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作计划之中职学生学习计划

2023-03-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职学生学习计划

【篇一:中职生职业规划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校学生开启美好人生的一门德育必修课。为加强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大纲》精神及我校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二、教材简析:

全书围绕“发展”二字,介绍了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针对中职生特点,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四个规划环节操作方法的训练,以及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介绍,来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全书五个单元,在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个单元,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主要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其中第一单元是铺垫,第二单元是基础,第三单元是重点,第四单元是拓展。

第二部分为第五单元,是前四个单元的延伸和在行动上的进一步落实,主要是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可引导学生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学会管理自己,把规划落实于行动之中,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和评价,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不稳定、

组织纪律意识薄弱、自尊心强,但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主这一机会。这些学生整体上思想状况良好,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在学习方面: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且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学习效果较好;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上不能够主动配合任课教师,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五、教学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总的一个目标是,学生必须学以致用,即学生学了本教材后,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基本的职业理想知识,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并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具体的目标

1、知识方面:

①、要求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职业道德的作用。

②、要求学生掌握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以及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最后掌握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就业、成功就业。

2、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以后的企业里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首次就业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

3、思想方面,要求学生懂得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难点:第四单元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关键: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职业生涯规划的真谛就在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紧密围绕“发展”二字,学习和领会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和创业提供思想保障。六、教学原则和措施: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学生的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和成才观来看待学生,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按照《大纲》的要求和由“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组成的三维目标来组织教学,并使教学内容不断得到创新。在教法上,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依据“三贴近”的要求,努力做到“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教法设计

的着眼点,应落实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使学生真正得到感悟和启迪上。

4.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教学课时安排

备注:实际教学计划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酌情调整。

【篇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引言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积极发言,提高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认真欣赏动漫或ppt,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理解、思维能力。 3、 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向往成功的职业生涯,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理解规划职业生涯对自己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突破的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五个讨论问题,以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言:课时分配建议

引言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1课时 第一单元: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职业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制订切合自身实际、同时也切合社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实施。这是本课程的落脚点和归宿。 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4课时

第1课时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2课时。 第2课职业理想的作用,2课时。 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的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焉有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个人特点和社会需要及三点在职业发展上的契合点。

教学难点:认识自我,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价值能调整,习惯能改善”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 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9课时

第1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2课时。 第2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5课时。 第3课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2课时。 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订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发展目标。 教学难点:构建发展阶梯。 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6课时

第1课确定发展目标,2课时。

第2课构建发展阶梯。2课时。 第3课制定发展措施。2课时。

第四单元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重点:一是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二是“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难点:“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

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6课时

第1课正确认识就业,1课时。 第2课做好就业准备,3课时。

第3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2课时。 第五单元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践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生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重点:提高管理能力的方法,善于请人督促;强化时间观念,才能打好发展基础;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教学难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自我条件重新剖析和发展机遇重新评估;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6课时

第1课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2课时。 第2课调整规划,适应发展变化条件,2课时。

第3课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2课时。

二、教学进度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

【篇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 、制造业(企业) 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知识结构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要素,可分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互补性知识。

1. 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 专业知识

掌握电工、计算机电路、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

3. 专业互补性知识

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财会原理、成本核算、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专业能力

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能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

具有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操作技能;

学会使用与管理数据库系统;

初步具备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2. 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使其具备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大类。每

门课程注明了参考学时或教学周数,学时范围供3年制和4年制学校选择。

(一) 文化基础课程

3年学制和4年学制的学校具有通用的文化基础课程平台,共7门课程、3项实训活动。其中,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等6门课程的学时因学制长短而有所不同。3年制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合计1488学时,4年制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合计1620学时。

1. 德育 (176~204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2~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32~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

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64~7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48~5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 (272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

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272~344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 (27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

6. 体育与健康 (172~20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 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 物理 (72学时)

本课程应密切联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原子、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成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物理基本实验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 实训活动 (5周)

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育、军训、公益活动等。

(二)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以3年学制为一个通用课程平台,共10门课程、4项实训实习以及毕业环节实践;4年学制在此基础上增加6门课程、2项实训(均标注*) 。3年学制的专业必修课程合计1464学时,4年学制的专业核心课程合计1964学时。

9. 电工基础 (102学时)

本课程为计算机类专业电路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直流线性电路、电容与电感、交流电路瞬态过程、电场与磁场等,使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10. 计算机电路基础 (102学时)

本课程为计算机类专业电子线路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和cmos管基本原理、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基本逻辑概念、门电路及其应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常用计算机电路等,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11. 计算机原理 (72学时)

本课程为计算机硬件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寻址方式,存储、控制和运行工作原理,总线结构,中断系统,接口工作原理,汇编语言及编程方法等,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2. 编程语言基础 (72学时)

本课程为计算机编程导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编程语言的特点、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程技巧和方法以及简单的功能调用等,使学生学会使用高级语言编制应用程序、上机调试及运行程序。

13. 数据库应用基础 (72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与应用方法,数据库的用户界面、命令格式、功能及

使用,建立数据库,查询、修改与统计数据,自动生成数据库,建立多媒体数据库以及运用基本概念编写应用程序等,使学生学会数据库的使用与基本维护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