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
【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在线教育模式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并对不同的在线教育技术进行了优劣势分析,指出了SPOC教学模式是最适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环境在线教育模式.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17(000)021 【总页数】2页(P32-3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育技术;SPOC教学模式;适用性 【作 者】张翔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1 【正文语种】中 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不但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但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及30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只强调了学生对既定知识的识记、分析、论证等理性认知活动,将概念化、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条目与论证体系贯穿于课堂始终,课堂最终变成了压抑与枯燥的知识训练场所。这当然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然却过分强化了其政治性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
的内在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们变成知识和理性的工具,成为了知识的复制器,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动力,造成了学习体验不佳与学习效果不强的现实状况,使本应充满生命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为了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提升其实效性,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自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在寻求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基本上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前“填鸭式”的“第一种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近乎强制式地灌输教科书内容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在线教育学习模式开始蓬勃发展,“MOOC”、“SPOC”、“Meta-MOOC”、“Mobil-MOOC”、“MOOL”、“DOCC”、“PMOOC”、“MOOR” 等相继开始出现,每一类都代表着一种典型学习模式,根据其内涵可分为:自主学习类、混合学习类、混合实验类、协作学习类和研究性学习类(见表1)。五种不同的课程类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认为脱离学生关注点和行为特征的方式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教学围绕相应的学习环境展开;更加关注学习中具体的、非结构性的知识层面,尽量避免出现知识“碎片化”现象,着重培养学生实现“感性具体→抽象→思维具体”的认知过程,以达到对事物全面的真理性的认识,这符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 J.)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即“以直觉思维为主的创造性问题的学习,即把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教育的首要目标”。)
如按照对能力培养程度的强弱进行排列组合,会呈现出从MOOC/SPOC→Meta-MOOC/DLMOOC→MOOL→DOCC/PMOOC→MOOR的层次(见图1)。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存在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单纯说哪种更好或哪种最佳,只能说哪种最
适合某类现实环境。从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现状来看,本文认为SPOC教学模式可能更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环境。
我国自99年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能力普通的学生大量涌入,虽然研究表明普通学生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其能力,从而提高其整体收益率,符合“帕累托改进”,但教育方式必须因材施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再次,我国学生大多数都深受工具教育论的影响,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是在家长与老师的陪伴与监督下成长起来的,如放任自流,学习就会毫无计划性,毫无规范性,自由散漫,偏离教学目标;对学习内容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遑论深度,根本无法完成高等教育认知、接受、分析、综合、思考、总结、内化的过程。 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综合的实践能力;在自行探索问题时,自我约束力弱,学习效率低下,易气馁易放弃;缺乏创新精神,无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因而我国高等教育并不适合大规模、大范围的直接采用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关注度较高的在线学习模式,如:上文所提到的Meta-MOOC/DLMOOC、MOOL、DOCC/PMOOC、MOOR等方式;也不适合脱离传统课堂的、完全放任自流的、高辍课率与低完成率的MOOC这种在线自主学习模式,更需要的是一种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深度融合的学习模式,SPOC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就显得极为适合,它能够实现网上与网下课程的优势互补,既利用MOOC的优秀资源,又强调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结合,以促进混合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具体来说,这种“小而精”的在线学习模式可以真正平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小众性特点,会使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让学生享受有区别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性更强的定制课程;使小众群体间互动性更强、粘度更高,从而提升课程的完课率。其次私密性的特点,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紧迫感与责任感,可更好地刺激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所占据的稀缺资源,保持良好的课程
参与度。再次教师会成为课堂教学的掌控者,成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解决其它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教学指导,解决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与逻辑性问题,保障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多元化,但也更为严格,对纪律要求更强,对态度要求更高,增加了在课堂之后对课程的投入时间,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约束力。
正如列宁所言:“世界不会等待人,人必须用行动满足自己”。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是紧跟时代发展的,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战场,也必然要主动利用SPOC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来赢得最佳的发展良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更具科学性、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与说服力的教学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情感认同感、思想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从自发→自信→自觉地深化,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树人立德的根本任务,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诚然SPOC教学模式也不是一种万能的灵丹妙药,不能将其奉若神明,因为任何教育手段具有的都是辅助性功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我们也不必拘泥于任何教学模式,而是要关注如何利用新的手段与方式去实现其终极目标,让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这才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献】
[1]徐蓉.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优化[J].课程教育,2014年5月:57-6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5
[3]稻川三郎.第三种课堂教学——培养会学习的学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7.
[4]杰罗姆·西摩·布鲁纳著,邵增珍译,王承绪校.教学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60:12.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的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2月第35卷第1期:92-93.
[6]赵艳波.“慕课”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年1月2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