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笔忘字成了字画时代无法回避了令人感叹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你有

2023-03-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提笔忘字成了字画时代无法回避了令人感叹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你

网络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键盘上“敲字如飞”替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态,提笔后无法正确写出具体的部首结构。提笔忘字成了当下数字化时代无法回避且令人担忧的现象。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推进,这种现象将越来越普遍。产生提笔忘字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电脑的普遍使用替代了传统纸笔。随着汉语拼音数十年来的全面普及,拼音输入法的速写优势让人们无暇顾及汉字的结构特征。这种“电脑失写症”正在悄然颠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其次是现代传播与交流工具应用之多样,客观上带来了汉字书写习惯的改变。例如,我们现在已习惯通过手机互通信息,很少以纸质书信往来。网络拼音文字机械性快速传递替代了以往的大脑记忆储存,这种书写缺失正慢慢造成年青一代的“汉字失忆症”。

提笔忘字现象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只不过近些年来更加普遍、更加突出。造成提笔忘字的原因,一是汉字自身的特点。汉字是一套符号系统,字形和字音、字义有一定的联系,但规律性不强,识字、写字需要反复记忆。有的汉字笔画很多,比如“懿”字就有二十画以上。二是学校汉字语文教育有所缺失。语文基础教育是否真正重视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呢?据我了解,目前识字与写字教学并没有受到普遍且始终如一的重视。比如,听写词语,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已经销声匿迹。三是电脑的使用已逐渐代替汉字的书写。键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手里的“笔”,冲击了汉字的实用性书写。所谓“用则进,不用则退”,对于提笔忘字的现象,我们不能过于担忧,也不能任其发展。

很多人把提笔忘字的现象归咎于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我认为是片面的。提笔忘字现象跟近来备受关注的“语言表达日益贫乏”现象一样,是个综合征,不能简单视之。除了使

用电脑,以下因素也不无影响:其一,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交流或猎奇“八卦”,而不再关注文字的形体美和丰富的内涵,甚至也不在意它的点横撇捺了,于是汉字的轮廓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趋模糊。其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助长了社会的浮躁,致使为人做事不求严谨,语言文字的使用亦然。即使在键盘上敲错了字,也将错就错,不予纠正,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有所消减。这也是“网络语言”语病盛行的原因之一。其三,公共空间不良表达的干扰。如网络空间尤其是自媒体表达中错别字泛滥,广告、牌匾等乱改滥仿成语等现象,都直接干扰了人们对正确汉字的识记,尤其会误导青少年。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持我们的手写能力?

一是敬畏与热爱。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诉求。汉字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今天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而丢开了纸笔,网络语言表达中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加剧,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汉字及汉字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二是承继与共享。承继指通过认字与书写的基础教育传承汉字文化,共享指共同领悟汉字之美。现在的汉字教学追求快速认字,学生识字年龄提前了,但不知道汉字的历史演变,也无法领略汉字特有的文化之美和结体之美。汉字教学不应一味追求速度,而应高质量地进行。基础教育阶段,首先应培养孩子们写方块汉字的习惯和对汉字母语的认同感、亲近感;其次,汉字的教学应讲解字源字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也是中小学必须开设书法课的理由。此外,在全民共享汉字文化方面,应运用现代传媒手段,针对非基础教育阶段的人群打造“守望汉字”与“振兴汉字文化”类精品节目,吸引大众参与,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彰显汉字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三是讲究方法、勤于练习。避免提笔忘字,方法很多,关键是一个“勤”字。即勤阅读、勤查询、勤书写。一本字典在手,便于随时查阅;一本笔记在身,读书多记录,多写读后感;一本日记在床头,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另外,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可多使用五笔输入法、手写输入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