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2024-06-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隐形的翅膀

一、 电影背景介绍:

《隐形的翅膀》是2007年九月七日由华夏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青春励志影片,由冯振志执导,雷庆瑶主演。

《隐形的翅膀》是导演冯振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最初是为双臂残疾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所感动,而引发创作的冲动。导演及其夫人赵慧利女士用两年的心血编写剧本,并倾尽家里所有积蓄拍摄本片,他们的执着感动了残联的领导和朋友王萌和安珍等。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该片终于完成。影片展现的是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远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获得了成功,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雷庆瑶3岁时失去双臂,16岁时因为主演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被誉为\"折翼天使\"并获奖,2008年,进入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2010年走上创业路,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断臂天使”。

《隐形的翅膀》的获奖情况:

•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

•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女演员奖(雷庆瑶)

二、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不能自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最好的办法是住校。她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条件。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练脚上功夫。终于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等,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脚基本做到了。

她妈妈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越来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后,被幻觉误导,走进一个水泡子里,差一点被水淹死。志华及时发现了妈妈,但是她没有手,又不会游泳,只能拼命地跳进水里,呼喊救命。就在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辆拖拉机开过来,才把奄奄一息的志华和她妈妈救了上来。所以当市残联的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时,志华担心妈妈再次掉到水泡子里发生意外,就选择了游泳项目。她向妈妈保证一定考上大学,不再让妈妈着急。

志华参加了高考,虽然她的考分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就在她迎战全国残运会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妈

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

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是她的妈妈已不在人世。为了纪念妈妈,志华和爸爸去放风筝,那是一个妈妈为她亲手做的希望她拥有双手的龙风筝。

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三、 文本原生价值:

1、影片运用喜剧手法,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观众,以诙谐的基调,催人扬鞭奋进;而不是以低沉的调子,只让人掬一把同情的泪水。在志华的男同学教她学骑自行车时,影片就用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动作。男同学解下裤带绑在车把上,扶着车后座教她学车时,裤子总是接二连三地掉下来,令人捧腹大笑,就连心怀嫉妒的另一位女同学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喜剧常用的手法。它透露出这样一些信息:男同学的善良和执着,值得笑着赞叹;当不幸来临时,我们仍然可以笑着面对。如果,能让志华回头看到男同学的狼狈相而发出会心的笑,效果就更加强烈了。

2、多次以电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诠释人物行为的动机,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在情节结构上造成悬念。比如,母亲在寻找失去双膀的志华时,奔跑到电线杆旁那种剧烈恐惧的表情,造成悬念,然后又闪出志华因去够高压电上的风筝而触电的镜头,解释志华失去双臂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内心剧烈痛苦的感情,又为后面的疯埋下伏笔。又如,志华在刚刚失去双臂,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而轻生时,影片很快将镜头闪回到

一家人放风筝的欢乐情景,她用手去田野采花的特写镜头,突出有手的珍贵和美好,这一方面运用对比手法,渲染人物痛苦、绝望的心情,解释了人物行为的动机,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我们拥有一双健全的手是多么幸运,要以加倍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3、张弛有度,也是影片的艺术特色。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说的就是紧张和轻松要结合好。每当志华遇到挫折,让观众为她感到揪心时,就会有一段舒缓的抒情的画面出现,或一望无际的美丽田野,或万马奔腾的场面……这既缓解了观众的紧张情绪,又为人物进入到回忆之中作了自然的过渡。

4、自然环境渲染,悲喜映衬,是影片的又一个特色。家里的风筝被暴雨淋湿后,志华艰难地用嘴用脚去收风筝,痛苦地哭喊,而疯了的母亲却笑着在雨中放着她的风筝,嘴里说着,风筝飞了!风筝飞了!这狂风暴雨里,一悲一喜,实际上都是表现悲。志华悲的是父亲夜以继日糊出来的风筝全泡汤了,而这些风筝好不容易才被订购了的,是用来换学费的。所以志华哭了,内心是悲痛的。母亲喜的是父亲糊的和高压线上一样的风筝终于毁掉了,女儿的危险终于消除了,女儿从此就可以长出手来了!所以母亲笑了,内心是欢喜的。这种悲喜映衬造成巨大的力量,震憾着观众的心灵。

5、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影片的另一特色。疯母亲的反常愿望——让志华长出手来,表面看似痴心妄想,实则是母亲的一种深深的爱,这种爱正是志华向前向上的坚强后盾之一。影片结尾,糊满白手的龙风筝越飞越高,寓意志华的秃臂上长出了隐形的翅膀,也就是实现了母亲的愿望,长出了手!但手是不能飞的,而翅膀是能飞的。志华的所作所为,高出母亲的期望,母亲希望她长出手来,是能够应付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而志华却一举夺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的金牌,实现了大志!

四、 文本教育价值:

1、这部影片抓住了残疾人在逆境当中奋发图强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对残疾人有意义,对所有的健康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

2、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的同时,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看看志华,想想自己,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独生子女应怎样以知恩图报的心态学好本领,心存感恩,回报父母和社会?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深思和反思。

3、有一种力量叫做坚强,有一种感动叫做坚强。电影《隐形的翅膀》正是诠释了这种精神——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这不正是现代的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吗?我们应该沉静下来凝想生命的真谛。逆境中的成长,在逆境中积累生命的光华,这边是生命的潜质之所在。我们应该在更深层次上去敬畏生命,去珍视生命。我们要像志华一样,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从不言败,让生命在珍视和坚持中升华。

五、 和语文教材的勾连点:

1、《触摸春天》选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美文,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本文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以一个邻家的盲女孩安静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为意象,娓娓道出一个蕴涵很深的哲学话题:触摸生命的春天。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虽然是个盲人,但

她的内心是五彩缤纷的,她的拥有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电影《隐形的翅膀》中的志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黑暗中缔造出属于自己的光明,拥有多彩的人生。

2、《检阅》选自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组。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理解残疾的博莱克的自强、自尊、自信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主人公在检阅式上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我动情地说道:“一个残疾人能够走得和正常人一样,他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然后引入《隐形的翅膀》中的一小片段关于主人公刻苦练习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到文字的背后去理解感悟,把学生领进了课文,学生自可理解博莱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代价。

六、 问题与作业设计:

1、微写作:我们该如何对待身边的残疾人?

2、思考:生命是什么?我将怎样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制作手抄报,主题:生命或关爱残疾人

七、 拓展链接:

1、 欣赏歌曲《隐形的翅膀》、《蜗牛》,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2、 阅读链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贝多芬》等

3、 欣赏电影《隐形的翅膀》、《听见天堂》 《我的左脚》、《阿甘正传》、《我的马拉松》、《海洋天堂》等

杭州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田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