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的教育观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了体育中包含的德育、智育、美育,总结了体育具有培养道德认识和信念,促进人的社会化,完善个性,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课程安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育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战争,到传教士的宗教活动,再到经济大门刚刚打开时的商业活动,“体育”一词慢慢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代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与扩大化,体育活动逐渐成为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的一段佳话。社会越进步,体育越发展。
1体育的德育功能
本文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北宋时期,司马光曾有过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学校教育中,“三育”之首便是德育,可見德是关键,是重中之重的,体育活动中的德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道德认识和信念
体育活动的起源是游戏,游戏有其特定的规则,每个人都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你的游戏伙伴,体育活动的规则性更加突出,尤其是竞技体育,其详细、全面的规则使得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公平的完成比赛。学校体育中,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都会时常参与这样的或者那样的竞技比赛,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接受公平的法规,进行公平的比赛,潜移默化的形成守纪,公平,民主,尊重他人,与人合作的道德认识和信念。
1.2促进人的社会化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对人的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活动从微观上来说相当于是对社会生活的模拟和微缩,体育活动通过动作经验改造,情绪经验改造,品质经验改造,适应能力改造,行为改造。长期、规范的体育活动使其举手投足之间显得落落大方,温文尔雅,同时具备了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提;长期的体育锻炼在帮助人释放压力的同时,也教会我们
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在体育活动时养成的好的道德认识和信念也会带到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通过运动,人们可以产生良好的应激反应,而且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在此过程中,人们慢慢学会了适应和调整;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个运动员都会被裁判和观众关注,只有那些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否则,即使你获得比赛的胜利也无人为你喝彩。
体育对于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体育,促使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睦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并将这种习惯带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1.3完善个性、锻炼意志
意志力是一个人拥有确定目标后,通过各种行为,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的面世,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双脚,之前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现在都可以依靠各种工具来完成。不仅如此,各种思潮的融合使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意志力严重缺失。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努力拼搏,不畏强敌,争金夺银;某些残疾人运动员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甚至能与正常的高水平运动员站在了同一个田径场一决高下;“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从潜意识里培养了我们的意志品质。意志力的培养不仅仅通过看和听的方式,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帮助那些自卑、胆小、内向的学生切身参与到锻炼当中,久而久之可以培养他们乐观通达,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品质。
2体育的智育功能
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便有“六艺”之教,而后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和宋代的“程朱理学”这些与传统儒家观点紧密相联的教育内容。近现代,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育的智育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同样可以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灵敏性,改善运动感知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改善运动记忆,提高运动观察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不均衡,易兴奋,灵活性高,学习动作时容易建立条件发射,但是活泼性高,注意力不集中,学得快,忘得快,易疲劳。在组织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要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有适当的间歇。
2.2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半边,还控制着说话、写字、逻辑、推理、科研和数学能力。相反,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并且与想象力、空间感知、面容识别、艺术和音乐能力有关。
大多数人平时都惯用右手,大脑左半球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而右半球的功能还有待发掘,事实证明,右脑的功能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更加密切,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表象训练,比赛模拟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心理暗示训练,音乐放松训练等方法开发学生大脑右半球功能,通过身体活动,改善学生运动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体育的美育功能
学校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的代表作之一《美育书简》一书,第一次在美学历史上提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美育理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一条便是美感教育,“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旅游美。
运动项目中有很多是展现动作艺术和技术美的项目,比如,体操中的旋转,翻腾,踏跳,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合适角度的“压水花”技术,艺术体操中展现身体的柔韧美和曲线美。田径运动中背越式跳高完美的空中姿势,学生通过观看比赛视频,听老师挂图讲解和观察老师标准、优美的示范等方式学习相关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审美能力,塑造健美形体和体态,提高自信心,使学生乐意展现身体美,运动美。
学校体育中加入美育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体育不仅有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改善形体、体姿,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具有促进智力发展,促进优良品德发展,和培养审美情趣的功能。
德育、智育、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根本,是前提,德育是关键,智育是基础,美育是提高,他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辅相成,对彼此都有积极地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