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2021-12-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0年3月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r.2010 第12卷第1期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of Hebei University V01.12 N0.1 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张景山,杨宝柱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中最受关注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有多种因素,有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有高校培养模式方面的原因,有我国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应提高 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应为了大学生的就业,各自应从不同的角度积极 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2010)O1-0107-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当今大学生考虑最多、议论 国家机关,46.8%的同学希望从事与所学有关的管理类工 最多、关心最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来面临 作,78.1%的同学不愿去偏远的基层工作。这些职业目标 的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中最受关注的一部分,当前大学毕业 的选择,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是一厢情愿的盲目 生所面临的这种就业难反映了两种情况,一是“无业可 选择。 就”,二是“有业不就”,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另外从经济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与长期以来产业结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构发展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在产业“链条”中, 一、除了“加工制造”以外,设计、物流、零售等几大环节 自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 都急需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但恰恰是这些最需要大学生 速发展阶段,每年毕业生人数以60万左右的数量增加, 的环节也正是中国所缺乏的或没形成规模的产业。经济发 到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2009年毕业 展的结构失衡使得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对于很多企业来 生人数达到6ll万。 与此同时,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说,技术工人和体力工人就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根本不需 并没有增加这么快。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要多少大学生。 我国的中小企业还不发达,社会的就业容量严重不足;加 最后从社会角度看,一些用人单位从一种狭隘的本位 上近年来企业持续的改革和重组带来纷纷减员增效,政府 局部利益考虑,有意地提高了用人标准和条件,甚至规定 部门精简机构,事业单位定编定岗,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 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条款,有的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地抬高学 降,造成一定程度的“无业可就”状况。此外,学校教 历门槛等等,给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设置了种种障碍。 育与社会及经济发展需求存在矛盾。由于大学教育自身发 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和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相互脱 二、克服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对策 节。进入21世纪以后,在学生培养模式上,与八九十年 (一)大学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 代没有本质的差异,在专业的设置上、教材的更新上、师 首先,大学毕业生择业要遵循客观现实性原则,所谓 资水平及教学理念上脱离社会需求,高校输出的人才产品 客观现实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应从社会需求的现实 自然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学校 性考虑,把社会需求作为个人择业的重要参考;二是应考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大多数 虑自身情况的现实性,自己能做什么,适于做什么,能做 同学“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好什么。在择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 其次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要求存在矛盾。一是 特点,扬长避短,注意发挥个人的优势。经过30年的发 他们对自我能力认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动手能力不 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 强,缺乏实践经验;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做事往 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回归到普通劳动者。大 往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艰苦奋斗精神不 学毕业后要理性地面对社会现实和自我,转变择业观念, 强,承受不起挫折与失败;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竞争实力 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树立 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甚至产生求职过程中一 “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就业成才观。大学生在择 些心理障碍;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 业时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保持与外界的协调, 变。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自身的基本情况与 在探索与奋斗中找到自我。 就业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就业目标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 其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全面提高。现代企业选 距。由于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差异的存在,多数 人,求“实”不求“高”。学历也并非越高越好,企业要 大学生就业时把目标锁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大单 考虑支出收益比,看重的是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力。例 位、大企业。他们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或打零工, 如,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职业情绪等方面的表现等。 也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一项关于“大学生理想工作 因为对于企业来讲,需求的是既掌握理论又有实践经验, 单位性质”的调查显示,37.7%的同学把就业目标选在 能为企业的发展独当一面,来了就能派上用场的人,不管 收稿日期:2009—12—25 作者简介:张景山(1952一),男,河北定兴人,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108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他学历如何。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全面提高综合 第五,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获取丰富的就业信 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 息提供帮助。比如,日本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就业信息网 梁。再有,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基础,大学生要以职业 站,并能与其他相关网站链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供就 道德修养为基础,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自觉地进行自我 业信息。我国的网络已发展得非常迅速,并已经相当成 完善。’ 熟,各大学可以设立有就业信息的资料室,提供大量丰 再次,要建立一支专业性的就业指导队伍。我国高校 富、翔实的人才需求资料供学生查阅分析,并配置电脑, 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毕业分配办公室转移过 以方便学生查阅。 来的,他们具有较丰富的就业管理工作经验,但对就业指 (三)政府要加大对偏、远、基层的政策优惠力度 导而言,应具备的专业性的知识还很不够,不能科学有效 首先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以促 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待提 进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发展。当前,所谓大学生就业难, 高,而且就业指导人员的数量与毕业生数量比例严重失 只是大城市就业难,进机关事业单位及垄断行业难。实际 衡,不可能或很难开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交流。目 上很多基层单位,村镇及偏远区域,是需要大学生的。多 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还没有被认可为专业性很强的工 年来,不论政府怎样鼓励,大学生到偏远基层就业始终没 作,更谈不上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因此,高校的就业 有积极性,甚至宁可在大城市里做“啃老族”,也决不到 指导队伍要努力实现由兼职型向专业型转变并最终向 偏远基层去工作。这不仅仅是城乡之间、发达与落后之间 “研究型”方向发展。 有巨大的差距使然,也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问 (二)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为大学生就业应发挥其特 题,真正的原因还得在作为引导者、管理者的政府方面去 有的作用 寻找。“人往高处走”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规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 律,能否有更多的大学生自愿到偏远的基层去,至少在现 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出贡献, 阶段很大程度上需要取决于政府激励政策。比如,让到偏 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应该为大学生 远基层去的大学生能实实在在的看到与留在大城市的人作 就业有所作为。 一番权衡的好处,甚至工作报酬比留在大城市、发达地区 第一,以就业为参考方向考虑专业设置。目前我国高 甚至还优厚。这就需要国家及政府部门通过有效的政策刺 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过细的问题,这与当前不同学科之间 激,鼓励大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以及不易招聘到 相互交叉、知识整合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需要进行 人才的特定的地区和行业去就业,并对去老、少、边、穷 专业调整。通过新增专业,合并、调整原有专业的办法加 地区的大学生的收益差进行制度化合理补偿。 大交叉专业比例。主要是跨学科群交叉和学科群内交叉, 其次,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大学 拓展专业的涵盖面。再有,教育部门及高等学校应主动跟 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一是给予适当的税收政策扶持, 踪社会的需求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在打开市场取得盈利之前,设立创业期前几年的免税政 趋势就是就业参考趋势,也是人才培养趋势,因此对专业 策,给他们一种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 设置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必要的启动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初始资金多由家 第二,高校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以人为 庭支持为主,而且十分有限,银行贷款需要担保等各种条 本的价值理念,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和就业,重视学生的个 件限制,政府可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以解决大学生自主 性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帮助学 创业初期资金筹集难的问题。 生找准自我,升华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注重在综合素 再次,完善就业市场,理顺人才流向。目前我国人才 质、实践动手能力、开拓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创 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与国外发育良好 新意识诸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积极搭建一种适合他们成 的人才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应积极培育一种与经济社会 长、成才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 发展相适应的、公平合理的、择优有序的、公开透明的就 尝试。 业市场体系,使其与日趋增长的就业需求相适应,彻底改 第三,实行全程的就业指导。从大学一入学就开始, 变大学生倾向于利用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出路的 根据大学期间不同的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 状况,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有序,使人才供 教育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要有目的地指导帮助学生认识所 需双方达到和谐双赢。 学专业及自身能力,解决毕业后我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学毕业 的问题。通过相关专业工作环境介绍、参观,安排一定程 后就业难的问题不是哪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共 度的实习和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就业奠定一定的感性认 同努力,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 识。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帮助学 制度、创新观念、改进工作来逐步解决。面对这项工作, 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特长、爱好、活动能力等方面的 要充分分析形势,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勇于开 情况,在充分了解就业内外环境的情况下,选好职业方 拓,勇于创新,使大学毕业生及早走出就业困境。 向,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尽可能做到使 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注释: 第四,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加大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 ①数据来源i 2009年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 通与合作。现在,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的 闻发布会。 主体。高校通过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倾听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反映,征求他们对专 参考文献: 业设置、培养规格的建议,这对保证大学毕业生的质量, [1]王宏伟.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教 提高办学水平,缩短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不适应期,及时 论坛,2009(8):118—119. 快速地了解人才市场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不失时机地调 [2]曾晓东.大学生就业问题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 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需 2009(19):14—15. 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