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健身气功中“三调”对太极拳健身作用启发
自陈王庭创拳之初,结合导引、吐纳、拳术技击方法,把健身养生与技击紧密结合,依据易理、中医理论、兵学而创造陈式太极拳。由陈式太极拳相继演化出杨、吴、武、孙等式太极拳流派,各有其风格特点,自成一派,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地演变,以健身养性为主,在当今全民健身中大受欢迎。
自1988年练习太极拳以来,一直有心、用心来感知、感悟太极之理。近年来由于修炼和教学的需要,一直在想当年陈王庭创拳到底结合了哪些导引和吐纳方法以及理论,甚至哪十六家拳法与理论,想探个究竟。
由于接触健身气功的“缘”故,借来莫斯科教授健身气功之机,有闲暇时间进行思考,试想健身气功讲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在平时太极拳练习时应该也是如此,尤其体现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它的理论支撑应该是中医理论和气功学理论,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而忽视,一味从武术的技击性入手体会太极拳。
由于本人一直把太极拳归属武术范畴,体现武术特点的文化性和技击性,技击性又是本人研究的重点,侧重这方面,而忽视太极拳的健身性。逐年随着练习太极拳的国内外拳友增多,其练习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健康。因此,本人从健身性入手并加以体会,除了生理学上讲的,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作用,试想用我们中医理论来阐释太极拳的作用。武术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应该可以自圆其说,有其自身一套理论依据和支撑。
据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的学生反馈信息,现在欧美正掀起对东方文化的兴趣,比如中国武术太极拳和气功、印度YUGA、日本空手道等具有体现民族特色的项目或技艺比较感兴趣,日益练习者增多。我在莫斯科教
经常冲泡功夫茶,俄罗斯人、印度人都非常感兴趣,品尝完我的学气功之余,
茶,有的甚至就去中国市场买茶具。只是我们的宣传和包装还不够,不能充分体现茶道的生活化、艺术化。
传统文化需要回归,传统技能需要继承。
现借气功中三调理论来谈谈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进行调身、调息、调心,分别对应人的“形”、“气”、“神”,是太极拳养生锻炼的基本要素。
一、调身
调身,就是调整身形,是对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主动地调整、锻炼,使之逐渐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也就是太极拳学习初期讲的“动作规范,势正招圆”的规范和势正,符合太极拳练习的要求和目的。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前提,是太极拳练习入门的基础。
(一) 调身的方法
调身,不仅是对身体躯干及四肢的调整,从头、颈、肩、肘、腕、掌、指、胸、腹、肋、脊、背、腰、臀、髋、腿、膝、踝、足、趾,到眼、耳、鼻、舌等,都有详细的方法和要求,并根据功法、姿势、动作等不同而异。如太极拳练习中常讲的松静站立、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坐腕、舒指、竖脊、含胸、拔背、松腰、沉胯、敛臀、旋膝、五趾抓地、舌顶上腭、目视前方等,都属于调身的内容。
(二) 调身的要求
调身的基本要求是形正体松,包括行、立等各种姿势,以及屈、伸、摆、转、跳等各种动作,要求“定势”做到中正安舒、松紧合度、大气沉稳、势正招
圆,“势势”要柔和缓慢、行云流水、圆活连贯,“发劲”要快慢相兼、节奏鲜明、松活弹抖、刚柔相济,“窜蹦跳跃”要动静相兼、错落有置。
(三) 调身的作用
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可见,调身是手段、是基础,只有形正体松,才能达到气定神敛,调心的目的才能达到。具体说来,调身的作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1、柔筋健骨,强壮身体。科学合理的肢体动作和身形姿势练习,可起到伸筋拔骨、柔筋健骨的作用,进而达到调息调心的目的。所谓“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经络是人体周身气血运行和输布的通道,也是将人体连成一个整体的重要系统。经络系统保持通畅,人体的气血才可以正常运行,生命才得以在正常状态下延续。以正确的方式习练太极拳,通过有效的肢体和身形锻炼,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达到调整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调息
调息,就是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以改变它的频率、节律、深度等,并使之逐步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调息是太极拳“三调”中的重要环节和方法。传统功法中吐纳、练气、调气、服气、食气、发声、拍打等,均属于调息的范畴。
、调息的方法 1
健身气功调息的方法非常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自然呼吸
对太极拳初学者来说,除功法特殊要求外,一般宜采用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 ,逐步地达到形、气法。即在平时习惯的自然呼吸基础上,随着练功的深入 (呼吸)、神三者的合一。 (2)腹式呼吸
常见呼吸方法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其中,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所谓“顺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鼓出,呼气时腹部自
然内收。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放松,横膈肌随之下降,腹壁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膈肌随之上升还原。所谓“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膈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膈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逆腹式呼吸对于内脏器官的影响较大,有类似按摩内脏的作用,对于改善肠胃功能有较大帮助。 (3)提肛呼吸
提肛呼吸是把提肛动作和呼吸配合起来的一种习练方法。即吸气时收提肛门及会阴部肌肉,呼气时则放松,此时采用逆腹式呼吸较为适宜,收腹敛臀可以达到逆腹式呼吸目的。
2、调息的要求
调息的基本要求是:匀(均匀)、细(细密 )、柔(柔和)、长(深长)。但要遵循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刻意追求、生搬硬套。调息是在形正体松、心神安静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练习而逐步达到形、气、神三者合一的状
态,此时不调息而息自调,呼吸自然会变得匀、细、柔、长。陈式太极拳动作发劲时可配合发“哼、哈、啊、呼”等声音,以声助气,以气助力,气到劲到。 3、调息的作用
(1)调身与调心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形正体松,则气定而神敛;另一方面,“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说明心神安宁,自然会气息平和、形正体松。 (2)吐故纳新。调息锻炼,能使人体更有效地吸入大自然清气,呼出体内浊气,促进先、后二天之气在体内充分交汇融合,达到吐故纳新、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节人体呼吸系统及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活力的作用。 (3)行气活血。呼吸是体内“真气”运行的动力,而“真气”又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呼吸锻炼可促进体内真气的发生、发展及全身血液的运行和输布,
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 (4)强壮脏腑。“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说明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促进相应脏腑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经常进行深长的呼吸锻炼可使横膈肌升降幅度增大,促进内脏器官及肠胃的功能。
(三)调心
调心,就是对自我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主动自觉地进行调整和控制,并使之逐步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调心是健身气功“三调”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太极拳习练中,无论是以调整动作姿势为主的调身,还是以调整呼吸吐纳为主的调息,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和参与下进行并最终完成的。传统气功功法中的
存思、观想、调神、练意等,均属于调心的范畴,太极拳可借鉴有益部意守、 分,取长补短。 1、调心的方法
人的精神、意识和情绪是非常活跃而复杂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无所不有。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太极拳调心方法的丰富多彩。但归纳起来,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1)“以一念代万念”的意守类。意,即意念;守,即相守不离;意守,也就是摄心归一、专其一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处而相守不离,借以排除胡思乱想的杂念,逐渐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在练习太极拳时动作名称,象形取意。如白鹤亮翅、猿猴献果等动作。
(2)“以念制(治)念”的存想类。是在调身、调息及基本安静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或存放在预前已设定好的“目标”上,这个目标是一套既定的“程序”,通过运用这种有序化意念思维的“正念”,来不断排除杂乱无章、胡思乱想的“杂念”,以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
太极拳整套练习时,体会动作间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开始。
2、调心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精神放松,意识平静。无论是以一念代万念的意守法,还是以念制念的神与形合、形神合一、寓意于气(呼吸)等方法,目的都要达到意(神)、气、形的和谐统一,并趋于相对松静舒缓的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
3、调心的作用
(1)调节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习练中安宁、轻松、愉快、喜悦的良性心理活动,有利于调节心理、心态,也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与提升,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调节人体机能,增长智慧。古人认为“练功要旨唯入静”,而“静能生慧”。科学研究也证实,精神放松、意识平静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机能,增长智慧,提高人的动作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情绪的稳定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同时,对增强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自制力、适应力等都有帮助。
总之,调心、调息、调身,分别对应人体的意、气、形,三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基础和前提;调息是调身与调心的重要环节;调心则是“三调”的核心,也是调身和调息的目的。各式太极拳功法对“三调”的锻炼各有侧重,只要严格按照功法的动作要领和要求坚持练习,就能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从太极拳健身作用出发,可以借鉴健身气功的三调理论,以达健身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