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讲故事稿

2023-07-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句诺言,一生守候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敬队礼)我今天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一句诺言,一生守候》。

在遥远的新疆天山深处,有一个偏远的地方叫乔尔玛。这里,大雪常年覆盖着一条路,无论雪下得多大,每天这个时候,陈俊贵老人都要到这条路上走一走。因为/这条路上的积雪/埋藏着一个/让他永远无法了却心结的故事。

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万余名官兵/为了造福全疆,披风冒雪,扎根天山,开铸独库公路。那时候,年仅18岁的新兵陈俊贵也来到了天山。就在他报到后的第38天,一场特大暴风雪把施工的两个营彻底围困。粮食短缺,通讯断绝。而送信的艰巨任务/就交给了陈俊贵所在的班。揣着最后的20来个馒头,班长带着陈俊贵和另外2名战士一头扎进了零下20度的暴风雪中。雪越下越大,饥饿、寒冷吞噬着战士们虚弱的身体。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陈俊贵哭着恳求班长,把馒头分成4分,每人吃一小口。但班长呵斥道:你必须吃下去,走出雪山,为部队争取救援时间....陈俊贵含着热泪/吃下了最后一个馒头。天山上无情的暴风雪/见证了这真挚的战友情和兄弟情。班长和战友们陆续牺牲了,不知连爬带滚走了多久,陈俊贵最终被附近的哈萨克牧民救起,帮助他们传递了团部指令,被困部队终于成功获救!

在接受了4年冻伤治疗后,陈俊贵复员回到辽宁老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去我老家,代我看看父母。因为和班长仅仅相处了38天,陈俊贵不知道班长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这一守,就是20个年头。为了养活全家人,

陈俊贵带着妻子在大山里开荒种地,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20多年里,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为战友们的墓地清理枯枝杂草、挖沟排水,陪伴班长和战友们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20年---他从未停止过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有一天,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了班长老家在湖北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怀着急切的心情奔赴罗田县,却得知班长父母都已去世。陈俊贵在班长父母的坟前长跪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班长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现在,陈俊贵已将班长的骨灰从新源县移到乔尔玛烈士陵园安葬,并担任了陵园的管理员。他说:“我现在/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一句诺言,一生守候。同学们,陈俊贵的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也许此刻,我们大家的心情同样心潮澎湃,同样万千感慨,也许此刻,我们大家的心里跳动的是同样的音符:“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守住心灵/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战士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这是中央电视台/对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陈俊贵的真实写照!

合上《奋发向上》这本书,我掩卷沉思…陈俊贵的感人事迹/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岁月漫漫,情意切切…如今已是满天白发的陈俊贵老人/在天山公路/独自守望的坚定身影,正如一面道德的旗帜,温暖着这个时代的心房,指引着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吧!以陈俊贵为榜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沐浴下,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做一名爱国、诚信、友善的好少年;就让陈俊贵老人的光辉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永远助力我们前进----向前进!

谢谢大家!(鞠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