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综合测评 人 民版选修 1 (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
本试卷共 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 15分,共 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 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魏书·高祖纪二》 材料二 丁卯,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 班俸禄„„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 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三载一考,考即黜陟,上上者 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受禄者无不局 (恐慌害怕 , 赇赂殆绝。 然吏民犯他罪者,魏主率宽之,疑罪奏 谳 (审核 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都下决大辟 (判处死刑 ,岁不过五六人;州镇亦简。 ——《魏书·刑罚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北魏出现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北魏采取的措 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9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官„„纵奸纳赂„„”“贼盗并兴”、 材料二中的“中原丧乱”等关键词语可总结出社会问题; 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 (2问的第一小问要注意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总结;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 总结。
【答案】 (1社会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纷起反抗。原因:北魏 孝文帝改革前官吏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
(2措施:制定俸禄制 (班禄制 ,严厉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任期考核制度。 积极作用:使吏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政局安定;农民安心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的 改革创造了有利局面。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 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 而不至于重蹈覆辙, 从道武帝到太武帝, 都在为此 而努力,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 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
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 以华风变之, 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 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 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5分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10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中“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可以看出,北魏急需改革; 根据材料“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可知, 要吸取前秦的教训;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北魏在改革前实现了统一,民族矛盾激化,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文化。第 (2问属于开放 性问题。分两步:第一步,进行选择或者判断,即亮出观点;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赵 翼的观点, 首先结合材料概括出其观点, 即北魏政权的灭亡源于“汉化”政策, 需结合北魏 孝文帝改革措施完全汉化的弊端作答; 如若同意材料中黄仁宇的观点, 首先要结合材料概括 出黄仁宇的观点, 即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结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作答即可。
【答案】 (1背景:北魏风俗落后, 迫切需要改革;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 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激化: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 改革热情高。
(2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源于“汉化”政策。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 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 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 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同 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观点二: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孝文帝汉化政策改变了 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促 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定姓族”, 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 也使鲜卑贵族门阀化。 他规定 鲜卑中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同于汉族门阀中的崔、卢、李、郑四姓,只 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须知鲜卑本无文化可言, 要有学术文化, 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 „„鲜卑贵族 自不能等到懂得儒学或有了“隽才”之后, 才取得与汉人士族同等的社会地位。 „„孝文帝 不讲人伦, 只讲姓族, 不问个人如何, 只问门第高低„„目的在使鲜卑贵族的政治社会地位 能与北方汉人崔、卢、李、郑等大姓迅速一致起来。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材料三 时宗室外戚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高阳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 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直钱数万。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孝文帝“定姓族”的原因。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应怎样评价孝文帝“定姓族”的举措? (9分
【解析】 第 (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 二进行归纳总结。 第 (2问“评价”要注意从 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原因:鲜卑族文化落后;学习文化需要较长时间;巩固统治的需要;提 高鲜卑贵族的政治社会地位。
(2积极:促进了民族融合; 提高了鲜卑贵族的政治社会地位; 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消极:强化了门阀制度;导致士族生活腐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 两次改革不囿 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9分 (2根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 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
【解析】 第 (1问,要将两次改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商鞅变法处于奴隶 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转型时期, 孝文帝改革处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转型时期, 由此回 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列举相应的改革措施即可。第 (2问,抓住“除旧布新”“形式” 等要求, 结合第 (1问中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回答第一小问; 第二小问, 可从政治 (社会转 型 、经济发展 (秦国经济与北方经济 等角度回答。
【答案】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 废分封行郡县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 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相同作用:促进了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公元 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 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 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 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 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7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8分
【解析】 第 (1问措施根据材料中“定迁都之计”“革衣服之制”“诏不得以北俗之 语言于朝廷”“死葬河南, 不得还北”“诏改姓为元氏”“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 同汉族 通婚”进行概括即可。第 (2问,对孝文帝的汉化政策的评价要全面、辩证把分析,既要看 到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措施: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籍贯, 迁都之民死后葬洛阳;皇族改姓元氏;仿南朝制定士族制度; 同汉族通婚。 (答出四点即可 (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 消除了鲜卑民族特性的全盘汉化; 使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 为北魏发展埋下了隐患。 改革 必须在立足自身主体性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 学习其他先进文明, 不能直接移植、 生搬硬套。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 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
层建筑,推动了 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二 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亚,在 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 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 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 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 “现代化”的 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 当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限制,想汉化 未必化得了, 但要进步就只能学习汉族文化却是别无选择的道路。 不仅前面提到过的各个民 族毫无例外,就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元 (拓跋 宏迁都及其汉化》 (1根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一中“战国变法运 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6分
(2试结合材料二,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述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9分 【解析】 第 (1问,实质是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 (2问,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及对其的认识。
【答案】 (1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 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2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鲜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即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制文明, 由鲜卑化到汉化的演变过程。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虽然失去了民族特色, 但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论证严密、合理即可,持否定态度的不予 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