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临床发挥

2022-09-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462・ 光明中医2015年3月第30卷第3期 CJGMCM March 2015.V01 30.3 虚弱的体质表现为充实的状况;还有饮食后,含有特殊 颜色及色素的食物如鸡蛋黄、牛奶、咖啡等食物,会使 此时诊脉才会察知脉气细微变化;对于医者,晨起心 态相对平和,杂念较少,才能静下心来细细体察患者 舌苔着色而发生颜色改变而给医生湿热寒湿等不同印 象;另外或冷或热的的食物会影响舌的血液循环,导致 舌质变红或紫,这样与正常的舌象相去甚远;甚至早晨 四诊因素,以便准确把握病机,得出相对准确的诊 断,对此准确把握病机,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卓有成 效;而对于新病、卒病,如急性伤风、伤寒等病邪来势 急迫者,在脉象和体征上表现明显,较易诊察,所以 此类疾病诊察时间可相对放宽。一般而言,现代人 刷牙要刷舌面,使舌苔薄厚发生改变。 以上情况在临床中屡见不鲜,这些因素都会导致 舌质舌苔、脉体充盈度以及脉的节律改变。试想,这些 干扰中医四诊的习惯与行为给医生带来的资料又有多 大真正的价值呢? 5 总结 生活节奏较快,到医院路程远近不一,若纯粹要求空 腹平旦诊病,不太现实,因此中医诊疗时间尽量要求 空腹不运动的平旦时诊疗,也可安排在进食2小时 之后,不过强运动的状态下诊病为佳。 参考文献 [1]冀文涛.略谈“问平旦”[J].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2005,12(1):88. 综合以上诸点,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慢性疾病、 久病耗伤人体气血,只有在平旦之时进行中医的四 诊,阴阳二气相对宁静,才可细细体会脉象所反映出 来的脏腑气血盛衰,邪气变化;饮食未进,才能查看 [2] 沈津湛.人是一个被节律所贯穿的系统.试论《黄帝内经》“诊法 常以平旦”『J].E海中医药杂志.1996.12:26-27. 到舌质舌苔真实的变化;身体在安静减少运动时,气 血不存在逆乱的情况,脉象才处于平和纯净的状态, (本文校对:潘德新收稿日期:2014一O4—24) 基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临床发挥 邹 勇 关键词:《伤寒论》;三阴三阳;医案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5.03.00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5)-03-0462-03 l 理论依据 六气之三阴三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 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 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 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此天地之阴阳也。夫 1.1 《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 1.1.1《伤寒论》三阴三阳 《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 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 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 论》。 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人体之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 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 太阳,病欲解 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 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阴,病欲解时,从子至丑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 卯上。 阴。三阴三阳之气存在于脏腑、经脉、经筋、皮部之中, 各部也以三阴三阳命之。其离合出入,升降沉浮,数之 可得,合于阴阳变化规律。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经者,不得相失也 ……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行表而为相成也”。 1.2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及脏腑经络 理论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 腰脊强。二13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 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 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 1.2.2《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 《素问・阴阳离合 1.2.1《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理论 《黄帝内经》三阴 三阳分上奉于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和人体之三阴 三阳。 论》:“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264000) 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 光明中医2015年3月第30卷第3期 CJGMCM March 2015.Vol 30.3 ・463・ 枢”。 《灵枢・根结》日:“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 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1.2.3《黄帝内经》脏腑、经络理论 《素问・五脏别 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素问・玉机真藏论》云l“五脏相通,移皆有 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三部九候论》: “经病治其经所胜,孙络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 治其经络”。《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 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 太阳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素问 ・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一日治 神,二日知养身,三日知毒药为真,四日知砭石大小,五 日知脏腑血气之诊”。《素问・通评虚实论》l“何为虚 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太阴阳 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 阳道实,阴道虚”。又日:“足太阴者三阴也,……故太 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 ……亦为之行气于三阳”。《素问・刺热》:“肝热病者 ……刺足厥阴少阳……心热病者,刺手少阴太阳。脾 热病者……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刺手太阴阳 明……肾热病者,…刺足少阴太阳。”《素问・刺志论》i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素问・ 皮部论》l“少阳之阳……太阳之阳……少阴之阴…… 心主之阴……太阴之阴,上下法同”。《素问・调经论》 “神有余不足,气有余不足,形有余不足……其气不足 也。……人有精血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 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素问・ 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手少阳之络……足 厥阴之络……足太阳之络一…・邪客于五脏之间”。 《灵枢・五气》:“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 者,所以受水谷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外络肢 节”。 2理论发挥 通过学习《伤寒论》三阴三阳及其病欲解时理 论,融合《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脏腑经络,卫气营血, 阴阳、虚实、寒热,开合枢等理论,使临床思维更加 全面。 2.1辨发病时间 在询问病史时,要抓主症,主症的 发病时间,决定邪所在阴阳之病所,以辨三阴三阳之发 病部位。以《伤寒论》三阴三阳欲解时为依据。 2.2辨三阴三阳 通过三阴三阳发病部位,确定邪 之病所,知愈与传的时间,明邪对三阴三阳所伤程 度。有时要考虑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对人的影响,因 人而异。 2.3辨开、合、枢 根据三阴三阳,辨阴气、阳气的升 降出入顺逆。三阳之中: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 阖;三阴之中I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阳气开 时,阴气关,阴气开时,阳气关。开合枢之间都是关节, 保证气道畅通。 2.4辨脏腑经络根据三阴三阳的发病,联系五脏六 腑、经络病变,并与之相应。子时应胆,丑时应肝,寅时 应肺,卯时应大肠,辰时应胃,巳时应脾,午时应心,未 时应小肠,申时应膀胱,酉时应肾,戌时应心包,亥时应 三焦。并与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相应。 2.5辨气血阴阳 主症结合兼症、舌象、脉象考虑脏 腑、经脉、三阴三阳病在荣、卫、气、血、阴、阳的属性。 2.6辨寒热虚实结合主症兼症、舌象、脉象,辨正邪 交争后的寒热虚实。 2.7得出合乎临床实际的证象,确定治疗法则。 3 病案举隅 案1:2014年1月10日,王某某,男,60岁。盗 汗1个月,前胸出汗,每天夜半发作。舌质淡,苔腻, 脉弦沉。既往有冠心病、浅表性胃炎病史。中医诊 断:盗汗。辨证分析:《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 谓之汗。”夜间出汗为盗汗,多为虚。邪发于子时,病 在少阴,舌淡,阳气不足,苔腻乃湿气胜,与岁运有 关。甲午年,岁运为太阴湿土。脉沉乃阴阳俱不足, 虚从内生。虚与湿结脉乃弦。证属:少阴不和,湿邪 困阻。拟平胃散合黄连阿胶汤:黄连6 g,阿胶10 g, 当归10,白芍15 g,苍术15 g,陈皮10 g,炙甘草l0 g, 鸡子黄2枚。 以黄连抑阳,当归、阿胶、白芍、鸡子黄养阴调少 阴,平胃散祛太阴之湿。 案2:2014年1月5 13,马某某,男,24岁。尿频13 久,白天重,服用多种药物无效。口不仁,乏力,自汗 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 中医诊断:尿频。辨证分析:《伤寒论》19条:“三 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 之。”患者尿频属于膀胱气化失司,发作于辰至戊时: 乏力、口不仁、自汗出,邪犯三阳,自汗出乃多服药物致 阳虚阴胜。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为三阳阳虚之象。证 属:三阳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处方:四逆汤合桂枝汤 合白虎汤:炮附片10 g,干姜15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石膏20 g,知母l0 g,生姜3片,大枣 6枚。 以四逆汤合桂枝汤补三阳之阳气,开膀胱之气化, 白虎汤敛阴之胜,三方合用,三阳得通,阴胜得抑,膀胱 气化开启。 ・464・ 光明中医2015年3月第3O卷第3期 CJGMCM March 2015.Vol 30.3 案3:2014年1月18日,卜某某,男性,49岁。胰腺 癌术后1年半,衰竭状态,腹痛甚、腹胀,以晨起9~10 点,夜间21~22点为重,口干,烦躁,眠差,舌质淡,脉沉 细,左寸关尺不应。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O年。诊断:肿 瘤恶液质。辨证分析:此案乃天之三阴三阳加于人也。 甲午年,岁土太过。少阴君火司天,为南政之年,时值初 之气所主,《伤寒论》:“经日,夫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 形于证诊。脉法日: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为谓也。” 《伤寒论》图解运气图:“南政司天脉,少阴,土运,左寸 不应。”《素问・至真要大论》:“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 左寸口不应。”故脉见左寸关尺不应。应之于人,巳、亥 之作乃太阳寒水所司,太阴湿土为患,病在湿阻为患,不 以脉证,五苓散主之。《伤寒论》71条:“烦躁不得眠,口 干……五苓散主之。”处方:茯苓10 g,泽泻10 g,白术10 g,桂枝10 g,猪苓30 g,细辛5 g。 《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 辛甘,以苦泻之。”以五苓散顺天之气,谨守病机,祛湿 土之阻。在地与人主三阴三阳相合,以缓湿阻津伤之 弊。此乃天地之合方。 案4:2014年1月22日,王某某,女,8岁。凌晨2 点烦躁,每周发作2~3次,伴口干有异味,舌质红,苔 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夜寐不安。辨证分析:夜间 2点为丑时,病在少阴、厥阴,口中异味,舌质红,苔薄 白,脉细数,乃少阴君火旺,枢机不利,影响厥阴气升。 证属:少阴君火旺,厥阴气虚。处方:乌梅丸合黄连阿 胶汤:乌梅10 g,当归6 g,黄芩6 g,黄连6 g,阿胶6 g, 白芍10 g,鸡子黄2枚,炮附片3 g,干姜6 g,黄柏6 g, 桂枝6 g,川椒6 g,细辛3 g。7剂。 2014年1月29 13复诊,夜眠好,未作烦躁,但服 药第三天患儿出现鼻衄,量不多,时间是早晨4—5时。 第五天再次出现鼻衄,量少,但时间在早晨6~7时。 究因,诉家中暖气27~28℃,家中燥热。 分析:引起鼻衄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药物所 为,二是家中燥热之气。究处方,阴阳药物平衡,柔过 于刚.非药物所为也。大寒之末,燥热之气入经,又逢 阳升,燥热淫阳,伤阴络而衄。 但是为什么两天之间时间不同呢?乃传经也。 邪在厥阴,少阳,再传则入太阳。如何治呢?是阻其 传还是助其传?是发其出还是留于内?仲景日:“夫 治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立法: 疏其母,实其子。疏厥阴,清少阳,少实太阳,闭门揍 寇。为什么厥阴为母呢?因邪已过经,传在少阳,因 此厥阴为母,太阳为子。处方:乌梅10 g,黄芩10 g, 黄连10 g,白芍10 g,柴胡5 g,栀子10 g,北沙参8 g, 生地黄6 g,干姜6 g,炙甘草5 g,守方3剂,衄未 再作。 案5:2014年1月23日,刘某某,女,7岁。2013 年12月29日受凉后发烧,低热,体温最高38.7℃, 每天中午始发,持续发热,口服退烧药物。20l4年1 月1日始高热,体温39。C,夜间10点后发作。口服 抗生素疗效不显。3日来我院儿科住院,治疗以抗生 素、抗病毒、激素等治疗,一直持续低热不退,每天体 温在37.3~37.5。C之间,在中午12点加重至晚上 人眠时发热,眠后及晨起体温正常,上午9时以后体 温升高。发热时无恶寒、汗出,无头痛、咳嗽。舌质 淡红,苔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发热。辨证分析: 外感寒邪近1个月,三阴三阳俱传,但目前病在太 阳、阳明两阳,结合舌、脉,以湿热为象,热郁在表,久 而未解。证属热郁太阳,湿土相加。方以桂枝汤合 白虎汤,患者湿象,乃岁运所致,少加苍术、茯苓。处 方:桂枝8 g,白芍10 g,生姜3片,甘草6 g,大枣6 枚,石膏15 g,苍术10 g,茯苓10 g,知母6 g,甘草6 g。1剂热瘥,3剂出院。 案6:2014年1月22 13,于某某,男,28岁。大 便不畅4~5年,便不干净,粘腻,每天晨起8~9点 排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弦,左尺弱。中医诊断: 肠湿。辨证分析:排便不畅,症起辰时,位在少阳,便 粘腻,结合舌脉,符合湿阻少阳。方以小柴胡汤枢转 气机,加平胃散祛湿,以畅少阳,并祛肠府之湿。湿 与岁运有关。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党参15 g, 苍术10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厚朴10 g,陈皮 10 g。7剂,效佳。 (本文校对:顾友谊收稿日期:20l4—04—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