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张纸》教学反思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与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从而升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主题。
在结构设计上,这一课我用一张纸导入,引发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纸张,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张的来源,从而懂得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于是学生开始注意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而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视频的引入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最后,以金点子的形式要学生感悟节约用纸就在我们身边,要从点滴做起。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我首先让学生意识到纸从古到今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发展历史,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了造纸过程的视频。最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所以我在此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
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我向学生提出了: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