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欲速则不达

2023-04-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欲速则不达》教学案例

新乡市牧野区牧野乡大朱庄小学 崔中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3、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喜欢成语吗?考考你们,看谁知道的成语最多! 带数字、带动物的成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你们积累的成语可真多啊!为师佩服、佩服!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欲”字读什么?能用它说个成语吗?在你说的这个成语 中,“欲”是什么意思呢?

2.板书“速”字,请学生思考“欲速”是什么意思。

3.想快结果却是“不达”——不能到达,这是为什么呢?学完这 个故事我们就会明白。

4.齐读课题《欲速则不达》。 5.见题思疑。 二、初读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 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能读这三个词语吗?(出示:驿使、驺子、驭马)想想这三个词 语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们知道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吗?(利用偏旁识字、联系上下文是好的学习方法。)

3.(出示: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这两个词会读吗?你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吗?(从字面来理解词语也是好的学习方法。)

4.孩子们,谁“危在旦夕”?你们认识晏婴吗?请借助资料,联系已有的知识谈谈晏婴。(了解背景资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晏婴“危在旦夕”,谁“心急如焚”呢?下面谁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吗?(抓文章主要内容,把厚书读薄了。)

三、精读课文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欲速?

1.同学们,丞相晏婴“危在旦夕”的句子体现在哪里呢?快速浏览课文。

2.反馈:突然,一名驿使从都城飞马赶来,向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通过抓住“危在旦夕、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2)指导读驿使的话。

3.反馈:这时,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催请景公速回。(指导读) 过渡:事起突然,而且紧急!接到晏婴病危的消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的齐景公心情——心急如焚。那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齐景公心急如焚,一心想快呢?

(二)体会齐景公怎样欲速?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圈一 圈关键的词语,把你的体会、收获批注在书上。

2、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一: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①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②抓住齐景公的动作“霍地站起”,体会他当时心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预设二: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①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②找到重点词语“十分焦急”、“高声喊道”、“ 火速回去”,抓住景公的神态、语言 指导朗读。

③通过句子对比,使学生体会齐景公十分焦急的心情,引领学生读出着急、命令的语气。

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④创设情境指导朗读齐景公的话,体会他的心急如焚。(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亲密朋友,你怎么读?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应该如何读?)

预设三:“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①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②找到重点词语“心急如焚”“嫌”“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③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预设四:“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①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②找到重点词语“嫌”、“索性”、“徒步”,体会齐景公心急如焚。

③徒步能比好车良马快吗?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④学生带着不同的体验练读,感悟齐景公下车急跑的急切心情。 小结过渡:(出示所有描写景公心急的句子)原来好车良马,驺子驾车;后来好车良马,亲自驾车;此时好车良马也不要,改徒步跑了。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速度越来越慢,那么你们知道事情的结果吗?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拓展资料: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经去世了„„进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灾祸没落到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2.此时悔之晚矣!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点出关键——急!(因为急,就不能冷静思考;因为急就容易失去理智;因为急,他恨不得一切都自己去做„„)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3.课前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欲速则不达的事例。(由文本到生活,我们又把薄书读厚了。)

4.出示格言,齐读,再次感悟欲速则不达内涵。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题。

四、诵读古文 1、出示古文。

①学生练读,感悟古文的特点。

②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③出示金钥匙,指导学法。 ④学生练读。 ⑤指名读,随机指导。 ⑥齐读古文。 2、小结

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美,正是古文的魅力所在。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多诵。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与精深。 五、作业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 晏子 心急如焚 危在旦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