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自2008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加快由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型升级,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加,旅游接待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海南省游客人数逾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9.62亿元,同比增长16.97%。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7.7%,以旅游业为龙首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7%,这一比例还呈逐年增长趋势。旅游业对海南经济发展得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以后,海南的会展经济发展愈加成熟。每一年数千个大小会议在海南成功举办,包括各种年会、交流会和研讨会等,海南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议中心,会议旅游俨然成为海南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在海南举行的一系列重大赛事对海南旅游的宣传促销效果十分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海南接连举办世界小姐(先生)大赛、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和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目光的焦点,世界名流纷纷驻足海南,境外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南,海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2017年11月底,全省接待旅游人数601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过夜人数达到4959.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860.05万人次,增长12.0%;接待入境旅游者99.14万人次,增长53.6%。旅游总收入7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8.65亿元,增长20.6%;入境旅游收入40.75亿元,增长116.6%。
二、旅游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业
海南省的经济结构特殊,旅游业是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侧重于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国际游客和高端客源呈高速增长趋势,散客游比重超过团队游,高品质纯玩团多于普通观光团。旅游相关出行在交通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化要求日益提高,日常监管日趋精细化,旅游者对出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十二五”时期,海南交通运输行业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为中心,积极推进公路水路协调发展,大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公路水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1亿元,其中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88.0亿元,水运累计完成投资173.0亿元,
分别是“十一五”期间投资的2.0倍和3.0倍。
公路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一是环岛高速公路实现全线贯通,三亚绕城、海口至屯昌、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琼中至乐东、文昌至博鳌、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依次开工建设,环岛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海口至文昌高速公路顺利完成提升改造;二是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规模、技术等级,完成国道G223、国道G224、国道G225、省道S202云文线、省道S305大本线等一批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建成洋浦大桥、清澜大桥等一批跨海跨河大桥;三是开创旅游公路建设先河,建成文昌东郊至龙楼、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昌江棋子湾等旅游公路;四是加快重要出入口公路建设,推进东方工业园区出口路二期工程、新兴至红岗出口路等出入口公路建设,重要园区、港口及城市的交通出口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860公里,相比“十一五”末增加5624公里。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村道支干相联、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的公路网格局,极大地方便了赴海南旅游游客岛内的出行。
全省“四方五港”格局进一步完善,水路交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全省新增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6个,新增通过能力5695万吨。截止201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散杂货通过能力1.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1万TEU/年。201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万TEU,完成滚装车辆吞吐量342万标辆。“十二五”期开工建设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重点推进了集装箱、原油储备、石油化工、国际邮轮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其中,洋浦港小铲滩起步工程、海南液化天然气(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洋浦莲花山临港石化物流园码头工程、海南炼化码头改扩建工程、国投孚宝洋浦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中油深南液化天然气储备库及配套码头工程、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码头项目、洋浦港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工程、洋浦成品油保税库项目码头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启动海口港马村港区、新海港区和洋浦港神头
港区等一批新港区的开发建设,海口港秀英港区散杂货和客滚运输功能开始逐步转移,全省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为临港工业发展、老港区的调整和转移提供了空间,为沿海港口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四方五港”格局的逐渐形成,水路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省内各大旅行社开通海南直达国内国际的多条游轮航线,进一步丰富游客来海南旅游的出行方式。同时,水路货运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各种类型的物资通过琼州海峡进出岛内,整体提升海南全省的物资保障能力,以满足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游客的需求。
2航空客运发展迅猛
近年来,海南省航空运输续快速发展,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2.3%。2016年,全省航空旅客吞吐量为3617万人次,同比增长11.8%。近五年,海南省航空运量平均增速为12.08%。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分析,这种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海口美兰机场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8%。近五年,平均增速为13.2%,增速明显加快。2017年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2200万人次。三亚凤凰机场同样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7.77%。近五年,平均增速为10.91%。2017年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900万人次。
对于海南这个严重依赖岛外客源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而言,航空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咽喉,无论对运送客源,还是向岛外客源地营销旅游产品,都至关重要。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将突破4000万人次,客观的说明海南航空交通已全面打开,由此迈入了航空旅游新时代。
3酒店及餐饮行业
截至2017年11月底,海南全省共有挂牌星级酒店1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6家,四星级酒店41家,三星级酒店58家。旅游饭店和社会旅馆累计接待过夜游客4959.19万人次,同期对比增长12.6%。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酒店及餐饮行业的支持,食和住是游客出行中的基本需求,只有在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才有可能满足他们对景点和娱乐的需求。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频频爆出海南旅游市场宰客乱象,尤其是在三亚旅游市场。使得外地游客对海南酒店及餐饮行业印象极差。现通过海南省酒店与餐饮协会和海南省其他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已经初步杜绝了类似宰客现象,使得游客在海南旅游的吃住得到保障,经过2016年春节黄金周和2017年国庆黄金周的市场调研,游客对于赴海南旅游的满意度达到预期目标。
4旅游景点与旅行社
目前,海南全省共有54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9家2椰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和371家各类旅行社。所有景区中以蜈支洲岛、南山文化、大小洞天、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分界洲岛、槟榔谷黎苗文化这6个5A级景区最为著名,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371家旅行社遍布省内各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服务。
三、发展优势与劣势
1发展优势
(1)滨海旅游资源优势
海南省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与国内同类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气候条件优越。海南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因受海洋影响明显,气候优势明显。全年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26℃,月最高平均温度25℃~28℃,月最低平均气温在10℃以上。光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2500 h,年晴日在300日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 mm。二是滨海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族风情浓郁。海南省不仅拥有得天独厚、广泛分布且各具特色的“3S”旅游资源,而且拥有国内唯一的热带山地旅游资源、热带温泉旅游资源、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热带岛屿文化旅游资源。另外,海南省还生活着黎族、苗族、壮族和回族等36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风俗习惯,特色鲜明,风情浓郁。三是滨海旅游活动空间广阔,资源组合合理。海南省不仅管辖4点5万km 的 陆地,管辖范围内更有200万km 的海洋。同时,不同类型的滨海旅游资源为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多样选择,东线和西线滨海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部和北部滨海旅游资源各有优势,并且东西南北中的滨海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和照应性。
(2)客源市场优势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部,位于东南亚经济圈内,西临北部湾,南濒东南亚各国,北望台湾,处于西太平洋的中心,是国际海运的必经之道。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海南省在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客源丰富。从海南省旅游客源结构分析,海南省滨海旅游客源主要分为3部分:国外、港澳台地区和内地游客。从地域划分来看,海南省国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韩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泰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另外, 由于地缘关系,港澳台同胞在海南旅游客源中所占比例较高。就国内客源市场来说, 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以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为主。
(3)机遇和政府政策优势
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先导和支柱的产业地位,受到海南省各级政府的重视。一系列战略和规划的实施以及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海南省具有“三低” 即低税率、地价、劳酬和“三自由” 即资金、物资、人员流动自由的有利条件。其次,免签证和落地签证政策的相继实施以及国内外滨海旅游区域合作的积极合作也给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再次,游轮经济、国际赛事、会议和旅游节庆的举办以及“海上大省” 战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发展劣势
(1)文化要素方面建设不足
海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和深度的文化性开发。海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旅游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大多数旅游产品的开放是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主要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海岛生态、热带雨林等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较少。
(2)旅游服务信息化不健全
旅游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旅游网站、电子商务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智能化等初级领域。网络营销也缺乏技术支持,成熟的新型旅游电子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的好的企业几乎没有。
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旅游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
(3)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低
在政府层面上,目前海南省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是海南省商务厅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处,但旅游行业的管理在旅游委,这造成了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的乏力。另外,旅游服务贸易的管理方式上也相对滞后,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企业层面上,海南旅游服务企业规模小,无法产生规模效益,跨国经营程度低,尚未形成较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在旅游饭店、旅游救援等其他产业要素上,基本没有跨国经营的步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在培养和引进的规模及质量上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4)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利用不足
为了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了很多优惠和试验性的政策,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行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型彩票”;“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等等,海南旅游服务相关方面在利用政策方面还应该更放开,可以借鉴深圳政府对于国家支持深圳特区建设特殊政策的使用方式,将政策的效用发挥达到最大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