赏识泛滥也会适得其反。
我们日常生活中暗藏着太多的“奖励误区”。
兵兵的妈妈在兵兵打自己头的时候关注他,是对“自伤行为”的奖励。
老师让不守纪律的学生在门外罚站,正好把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这是对“不守纪律”的奖励。
父母因为孩子做家务而给他物质奖励,是默认了他平时不做家务的行为。 情商出招 关注行为
常听到一些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试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你一直想要得那个玩具。”这是一种对孩子学习的促进,对那些比较喜欢学习,基础好的孩子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这种说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只强调了结果,而忽略了行为。有的孩子很可能为了得到自己想要得东西而“不择手段”的取得成绩,结果适得其反。
比较成功的奖励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就拿学习这件事情来说,你要奖励的应该是孩子为学习付出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努力,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这个过程尤为珍贵,正确的奖励可以是它长久的保持下来,让孩子受益终生。 奖励的原则:
正确有效的奖励必须包括这样一些元素: 真诚接纳孩子,由衷地欣赏孩子的行为。 及时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奖励。
奖励过程中对他的行为进行描述,明确的告诉他,你奖励的是他的哪种行为。 选择的奖励品要能够立刻获得,而且不容易满足。 奖励物不要太单一,每次使用不同的奖励品。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不培养孩子过强的物欲。每次少量奖励,以免一次奖励过多达到满足。
惩罚和奖励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惩罚和奖励不仅能够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在做了错事情的时候体验到内疚而不是恐惧,让孩子在做了好事情的时候体验到愉快
而不是自满,让孩子能够准确的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相应情绪,这些都是细心的妈妈爸爸必须做到的。 幸福笔记
最近你奖励孩子了吗?
子里吧,要悄悄的啊,别让孩子看到啊。
如果有,这种奖励恰当吗? 如果没有,是不是缺乏对孩子行为的关注呢? 下一个你准备用来奖励孩子的东西是什么呢?悄悄写在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