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hào hàn 浩瀚 与澎湃;高山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棵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
huì ,一只小鸟的
guō 噪,于是,
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ào 袤 与无边.
【分析】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解答】浩瀚 huì guō 袤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福州地铁1号线全线采用标准化、统一化的设计手法,设置了5座主题车站.每座主题车站均有艺术展示墙,墙面分别选用镇海雄风、屏山古韵、闽都春韵等进行装饰,充分体现了福州地铁福满闽都、有福之州的线路文化特征.
修改后的句子: 墙面分别选用镇海雄风、屏山古韵、闽都春韵等艺术品进行装饰 .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成分残缺,“选用”缺少宾语中心语,在“闽都春韵等”后加上“艺术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子比较长时,要分析句子的结构,从而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齐鸣 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遥相闻 D.月明水榭客听歌
【分析】近年来的中考对联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是重点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拟写对联,既要明确它的主要特点,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这样就能顺利解答.
【解答】首先看语境,“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抓住“夜晚听戏”“隔水听音”,进行判断;然后分析上联的结构,“春暖华堂”中“春”和“华堂”都是名词,“暖”在这里用作动词,“人衣锦”是说人穿着锦绣衣服,其中的“衣”是动词;A选项“管竹琴弦”都是名词,排除;B选项“婉转莺歌”是偏正短语,“婉转”修饰“莺歌”,排除;C选项“千秋雅调”是偏正短语,“千秋”修饰“雅调”,排除;D选项“月明水榭”中“月”和“水榭”都是名词,“明”是照亮的意思,是动词;“客听歌”中“听”是动词,“客”和“歌”都是名词,结构上与上联相同,而且语意符合背景语境,因此D是正确的.
1
故选:D. 【点评】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谐.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古诗文默写.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对于常见人生哲理的句子要多对比记忆. 【解答】(1)思而不学则殆(易错字:殆)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明月来相照 (4)带月荷锄归(易错字:荷)
(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易错字:炬) (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易错字:拂) (8)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易错字:畔)
【点评】诗文默写虽然看似简单,是送分题,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5.名著阅读. (1)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 吴用 ,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 使时迁盗甲 、智取文安县等.
②“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姻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存在!”
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生了地震似的…《简爱》
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的人是 梅森 ,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指的是 罗切斯特已有妻子 .
(2)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2
【解答】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1)要注意小说人物与其身上发生的事件对号入座,不能张冠李戴.
(2)阅读名著不能只停留在了解名著内容的表面上,更要深入探究其主题和现实意义. 答案:(1)(4分)(每小题2分)①吴用
巧用双掌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等. ②梅森 罗切斯特已有妻子 (2)(3分)示例: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有理即可.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及以上得3分.)
【点评】做此类题要注意扩大阅读量,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作者、作品内容、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6.综合性学习.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 国家 战争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百分比 中国 约18,000,000至20,000,000 约3.48%﹣3.86% 朝鲜半岛 约378,000至483,000 约1.6%﹣2.06% 菲律宾 约557.000至1,057,000 约3.48%﹣6.6% 日本 约2,621,000至3,120,000 约3.67%﹣4.37% (2)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你的结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许多国家死亡人数众多,损失惨重.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
3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1个成语)
你的感言: 人民军队以严整的军容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世界目光的检阅,那场景怎不让人热血沸腾!为祖国欢呼,祖国万岁! .
【分析】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语文中考试题中的一个亮点,它把文字和图表综合起来,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会给出一幅或几幅图表,然后根据图表的信息设题.一般让考生解说图标的内容、寓意,提取图表蕴含的信息,发表对图表所反映问题的看法或感受等等.做题时要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及时筛选有用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 【解答】(1)本题属于新闻概括题,拟写新闻标题要求题文一致,突出精华,简明生动,把人物和事件突出即可.如果是一段,要关注第一句,如果是两段,要关注第一段.可以采用“人物(单位、组织)+事件”的形式概括. (2)本题属于图文转换中的表格题,第一步要读表格的标题“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明确图表所反映的内容;第二步要横读竖读,明确图表反映出的具体信息;第三步要精简语言,准确作答.
(3)本题属于谈感受的综合性学习题目.此类题在中考考查中不多见,根据所给图片,抓住图片的中心,谈谈感受,积极向上,语言简洁,表述清楚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有成语. 答案:
(1)联大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2)示例:
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许多国家死亡人数众多,损失惨重. ②在抗战中,中国的死亡人数最多,超过千万.
③战争给被害国带来极大的伤害,施害国日本也未能幸免.(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
①人民军队以严整的军容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世界目光的检阅,那场景怎不让人热血沸腾!为祖国欢呼,祖国万岁!
②看到满载抗战老兵的车辆开过天安门广场,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国共抗战老兵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③钟声和礼炮响起,我不禁百感交集,山河长城,血肉长城,所有的付出,当有今日.(内容1分,成语1分,语言表述1分)
【点评】解答表格题,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审标题,审图表,审要求;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根据观察,分析表中有关信息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有条理.
4
二、阅读(49分) 7.(5分)(2016福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月亮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分析】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解答】(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诗词中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的诗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词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时只要回顾所学即可.
“婵娟”指的是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答案: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亮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参考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人间哪里比得上?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8.(15分)(2016福州)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屋舍
整齐的样子 ②
交通 交错相通
③不独其子 以…为子 ④货其弃于地也 憎恶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5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C.矜、寡、孤、D.大道
如外人 事元大小,、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
以咨之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行也 长跪而谢
(3)翻译下面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 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分析】译文: 【甲】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里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去奉养;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要及时地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人们憎恨在集体劳动中不肯尽全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句意为: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②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③句意为: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子:以…为子; ④句意为: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恶:憎恶.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前句:属:类.后句:属:通“嘱”,嘱托; B:前后句:悉:全,都.词语意思相同;
C:前句:独:老而无子的人.后句:独:唯独,单独;
6
D:前句:之:助动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后句:之:代词,他. 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有:“黄发”,代指老人;“垂髫”,小孩.句意为: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②句中重点词有:“与”通,举,选拔;“信”,诚信.句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
(1)①整齐的样子;②交错相通;③以…为子;④憎恶. (2)B. (3)①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②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点评】文言文实词“属”的用法: 1、连接,连缀.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如: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9.(10分)(2016福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7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阅读④⑤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
(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阐述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并作了具体分析,接着阐述了读书可以充实人的心灵,然后阐述了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气质,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最美的姿态”,所以论点必然与此相关,然后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判断,结尾处总结出中心论点“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论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细读④⑤两段,根据“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可以提取概括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没有具体语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能顺利分析的段落进行解答. 答案: (1)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存在着就必须要阅读,阅读对人有益.) (2)读书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养就人的高贵气质. (3)示例:
①对比论证,如文章①~③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
②比喻论证,如第④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书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
③举例论证,如第⑤段举了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
(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分析作用2分)
【点评】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
8
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10.(19分)(2016福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
9
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选自新浪网作者的博客) (1)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① 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② 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 ③ 内心感激,连声道谢 (2)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 开朗大度 心地善良 热情体贴 乐于助人 不计前嫌等 缺点: 不拘小节 粗心大意 丢三落四(做事马虎) 举止粗俗等 .
(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
【分析】本文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以中年妇女走进车厢﹣﹣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且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的一系列事件过程中老编辑情感态度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被我们认定不是好人的中年妇女热心救助突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的故事,体现了宽容待人的主题. 【解答】(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有:中年妇女走进车厢﹣﹣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且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哮喘病的老编辑,老编辑的情感态度变化:没好感﹣﹣厌恶﹣﹣投诉﹣﹣感激,关键能提炼出重要事件.
(2)本题考查文章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常见的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描写方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
①提示“从修辞的角度”,结合“扭扭捏捏”“猥猥琐琐”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多种食物的味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厌恶和反感之情.
②提示“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句子可知主要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的细心,体现了中年妇女乐于助人.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的归纳能力.中年妇女的缺点和优点都很鲜明,注意用词的恰当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主要讲述了被我们认定不是好人的中年妇女热心救助突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的故事,主要教育了我们要宽容待人,乐于助人.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①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 ②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 ③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得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意思对即可)
②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意思对即可)
(3)优点:开朗大度 心地善良 热情体贴 乐于助人 不计前嫌等 缺点:不拘小节 粗心大意 丢三落四(做事马虎) 举止粗俗等 (4)示例:①不可“以貌取人”.
10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文通过火车上的小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宽容的主题,我们在理解时要注意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作文(65分,书写占5分) 11.(65分)(2016福州)“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诚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分析】略 【解答】略 【点评】略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