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企业目标,从而制定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进而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实现企业目标和人力资源目标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它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即根据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3.雇主品牌: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是继企业形象品牌、产品品牌之后的第三种品牌,它是以雇主为主体,以核心雇员为载体,以为雇员提供优质与特色服务为基础,旨在建立良好的雇主形象,提高雇主品牌在人才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汇聚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性品牌建设。
4.评价:对价值、重要性以及地位进行估计并提出专家性的判断。对质量、规模、数量以及其他特征进行估计与判断。
5.控制:实施限制性或者指导性的影响,检验,克制,将故障和后果限制在无伤大雅的程度上。
6.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与控制:是一个有机关联、相互协调与互动的功能系统。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和控制系统能够高速有效的运转,可以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提供客观、准确的反馈信息和动力信息,从而保障整个人力资源规划过程的良性实施。
简答
1.人力资源规划的一般过程:①环境分析②制定人力资源战略③进行人力资源供给和需要预测④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⑤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⑥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评价与控制。
2.人力资源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①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②SWOT分析法(内部化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③对环境不确定的分析和处理(内部战略、外部战略)④波特的竞争环境五因素分析法(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用户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
3.人力资源战略形成的影响因素:(1)外部影响因素①经济环境②行业环境③制度和法律因素④技术因素⑤劳动力市场分析⑥工会因素(2)内部影响因素①企业战略②组织结构③企业发展阶段④企业文化。
4.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①建立在雇主—员工交换关系基础上的人力资源战略(奥斯特曼:技能战略、第二种战略、产业战略、工资化战略。贝荣和克瑞普斯:内部劳动力市场战略、高承若战略、混合战略)②建立在雇主监督、控制员工绩效基础上的人力资源战略(诱导战略、投资战略、参与战略)③综合模式(承若战略、家长式战略、自由战略、次级战略)。
5.雇主品牌的价值:①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②带来丰厚的财务回报③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④降低企业人力成本⑤帮助组织找到符合组织价值的人才,减少雇佣双方的适配性风险。
6.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①与波特的竞争战略相匹配的三种人力资源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②与迈尔斯和斯诺的企业战略协调的人力资源战略
(防御者战略、分析者战略、探索者战略)。
7.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过程:内容: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人力资源业务规划。过程:①调查分析准备阶段②进行供给和需求的预测阶段③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阶段④规划的评估和反馈阶段。
8.人力资源存量分析:①外部人力资源存量分析(外部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分析、外部人力资源的结构分析{性别、地区、城乡、质量}②内部人力资源存量分析(内部人力资源的数量类型年龄结构分析、工作流分析、岗位匹配分析、冗员分析、人力资源素质分析)。
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①定性预测法(零基预测法、自下而上预测法、德尔菲法驱动因素预测法)定量预测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比率分析法、计算机模拟预测法)。
10.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①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工会组织、法令法规)②内部环境(内部劳动力状况、员工志向偏好和兴趣的转变)。
11.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①接班人计划法②马尔科夫链预测分析③供给预测矩阵法④供给推动模型。
1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①市场调查预测方法(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群随机抽样、便利抽样)②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相关因素预测法。
13.人力资源规划编制的程序:①环境评估②设定目标与战略③拟定方案④实施与控制。
14.人力资源招聘任用计划:①招募规划(拟定招募计划、准备招募资料、确定招募途径)②甄选规划(程序:确定甄选日期、报名、资料审查、考试、面谈、体检、领导决定,方法:笔试、口试、现场操作测试、评价中心)③配置规划(职前训练、试用、考核、正式录用)。
15.培训需求分析:①组织分析②工作分析③人员分析。
16.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程序:①分析环境所带来的影响②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和能力,确立自己发展的目标和途径③拟定一套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践,并将产生的阶段性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并不断修正。
17.人力资源流动规划:晋升、调动、降职。
18.福利规划: 经济性福利措施、娱乐型福利措施、设施性福利措施。
19.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原则:①系统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目的性原则④发展性原则⑤协作性原则。
20.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路径:①创业阶段②成长阶段③成熟阶段④衰退阶段。
21.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步骤:①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②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评价③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预测④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匹配不平衡的调整⑤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监控。
22.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和控制的目的:①能有效的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的滚动实施②能有效地发现人力资源规划中的缺陷③能有效地将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无
缝隙衔接,形成良性互动④有助于显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成绩⑤有助于生成支持人力字眼管理决策的信息⑥有助于掌握人力资源的保值增值现状与发展趋势,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与利用。
23.人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的要求:客观性、一致性、协调性、可行性、有利性。
24.人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的过程:①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效益标准②衡量分析实际人力资源规划效益③定量定性评价实际人力资源规划效益状况④采取修正措施和应变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