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语文《乡土本色》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2022-06-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乡土本色》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作家作品

1.费孝通(1910~2005年),江苏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禄村农田》《行行重行行》等,影响广泛。译作有《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自上世纪30年代起,费孝通就特别注重实地考察工作。因其踏实严谨的研究作风和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大英百科全书》奖等奖项和荣誉。80高龄仍坚持实地考察,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2.《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中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主要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初版于1947年,共由14篇文章组成,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在此书中,费孝通先生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是他自己最得意的一本著作,兼具理论与文学两大特点。《乡土中国》虽然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但却包含了历史、哲学、政治等相关社会学科诸多因素,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课文分析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乡土中国》,为全书的第一章,是对中国乡村文化进行概述性的阐述的一章。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观点。课文选择从普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这个词的藐视,称赞“土”字用的精当,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土气”。这些精辟见解,在作者平易的叙说中娓娓道来,层层推进,十分清晰。

本文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作者以准确、得体的语言晕染着中国的乡土本色。①从用词的角度看,作者选择了亲切的词汇,如“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中的“长”字,传神地写出了农民与土地的紧密联系,毫不呆板;又如“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中的“粘”字等等。②联想丰富。叙说泥土的可贵,想到了波兰电影;说到村落,想到美国

乡村;谈到“熟悉”,便想起孔子《论语》中对孝的解释等等,彰显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让我们在参照、比较、联想中对“乡土中国”这一命题进行思考。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藐视miǎo 从容cōng 关卡qiǎ 处之泰然chù B 福禄lù 风靡mǐ 横财hèng 囿于成见yòu C 束缚shù 陌生mò 粗犷guǎng 安步当车dàng D 塞外sài 粘贴zhān 规矩ju 衣锦还乡yī

2.下列词语中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约 繁殖 狭隘 白首偕老 B 缜密 留弊 幅射 不加思索 C 锻炼 陶冶 殖民地 与生俱来 D 隔膜 笼罩 征募 拖泥带水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B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

C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我以后还要详细分析这两种社会的不同。

D 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这一点,我将留在下篇里再提出来讨论了。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虽然国家做了大量工作,想以此来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但为何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仍如此________呢?

(2)文字的意义包括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直指意义是固定的,联想意义是的________,它不易控制。

(3)时间不停________,那个青涩的年代过去了,好像也带走了那个单纯清澈的声音。 A 淡泊 提炼 流失 B 淡泊 凝炼 流逝 C 淡薄 凝炼 流逝 D 淡薄 提炼 流失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俄罗斯空军前总司令称,俄空军对在英国西海岸进行的多国海军联合演习进行侦察是司空见惯的合法行为。

B 在当下中国房市的紧要关口,设若任由炒房客死灰复燃,搅乱房市,其结果将不堪设想。

C 杨致远拒绝微软,已导致投资人相当不满,现在转而与谷歌进行合作,前景大好时又因反垄断法而功败垂成。

D “胜负乃兵家常事”,一次小小的失败不足为训,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分析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制定全新的计划。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国防部长周一宣布,他将向国会建议删减大型武器的许多生产计划。 B 医改能否落到实处,能否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关键。 C 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这次矿难进行了调查、处理。 D 世界气候异常的现象告诉我们,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文学就是表现农村生活的文学形式,描写都市的文学作品不可能具有乡土形态。 B 乡土文学中有一类是表现对乡土那田园牧歌式的传统生活形态的向往的。 C 乡土文学中也有对乡土中愚昧落后现象进行批判的作品。 D 乡土文学为我们保留了正在消逝的本土气息和地域经验的背影。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1)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地公、土地婆在乡下人看来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是因为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B 奶妈给我箱子底塞一包泥土的行为表明,中国人对泥土的珍视已近膜拜的程度,竟认为它能治病。

C 文中,在“波兰”国名前加上“东欧农业国家”没有必要,因为去掉后也能说明其他

民族也重视泥土。

D 本段的核心观点是:乡土中国的文化里,泥土是非常可贵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①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 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土”是他们的命根 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在“所占”之后要加上“所应当占”呢?

9.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出其主要观点。(不超过lO个字)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我们是不是说乡下人不但不识字,而且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爱情,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这些欲望所引导出来的行为是不是总和人类生存的条件相合的呢?这问题曾引起过很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如果从上面这段话看去,不免觉得人类的欲望确乎有点微妙,他们尽管要这个要那个,结果却常常正合于他生存的条件。欲望是什么?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绵续,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人会有五味之好。因之,在十九世纪发生了一种理论说,每个人只要能“自私”,那就是充分的满足我们本性里带来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亚当斯密说“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个社会秩序给每个为自己打算的人们去好好生活的。

这种理论所根据的其实并非现代社会而是乡土社会,因为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理论多少是可以说正确的,正确的原因并不是真是有个“冥冥中”的那只手,而是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我说它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譬如说,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这内容是文化所决定的。 (1)选段中,作者对“欲望”有哪些判断?

(2)作者对十九世纪的“自私有益论”持什么态度?他这么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3)作者举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附参考答案

1.A 从容cóng 处之泰然chǔ

2.B 流弊 辐射 (说明:不加思索与不假思索均有,为两个词语。) 3.A A 总结上文;B C D表思维的跳跃。

4.C 淡薄:密度小,不浓厚。 淡泊(澹泊):不追求名利。

提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 凝炼(练):(文字)紧凑简练。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流失: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风、水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

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才离开本地或本单位。 5.D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功败垂成:功业即将取得成就之时突然失败了。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法则。“失败”若换为“胜利”,就可接这个成语。

6.B A 语序不当,“许多”应调到“大型武器”之前。

C 语序不当,“公正、公平、公开”应为“公开、公平、公正”。 D 成分赘余:“更加”“至关”应取其一。

7.A 乡土文学不以地域为划分,中国文化本身就有乡土特性,描写哪里都可能是乡土的,关键是文化内核。比如以前学过的《想北平》,那个北平就是乡土性的。 8.

(1)C 不能去掉,这是农业民族的共性,而不是所有民族的共性。

(2)①俗气,不合潮流,这里表现的是部分城里人的错误观念。②泥土,土壤,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3)“所应当占”比“所占”多表达出了一层意思:泥土就应该在农业社会中占有它应有的位置,这是很自然的。 9.愚和不识字是两个问题。 10.

(1)欲望是自觉的;常常合于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于人的生物性;并非完全属于生物性,也是文化使然。

(2)作者对十九世纪的“自私有益论”持部分肯定的态度,认为在乡土社会中可以说是正确的。原因在于: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常合乎人类的生存条件。

(3)是为了说明欲望不完全是生物事实,也是文化事实,是会受他人、环境、传统影响的。

作文推荐

静 高二(4) 汤甜

一百五十年前,一个叫梭罗的人告别了他的邻居们,在瓦尔登湖畔伐木造屋,守护着大地最美的眼睛,似乎她就是生活。海子为他唱了一支歌:“梭罗这人有脑子,看见湖泊就高兴。”而我说:“梭罗这人有脑子,因为他回归了生命本源的静,选择过自由、快乐的生活。” 静本是生命最初与最后的状态。天地之初,万物皆在一片辽阔的静中孕育着无限可能性。世界就像无垠的平原在你的面前展开。哦,我的骑士,带上宝剑、跨上瘦马去冒险吧!生命中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生命之末,一切终随风飘散,归于尘土。还有什么情感使我们难以释怀?但现在的我们,被夹在来与去的静之间,被钉死在一片喧闹之中,不能动弹。生命之于我们实在太匆忙,以致使我们遗忘了我们应该是鸟,我们的心原本属于天空。虽然没有人情愿背负沉重的负担,然后不堪重负,眩晕着陨落,最后只能勉强承担起一切的苦难,紧贴着大地艰难地爬行,但在现实中,生命的重量并不比西西弗肩上的巨石轻。于是,在经历过生命中的轻与重之后,我们终于明白:生活不是为了艰难地爬行,而仅仅是为了这飞翔的快乐与轻盈。

其实,静亦需要天赋。有的人中毒太深,只为一地的鸡毛蒜皮苦心算计,以为自己小赚一笔,实则赔了一生。惟有能跳出世俗的人才有可能站在飞翔的高度真正看透世俗。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思考人生,悟出人间正道,遂教化众生,渡我过水。我们虽然当不了圣人,但像庄周一样小睡一觉,在梦中与蝶共舞,神游物外、自得其乐也未尝不可。抑或学学梭罗,耐住寂寞,独居小屋,种菜、散步、想想人生。这迷人的宁静啊,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待我们满怀激情去朝圣。

待到这颗心终于沉静下来,你也会如他不止一次地望出窗外,看看在夕阳的爱抚下静静流淌的伏尔塔瓦河,看看自己守护的故乡。或许此时,教堂玻璃窗反射的光会吸引你的注意,它那么柔和,仿佛是一位孤独的舞者。尽情欣赏吧,请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而我只知道,许多年前,萨宾娜曾在此长久驻足,仿佛是站在残缺的画布前凝视红色颜料揭示的秘密,她在想家。

静是梭罗幸福的孤独,是莫奈细腻而跳跃的笔触;静是莫扎特优美的咏叹调,是酒神恣意的欢谑和逍遥。

“梭罗这人有脑子,月亮照着他的鼻子。”我与他共此一静、一月、一星空。

[评语]

思想是文章的魂。漂亮的文笔,精致的结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当然,能做到孔老夫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最好。这篇作文有两点看法超越了一般的同学,跳出了描“静”的窠臼。一是“静本是生命最初与最后的状态”:我们生活的中间部分其实是不可避免地在

喧闹中的,但我们在喧闹中求静,求那份“最初”;二是“静亦需要天赋”,这诚然是事实,但有几人能想到这一点呢?汤甜是位爱读书的同学,希望同学们也能广泛的去阅读,去思考,寻找到迷宫中的自己该仰望的那颗星斗。(指导教师:陈年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