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介绍
一、成渝经济区概念内涵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眉山、遂宁、资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广安、达州、广元、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广汉、什邡、绵竹、江油、峨眉山、阆中、华莹、万源、简阳以及重庆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其主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川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多山多雾,故又有雾都、山城的别名。
成都市是川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二、成渝经济区区域特点
西部城市发展的原则是立足于自身资源,并寻求对资源的高端化利用。当各个城市都立足于自身条件来谋求发展时,产业重叠和城市竞争的出现就在所难免。
成渝经济区有特殊的形成背景。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使成渝地区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两极的“哑铃”状城市群,成渝经济区便基于这个城市群而形成。
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成渝两地不仅文化、习俗相近,更因为两地曾同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布局上也极具互补性。例如临水性产业、天然气化工、大型军工企业转型而来的制造业大多分布在重庆,而电子、航空产业相对较多地布局在成都。这都是历史形成的特点。
二、成渝经济区规划背景
成渝两地的经济源远流长,成渝经济区作为“重点地区”很早就曾进入国家重点开发
的视野。在西部开发十年后,西部发展面临着新的起点。成渝经济区规划此时进行,在国家层面,也有着面临新的十年政策接续的考虑。在西部开发中加快发展时不我待。
西部主要的经济板块有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城市群和北部湾,而关中天水城市群和北部湾的区域发展规划早就出台,成渝经济区规划这才开始,是最晚的一个。
2007年成渝经济区规划开始起草,重庆、四川两地发改委多次碰面交换意见,包括两地发展的战略。中科院地理所也曾多次到成渝调研。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出台,历经14年。
过去,连接成渝两地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将来,成渝客专的竣工,将助力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现年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至今还记得,14年前四川和重庆分治时,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协调的问题。可以说,合作,从分治那一刻萌芽。
“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四川、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但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一年后签订的《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第一次提出“成渝经济”这个概念。
又过了两年。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建议加快整合成渝地区,使成都、重庆两大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个单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
尽管《纪要》和《报告》还没有正式形成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一次次促使人们关注这个区域。
成形:上升到国家层面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 《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
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2004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规划组在 《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重点经济带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特征是‘蝌蚪型经济带’,区域中心是成渝经济区。”
同年2月3日,四川省和重庆市在成都签署 《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6个方面的具体协议(统称为“l+6”川渝合作协议),标志着1997年重庆直辖后川渝竞争合作关系乃至整个川渝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05年9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牵头,联合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以及川渝数十位专家完成2003年11月中标的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面向未来的7点策略和行动计划》。这是第一次对成渝经济区开展的专题研究,其结论和建议,为国家发改委把成渝地区列为 “十一五”经济区规划的试点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佐证。
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四川省、重庆市政府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该《协议》是有关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最重要的标志性文件,也是最具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双边合作协议,不仅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还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合作目标和主要措施达成框架性协议。
2008年10月,川渝两省市签署《关于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进一步深化。
分娩:历经地震的“阵痛”
2007年4月,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发改委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关于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京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启动会。
一年后,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四川省、重庆市及有关研究单位共同完成。《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工作组成立后,工作刚刚启动,汶川地震发生,规划编制暂停,直到2009年7月才重启。
2010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赴川,就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行调研。在这次会议上,杜鹰表示,将成渝经济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收集来的意见,编制小组开始案头工作。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征求意见稿)。同年12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上报国务院审批。
3个月后,规划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
三、成渝经济区区域重点产业
八大支柱产业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一是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三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四是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五是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六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七是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八是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同步在服务业方面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据了解,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有20.6万平方公里,涵盖重庆31区县和四川15个市县,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布局密集。常住人口1亿人,GDP1.4万亿。其区域经济密度(单位平方公里内经济总量)是西部平均值的14倍,人均GDP高出西部平均值40%。
在成渝经济区内,有一大批产业集群,拥有黄金水道、两大区域机场、10多个支线机
场,以及多条陆路干线交汇的交通便利。
规划提出在重庆布局直升机制造基地。重庆有巴山仪器厂等技术雄厚的配套企业,并与意大利一公司签订了直升机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因此在重庆布局是完全有条件的。并且,在产业门类设置上,大飞机项目在上海、天津,支线飞机在西安,西南地区还没有飞机项目,因此该项目布局在重庆,对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很有好处。
在西部开发新的十年,相关政策会密集出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或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主题。相关部门将对有条件、基础和潜力的地区进行重点开发、重点布局,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开发新的引擎,必将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成渝经济区区域功能布局
成渝经济区主要按照“双核五带”总体布局发展:
“双核”包括:
----重庆发展核心:重庆主城九区,打造国际大都市。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成都五城区等,打造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五带”包括:
----是沿长江发展带:以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为纽带。
----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要建成联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成遂渝发展带:培育成为联接双核的新型经济带。
----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五、成渝经济区与天水经济区“西三角”
成渝经济区可以看作是“西三角”的“前奏”。长三角、珠三角,得名来自地理概念的“冲积三角洲”,而“西三角”是经济板块概念,得名更多的是从形象称呼出发。川、陕、渝均处西部,并一直有经济往来,因此从西部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西三角”。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一共有61个城市,具备成熟的协同发展条件。
从2009年起,川、陕、渝三省市就“西三角”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思路,提交三省市政府。推进成渝经济区,正是推进“西三角”前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川、陕、渝三地的交往正日益密切,三地间高等级公路、城际铁路建设正逐步推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