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2022-01-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芬芳桃李

听说前台来了一个新人,还是个美女。早晨上班的时候经过前台,果然是个养眼的小姑娘,彬彬有礼,还一脸的羞赧。

十点刚过,这个新来的前台小姑娘抱着一叠报纸信件来到办公室并径直向我走来:“报纸和信件是交给您吗?”声音轻柔悦耳,和人一样很美的感觉。

“不是,是给他。”我一边回答一边向隔壁办公桌的同事指引。

“哦,那这里边有两封信件是给您个人的,上边写的是您的名字。”小姑娘说罢抽出了两个信封递给我。

我诧异了,她才刚来不到半天怎么会知道我,知道我的名字?我心里虽说是十分地吃惊,但并没有张口追问。毕竟在机关呆的时间不短了,处变不惊的涵养还是有的。我暗自对自己表现出的老成持重有些得意。

虽然我嘴上没有问,但心里还是好生奇怪,还是不住地打鼓。临下班前我经过人事部长的办公室,“顺便”拐进门和李部长“闲聊”起来:“听说自从我们公司效益下滑以来,已经有好几个年轻人跳槽另谋高就了,怎么今天还会有新人来我们公司入职?”

“是呀,开始我也感觉奇怪,这小姑娘还是211重点大学毕业的,态度很坚

1

决,就是要应聘我们公司复合肥研发中心的岗位。”李部长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望着我说。

“她不知道眼下是我们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吗?不知道我们公司目前的薪资大大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吗?”我一连串地向李部长问道。

“这些她都知道,但还是坚持要来我们公司,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李部长突然反问起我来。

“为什么?”我更加惊奇了。“很奇怪,她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我最终还是忍不住问了。

“呵呵,是呀,她一来就说全公司她只认识你,还有我,还带来了和你的合影。”李部长笑着递过了小姑娘留在他这儿的一张相片。

看罢相片我才想起来,小姑娘是六年前公司资助过的一名高二学生。她的父亲因车祸过世,母亲残疾,小姑娘和她的妹妹及一个5岁的弟弟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地艰难。公司团委得知小姑娘一家的情况后,决定组织全公司的团员青年捐资帮助她及另外四名困难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当时李部长是公司的团委书记,我是团委干事。我和李部长一起到学校与受助的五名学生见面座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及家庭情况,还和他们合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也就是这一次,几位受助的同学保留了我的电话、姓名和那张合影。

转眼六年过去了,当年瘦弱的小姑娘如今已经亭亭玉立。可她却牢牢记住了我的姓名,令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她的妹妹现在正在省城上大二,也是我们公司员工资助的,所以她说一定要到

2

我们公司工作,一定要加入我们公司捐资助学的行列,一起担起社会的责任,这就是她要来我们公司工作的原因。”李部长一口气说完了,而我,却半晌没有回过神来,手中捧着那张合影愣在原地。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B.文中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让读者了解到六年前的资助事件,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C.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与前文“她才刚来不到半天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的情节相照应,解开了谜底,故在情理之中。

D.“小姑娘”在知道公司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来到公司应聘,主要是为了来报答曾经给予过她帮助的公司团委。

(2)小说中“小姑娘”这一形象有何特点?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小说写的只是一件发生在公司的小事,却用了“芬芳桃李”这样的大题目,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3

龙头笔挂 李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平民小老百姓,还是叫我老周吧!”

郑嵘笑笑说:“那就叫您周叔。”郑嵘看到纸箱里装满了书画和毛笔,便说:“周叔,听说您是省书法协会的泰斗,我从小也喜欢书法,以后要常回来指导。”

“哪里哪里,只是小爱好,不值一提,相互学习。”

郑嵘看到靠窗的书案上还有一架笔挂,就拿过来说:'周叔,这也是您的吧?”说着,就另拿了只盒子装。

老周拦住了他。“郑局,这个留给你吧!”

郑嵘停了一下,仔细看着这个笔挂,非常古朴的龙头造型,质地也非常不错,像个老物件。

“这么好的笔挂,怎么就不要了呢?”

正忙着的老周听他这么一说,也停了下来。从郑嵘手里拿过来,透过眼镜仔细地看着,双手摩挲着说:“这是个好东西呀…

多年前,老周刚刚到这里上任,因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所以就自费订制了一张书案,放在自己办公室的角落,供自己工作之余练习书法。

4

有一年,周局参加了全国书法大赛,他的作品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轻松地闯进了决赛。在决赛名单里,周局看到王鹤立的名字也赫然在册。他很熟悉王鹤立,在各级书法赛事中,两人既是书友,也是对手。那些年,周局一直被王鹤立死死地挡在第一名的后面,这顶“千年老二”的帽子让他耿耿于怀。

经打听,决赛的评委中正好有多年前教过自己书法的老师。在单位中一向廉明的周局寻思着,这些年一是工作忙,二是自己把工作之外会友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书法上,确实有好多年没去看望老师了,他便打算借机去拜访下老师。于是他跑到古玩市场,花高价精心挑选了一架鸡翅木的龙头笔挂,连夜送到老师家中。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用明说老师也明白周局的来意。头发花白的老师当着他的面打开了包装,仔细地看起了笔挂,不住地夸赞着:'看材质和工艺,像是清末时期的物件,好东西呀。”

周局一看老师喜欢,心里正在窃喜,不料老师把笔挂往桌上一放,问他:“小周,这笔挂花了不少钱吧?”

“学生的一点心意,请老师收下。”

老师这时一脸严肃地说:“这白质黑章的龙头鸡翅木笔挂,我当然喜欢。‘鸡’就是‘吉’,这本是你的‘吉’,你送给了别人,你便失去了‘吉’呀!”

周局一听这话,感觉有点不对劲。

老师指着笔挂说:“你可知这笔挂的含义?”

周局摇摇头说:“老师,除了挂笔还有什么含义呢?”

5

“这基座代表‘基’,这中间镂雕的立柱,代表‘础’,这立柱上镂雕的三段龙云,代表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三昧’,三昧在梵文中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的意思,也是暗示练书法的人在练习时要一心清净,不起杂念的意思。这横架上两端气宇轩昂的双龙头,叫“龙抬头’,代表的是一个人旷达向上的龙头精神。如果一个人的基础都没扎牢固,这龙头永远也抬不起来呀。还有,这龙肩上的五个小挂柱,你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周局尴尬地笑着说:“老师,这小木柱不就是挂笔的吗?”

老师的脸更严肃了。他起身从书案上拿来一根毛笔,往小木柱上一挂,说:“这叫笔直!”讲完,老师拿起笔挂重新放回了盒子,然后还给周局说:“小周,老师若收了你这龙头笔挂,叫老师以后如何‘笔直’呀。”

听了老师的话,周局脸上已是一阵火辣辣地发烫。

讲完这个故事,老周把笔挂放在郑嵘的办公桌上,然后从箱子里也拿了支毛笔出来,郑重地挂在了小木柱上。“郑局,我小老头已经退休了,你的路还长。我在为官的仕途中全靠这笔挂才守住了清名,没有干过一件不公道的事,今天我要把它留在这里,希望这架鸡翅木笔挂能把我的

‘吉运’传下去!”

郑嵘听着听着,突然间感觉老周那瘦小的身形高大了起来。

送老周离开的时候,郑嵘问:“周叔,你那次比赛到底拿了第几?”老周呵呵一笑说:“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你说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A.即将退休的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郑嵘局长前来帮忙,通过对话交代了老周的书法爱好,为下文写老周参加书法比赛,送龙头笔挂做铺垫。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例如“不要叫周局”“只是小爱好”“相互学习”等表现了老周知进退、讲义气、谦和、虚心的性格特点。

C.小说叙事时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送龙头笔挂给老师时,老周“窃喜”“感觉有点不对劲”“尴尬”等,丰富的心理描写使小说叙事细腻。生动。

D.老周把心爱的龙头笔挂送给郑嵘,将毛笔郑重地挂在小木柱上,这既是对新任局长公正、清廉做官的深切叮嘱,也是对老师“笔直”向上精神的传承。

(2)小说中老周评价龙头笔挂,“这是个好东西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周为什么这样说。

(3)小说以郑嵘与老周的问答收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各题。

一汤陈 王琼华

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缘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细眼一看,都是他老家宴席上几碗有头有

7

脸的菜。头,即牛头;脸,即猪脸。

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一个月后,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自己掌勺洗碗了。

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

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一噎,露齿地说:“老板开玩笑呐。”

“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瓜脸女子便往店门走去,走了几步,转过身说:“老板,点菜!”

“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菜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这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给你加点。”

“好好好,谢谢老板!”

8

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晚餐,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见他们点菜差不多了,就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

“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

“鱼头汤。”

“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

“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陈八碗吃了一惊。客人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结账时,还直接把鱼头汤的账给结了。

客人走后,陈八碗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乱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

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汤不是裕后街最好喝的,我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

9

很快,他给瓜脸女子加工钱了。

瓜脸女子笑道:“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去打理。

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

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来答谢店老板前几年的帮助。

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

“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

“这回事呀。”

“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都把熬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头吧。”

10

陈八碗想了想,猛地抬起头望着瓜脸女子,问道:“难道是你……”

瓜脸女子说:“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我的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

“天呐,原来这样!谢谢你呀。”

“谢个什么?我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你收留了我。”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馆店“一汤陈”的取名,沿袭了民俗艺术中“泥人张”式的昵称传统,突出鱼头汤的招牌效应;小说以此为题,简洁而别致,引人注目。

B.陈八碗的两次“一惊”对应两句“乱说话”,通过心理和语言描写,对“鱼头汤”的推出和特效,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自然而巧妙。

C.本文语言颇具特色:叙述语言典雅凝重,不乏口语和地域性特点;大量情境中

11

的对话使情节内容更为曲折丰富,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D.小说讲述市场竞争中“一汤陈”兴衰重振的故事,情节反转、补叙手法使内容平中显奇,结句的“留白”之谜,更是奇中见巧、饶有余味。

(2)联系全文概括分析“瓜脸女子”的形象特点。

(3)小说叙事写人,多处运用正反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鉴赏。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刀锋战士 衡德宏

余波是一位八路军战士,原本负责反战同盟中日军士兵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这天接到命令,赶到日寇盘距的城市,从事地下工作。

这天余波接收到密电码:明日午后两点,在灵应禅寺大雄宝殿与我党地下人员接头,他叫“深谷”,你的任务是取回“深谷”手中的重要情报。

第二天午后两点,大雄宝殿里香烟缭绕,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香客们人头攒动。这里热闹又不失幽静,倒是接头的好地方。化妆成香客的余波正想着,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心头顿时一凛!

就在这时,佛祖面前的蒲团上跪下一人。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声音不高也不低地虔诚祈祷:“佛祖啊,我外婆病了,外公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他们吧!”

来不及多考虑了,余波当即在中年男人旁边的蒲团上跪下,并不看那人一眼,面对佛祖祈祷的声音同样不高也不低,刚好让他听到:“佛祖啊,我家猪病了,牛也

12

病了,求求佛祖保佑它们吧!”

余波祈祷完头也不回,掉头就走,一直走到一间幽静无人的偏殿内。不出所料,那精瘦的中年人跟了进来,因为刚才两人的祈祷词即为接头暗语。男人伸出手说:“我是深谷!”

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可现在不是诉说的时候,只回应了一句:“我是剃刀。情报呢?”

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但他摇摇头,低声说:“情报在我身上,但不能交给你,我得亲手交给你的上线。这是刚刚接到的命令,因为队伍中出现了叛徒,上级指示必须减少传递环节!事关重大,绝不能耽搁,请立即带我去!”

难怪刚才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余波说道:“行,跟我来!”

余波当即就往外走,身后深谷不远不近地跟着。当来到大雄宝殿外空旷的,大院里时,刚才那种危险的第六感再次袭来,并且压迫感极强。余波蹲下身佯装系鞋带,眼波一扫,四面八方有几个精干的人正从香客中慢慢逼近。再猛一回头,正看到深谷跟在后面,一脸的深不可测,但没有紧张之色。两人眼光一触即分。

此时余波身边全是香客,电光火石间,突然一声脆响,随即有人大叫一声,人多声杂,也不知叫的什么,但余波看到那几个精干的人忽然趴到了地上,动作迅捷,绝对训练有素!

余波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但转瞬即逝,忙迈步来到寺庙外。身后深谷还是不远不近地跟着,余波不用看也知道,深谷的身后依旧跟着那几个精干的人。

13

这时恰好有个卖零食的小贩打眼前经过,余波忙叫住他,掏钱买了一包花生。刚走两步,回头一瞧,那可怜的小贩已被两人一把拖到了旁边,这两人正是跟踪者,而深谷恍若未见。

余波继续往前走,领着深谷左一弯右一绕的,其间到一家书店买了一本书,还叫住一个卖香烟的小贩买了一包烟,不用说书店老板伙计和卖香烟的小贩也被身后跟踪的人严加审讯一番,他们这是怀疑那三位做生意的是余波的同伙,怕余波借机传递情报。不过余波知道,他们肯定一无所获。

在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前,余波终于停下了脚步,再一回头,示意深谷稍停一下再进来,而不远处跟踪的人一闪即逝。然后余波推开门走了进去。

过了片刻深谷不见余波出来叫他,忙大步进去,却见偌大的院子内空无一人。这时身后一直跟着的人冲了进来,四下一搜,不好,还有一个小小的后门,余波人不见了。

几个人一起惊叫起来,他们说的竟是日语!刚要冲出那个后门追余波,“轰”的一声,脚下突然惊天动地般爆炸起来……

在一处秘密场所,上级问余波:“剃刀同志,我们从另一条暗线得知,正如你所料,叛变的正是深谷,你是怎么知道的?”

余波说:“当我在大雄宝殿外觉察到有人跟踪时,意外发现深谷一点也不意外,我就知道不妙,但还不能确定,说不定那些人还是我们的同志。就在这时香客中估计有调皮的小孩燃着了一个鞭炮,我灵机一动,大喊了一声‘卧倒’.香客们倒是纹丝不动,可跟踪的人趴下一大片,我这时才确定他们是日本特工,深谷有问题。”

14

上级听了有些不解:“为什么可以确定?”

余波一笑:“因为我是用日语喊的,不要忘了我曾在反战同盟中工作过。”

上级一脸赞许,余波继续说:“而当我在路上先后买了零食、书本和一包烟后,我注意到这三个生意人全被日本特务拖到一旁严加审讯,其间身后的深谷对这一切视若未见,这不是一名我党地下工作者应有的反应。这下终于可以确认,他叛变了,日本特工是他带来的。”

上级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又是怎么通知同志们设下埋伏的?”

余波说:“那三个生意人中的一个确实是我们的同志,当我买东西时,我把钞票折叠了四个角给他,这就意味着我遇到了危险,并将去那个我们早就约定好的四合院。他收到钞票后明白了我的意思,再发出信号通知他的下线,一个手势就足够了,他们再火速埋下炸药,并伺机引爆。”

余波最后说:“我不能说出那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这是纪律。”

上级吐口气,感慨地说:“是啊,在鬼子的心脏里,有多少我们的同志日日夜夜行走在刀锋上啊!我们要向跟你一样无畏的刀锋战士,致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刀锋战士”为题,有点明人物身份,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

15

小说主题的作用。

B.“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嗅到危险”“危险的第六感再次袭来”,使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C.小说主要用旁观者视角讲故事,但也有视角的转换。“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就是亲历者余波的视角。

D.小说最后设置余波不说出哪一位生意人是我们的同志的情节,目的是表明在恐怖弥漫的环境中,上级也不能完全信任。

(2)请结合文本,概括归纳余波的形象。

(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锻造英雄 于心亮

村前有座山,名叫金山。我问爹,山为什么叫金山?爹说:传说山里有金子。我看着满山光秃的石头,问金子在哪儿?爹微笑着说:世上许多东西,不能看外表,要看内里……我将一块石头扔向远方,心想山里要是真有金子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受穷了!

随着几声炮响,把沉寂的大山给惊动了。爹高兴地跑回家:“太好了,山里真的有金子啊!”我也很高兴,跳着高儿喊:“爹,赶紧去挖吧,咱们要发财了!”我爹兴奋的脸上都要开花儿了,他说:“嗯,我要去挖金子,等有钱了,我要带你满世界去转转!”

16

我爹当上了矿工,去挖金子,一起去的,有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他们坐上矿车,“轰隆隆”开进大山里去了。我们想象着爹能挖到金子,浑身都金灿灿的。

从爹进入大山里,我们就觉得这一天好漫长,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了,终于见到爹从矿山里出来了。我们飞跑向爹,大声喊着:“爹,挖到金子了吗?”

爹开心地抱着我,说:挖到啦,挖到啦!我说在哪儿,我瞧瞧!爹笑着说:“挖到要送给国家啊,哪能自己留着呢?”我沮丧极了:“那还挖什么劲呢?”爹就拍一下我的脑袋:“傻小子!”

就这样,爹每天都去挖金子。可金子到底什么样儿,我从来也没见过。

我问红星,问满囤,问国柱……他们也都没见过什么是金子。

但我们每天都看着爹从家里出门,然后迎着太阳坐上矿车,轰隆隆地开进矿山里去。然后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爹再轰隆隆地从矿山里出来……我们喊:“爹,你回来啦!”

可是有一天,我爹是被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从矿山里抬出来的。我飞跑过去喊:“爹,你挖到金子了吗?”爹浑身是血,他紧抱着我:“儿啊,你就是爹的金子!”

爹的腿断了,是被矿井掉落的石头砸断的。爹把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使劲推开,他的腿就断了。断了腿的爹成了英雄,成了英雄的爹再就不用下矿井了……

爹成了看管员,矿料一车又一车运来,他都在本子上记着。爹说这些矿料里含着金子,粉碎以后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就把金子给提炼出来了……

17

我很为爹感到骄傲,许多人也都敬佩我爹,看到我爹,老远就打招呼,过来套近乎,说要请我爹吃饭,还要送我爹东西。我爹跟人家打招呼,跟人家微笑,却偏就不肯吃人家的饭,不肯拿人家的东西。我爹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亏心的事儿我不干!”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人搭理我爹了。他们说我爹是个傻蛋,断了腿活该!

我听了很伤心。可更让我伤心的是红星、满囤、国柱他们,不仅疏远我,还说:我们的爹也都被石头擦伤过,凭什么他们累死累活还要下矿井,而你爹却清清闲闲享清福?

于是我心里就充满了怨怼。当我爹要抱我的时候,我狠狠推开他:“你为什么要救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你为什么要死死看管着那些矿料堆?爹,你简直是世界上第一号大傻瓜!”

我看到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它们一块接一块沉重地砸向了爹的头,砸向了爹的肩膀,砸向了爹的腰杆,砸向了爹的腿脚……爹疼得浑身都紧缩起来,他颤抖地指着我说:“儿啊,你怎么能这样说,你是我儿吗?”

我是爹的儿子,当我看见爹沉默着坐到门槛上,看见爹眼望着村外的大山,看见爹在黑暗里吧嗒一口吧嗒一口抽烟的时候……我心里就后悔了,我想跟我爹说声对不起,我想走到爹跟前儿帮他揉揉受过伤的瘸腿,但我爹却站起身,一瘸一拐地出门走了。

我朝迎着黑暗走去的爹喊:“爹——!”

爹朝我挥挥手,我看到一汪儿笑涌现在爹的嘴角,我就知道爹原谅我了。

18

爹说:“值完班,我就回来了。”

我像爹一样坐在门槛上,我眼望着夜色里黑黢黢的大山,想着爹在夜晚里值班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孤单?

我匆匆奔跑在夜色里,我要陪爹看管矿料堆,爹说过,那是大家伙儿冒着危险一点一点开采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看管着……我看到几个人在跟我爹说话:“这是咱们冒着生命危险开采出来的,流了许多汗,出了许多血,现在只是拿一点点,难道不应该吗?”

我认出了那是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他们在跟我爹说话。

我爹守在矿料堆前,他看上去像一座山。我爹说:“咱们出了汗,流了血,但咱们吃得香,睡得安,因为咱们没做亏心事儿。今天有我在,我就不会让你们变得吃不香,睡不安!”

我也在!我大声喊着跑过去。我喊:“爹,我来啦!”

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他们在夜色里沉默良久,过来摸摸我的头,拍拍我爹的肩膀,然后重重一跺脚,像丢下什么负累似地离开了。我问爹:“他们还会来吗?”

我爹说:“不会的。我爹说:儿子,今晚,你是英雄!”

我爹还说:“他们几个,也是英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9

A.文中说村前有座金山,传说山里有金子,爹又说“我”是他的“金子”,文中的这些“金子”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B.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既有传神的对话描写,又有人物心理描写,把主人公和次要人物都刻画得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C.文中红星的爹等人作为群体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对突出我“爹”的性格,烘托“爹”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D.文章结尾我问爹,红星的爹等人会不会回来,爹说不会,一是为了安慰我,二是相信自己的坚守使得他们不会再来。

(2)本文的情节安排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的题目为“锻造英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英雄”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1)D.从文中最后一段可知“小姑娘”来到公司的真正原因是她要加入到公司捐资助学的行列,一起担起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为了报恩。

(2)长相甜美,彬彬有礼。公司来了一个新人,还是个美女。养眼的小姑娘,彬彬有礼,还一脸的羞赧。

自立自强。“小姑娘”家境贫困,却能战胜困难,考取名牌大学。

知恩图报。“小姑娘”牢牢记住资助过的“我”和“李部长”,毕业后又回到我

20

们公司,体现她知恩图报。

有社会担当。“小姑娘”从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到资助过她的公司实习,并加入公司捐资助学的行列,一起担起社会责任,体现她的社会责任感。

(3)

从主旨上:以小见大“芬芳桃李”即桃李满天下,能体现善举应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主旨(1)从人物形象上:“小姑娘”是一个人美心善,有担当的人她毕业后加入公司捐资助学的行列,一起担起社会责任,将善举传递,芬芳桃李(2)从内容上:文章是围绕“小姑娘”为什么会来到公司实习这个疑问展开,最后解开这个疑问,她的到来是将公司的爱心行动传承下去,犹如“芬芳桃李”,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得到帮助(3)从表达效果上:小场景冠以大题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有艺术感染力

2.(1)B.“讲义气”错误;文中并没有表现老周讲义气的性格特点。

(2)工艺精良,造型古朴,质材上乘,价值不菲。含义丰富,寄寓着老师对老周的开导与期望。以物明志,警醒老周为官公道,清廉自持。

(3)前文写老周因排名之事而送老师笔挂,结尾郑嵘问到排名,照应前文,结构严谨。老周并不直接说出答案,引发读者思考。老周的回答中强调“吉运”,突出了主题。结尾老周的回答表现了老周对名词的淡然,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丰富了人物形象。

3.(1)C.对语言特色和情节安排的理解有误。首先,将叙述语言判断为“典雅凝重”不妥,本文叙述语言应是通俗简洁;其次文中人物的对话尽管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定场合,不过尚未达到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的程度;另外,情节曲折丰富也言过

21

其实。

(2)①诚实友善。如跟陈八碗坦言自己的家境、打工缘由及鱼头汤鲜美的奥秘;体惜老板困境,毅然点菜上饭,让老板开张;笑脸待人,嘴巴爽甜。②勤快能干。初到小店,即主动帮助老板洗菜、切菜、端菜;见店子生意萧条,便热情推荐“鱼头汤”,暗地加入秘方,使店子生意日益兴隆。③知恩图报。老板给她加工钱,她说老板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儿子刚进北京读书,便特地上门答谢店老板几年前的帮助;“一汤陈”重新开业。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

(3)①以裕后街众多吃饭的馆店、好吃的菜肴,以及“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的口头禅,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②以祖上传承下来有头有脸的“陈八碗”的衰落,反面衬托“一汤陈”的兴起隆盛,对比鲜明;③以陈八碗的儿子替代陈八碗,辞掉瓜脸女子,经营小店失败乃至关门,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④以陈八碗及其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

4.(1)D.“上级也不能完全信任”错,文章最后一段“余波最后说:‘我不能说出那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这是纪律’”这一情节表现余波严守组织纪律的性格特征。(2)①谨慎警惕,对敌斗争经验丰富。

②机智灵活,处理危机果断淡定。

③勇敢无畏,面对危险毫不退缩。

④严守纪律,力保组织成员安全。

(3)①设置悬念,陡生波澜。余波接头时感受到危险气息隐隐飘来,使气氛趋于紧

22

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伏笔照应。小说开篇对余波的介绍,既点明了他的身份,也为下文写他用日语喊出“卧倒”的情节埋下伏笔。

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深谷“一脸的深不可测,但没有紧张之色”;小贩被跟踪者拖到旁边,“深谷恍若未见”,已经预示深谷叛徒的身份。

④留白。文章没有交代谁是自己的同志,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5.(1) D项,“一是为了安慰我,二是相信自己的坚守使得他们不会再来”理解不全面,从“我爹说:儿子,今晚,你是英雄”可见,爹并不仅仅是为了安慰“我”,而是认为“我”的英雄行为震撼了他们,让他们不会再来;“我爹还说:他们几个,也是英雄”更可见,爹认为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以后将会做守护国家财产的“英雄”,因而不会来。

(2)(1)线索分明:以金子和“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叙事清晰,情节井然。(2)伏笔照应自然:文章开篇写“爹微笑着说:世上许多东西,不能看外表,要看内里……”下文写的正是这些平凡人内心世界的光辉。(3)情节波澜起伏。情节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化,引人人胜。(4)篇末点题。结尾明确了“英雄”,让读者见证了英雄的成长历程,丰富了英雄的内涵。(5)视角独特。以第一人称和儿童视角叙事,灵活自然,充满童趣。

(3)(1)是心怀家国的人。爹关爱家庭疼爱孩子,视孩子为“金子”,视冒着生命危险挖到的矿藏为国家的财产。(2)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的人。爹在矿井下为救助工友,砸断了腿,作看管员,不接受别人的吃请,不接受别人的东西。(3)是不断觉悟,不断成长的平凡人。我在父亲的影响下,走向成熟,理解支持敬佩父亲;工友

23

们也深受影响,能丢下心灵的负累,成为平凡的英雄。(或从“父亲”“我”“工友”三个角度概括分析:舍己救人,心怀家国;不断觉悟,不断成长;摆脱负累,不断自省)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