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上古诗词

2024-06-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 1 页 共 21 页

九上目 录

九上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主旨:此诗抒发了将士们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1、上片以“_异”字统领,描写了“衡阳雁去 、 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

3、“__羌管悠悠霜满地_”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 _将军白发征夫泪_”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

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第 2 页 共 21 页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7、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第 3 页 共 21 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8、本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声让你联想到什么?

边塞之声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荒凉、战事吃紧的肃杀以及入夜后悠悠羌管声中流露出的乡恋之情、归心似箭的感伤之意。

9、词中“异”景异在哪里?

“异”:①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塞下奇异的声音如“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战事紧张,戒备森严如“长烟落日孤城闭”。表达了词人是思乡之情

10、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1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1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第 4 页 共 21 页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1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力雄健,感情沉郁。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第 5 页 共 21 页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1、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3、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高妙之处。( √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

第 6 页 共 21 页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出征前将士们壮行的悲壮场面

5、全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上片有写军中生活的行事的壮美: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翻塞外声、秋点兵_;下片有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如马作…弦惊;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议论:_了却……身后名。

7、全词极写“壮词”,与“可怜白发生”构成了鲜明对照,情绪由_雄壮而变为_悲壮,充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8、这词首融 梦幻 (梦境、理想) 与 现实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

第 7 页 共 21 页

1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2、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八百里……秋点兵”的壮观场面。前两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

13、作者为什么写“醉里”和“梦回”?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想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14、“身前生后名”指的是什么?生前死后都为国家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15、“可怜白发生”一句在作品中产生的效果?

表明前面所描述得经历这是一种追忆:壮志难酬的痛苦的现实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走向悲壮,以此收笔,完成了一首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主旨: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 快马、强弓 两件典型事物,分别

第 8 页 共 21 页

从 听觉和视觉 (感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 紧张激烈的战斗 场面。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1)从题材上看,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 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这些都极勇猛、雄健;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3、试比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与本词的共同点。

(1)主题:都表达 有心报国却壮志难酬 的痛苦之情。

(2)写作手法:都借助 梦境与现实 的对比表现主题。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可怜____”。

5、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

第 9 页 共 21 页

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6、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

7、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主旨: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1、上片运用“_日晚倦梳头_”和“_欲语泪先流__”两个外在的行为表达词人内心浓重的哀愁。

2、下片中表现词人思想活动层次的词语有:“_也拟_”、“_只恐_”;结尾“创意出奇”

第 10 页 共 21 页

在于把“__愁_”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构思新鲜,手法奇特。

3、在《武陵春》中,此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词人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愁苦。

4、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创意出奇,请说说它奇在哪里?

奇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说自己的愁沉重到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颖而奇巧。这两句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5、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6、“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晚春的景象,这晚春景象象征什么?

象征着词人美好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

7、“载不动许多愁”中“许多愁”具体指哪些?

指个人的不不幸和国家的灭亡

第 11 页 共 21 页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主旨 描写梅花重在体现梅的高洁和坚贞。托物言志,用梅花象征自己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傲骨。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章。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热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__艰难、恶劣的处境_,下阕写梅花_高洁坚贞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第 12 页 共 21 页

全词抒发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中仍保持高洁、坚贞的品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4、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分析下面词句中“风雨”的含义。(4分)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1分),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5、这首词表现了“梅” 怎样的处境? 赞美了“梅”哪些优秀品质?

孤独寂寞 风雨侵欺 遭受妒忌;不争芳斗艳 坚强绝倔强 孤芳自赏

6、本词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性格孤傲,决不与争宠邀、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傲骨。

7、上阕描写梅花的 困难处境(遭遇) ,下阕表达梅花的 高洁、坚贞的品格)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争宠邀媚、坚贞自守的思想感情。

第 13 页 共 21 页

九下

《 雁 门 太 守 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第 14 页 共 21 页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5、尾联作者多次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了__尽忠报国_的情感。.

6、一般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色彩的词语,而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指出诗中表现出的各种色彩,指明其作用,重点赏析第一句中表示色彩的词语。

(1) 黑色,金色,胭脂色,紫色,红白色,交织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换的战争风云。(2) 用 压城的黑云比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两相比较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7、诗中 “黄金台”是引用典故,请说出他的表达作用。

“黄金台” 是指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8、诗中“角声满无秋色里,塞 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 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 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

第 15 页 共 21 页

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 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 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 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 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9、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10、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别 云 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第 16 页 共 21 页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明末抗清英雄,17岁时英勇就义。

【写作背景】此诗系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译文】

我为抗清三年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为囚入牢房。

山河失陷感伤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说天宽地又广。

已经深知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心中实犯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归来的那一日, 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的抗敌的旗帜。

【赏析】

诗的一、二句写离乡之久,今又为囚,开篇已见思念之深、永别之憾。中间四句抒写悲恨之情。天地之间,无处容身;黄泉路近,难舍故乡。一个“泪”字,一个“难”字,写尽了无限悲情,七、八两句昂扬激越,表明自己死后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举旗抗清。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对抗清事业一定会有后继人的坚定信念。

全诗充满了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了这位17岁青年诗人告别家乡、慷慨赴义的高尚的民族气节。

第 17 页 共 21 页

【练习题】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2、“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3.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

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5.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第 18 页 共 21 页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亡国之痛,壮志难酬的悲愤,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

(注:画横线部分是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精神 ” )

21赏析诗歌主旨

11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一、【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二、赏析

一二句诗人回顾生平,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第 19 页 共 21 页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写出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雨打萍写出了个人力量对于国家是微不足道的,表现了作者更希望有更多清醒的有志之士齐心挽回这样的局面。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这两句使用对偶的修辞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文章通过对个人身世和国家遭遇的感慨表现作者对国家败局的无奈和对历史浮沉的感慨,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第 20 页 共 21 页

中心: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1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第 21 页 共 21 页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22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