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中“激励法”应用

2023-01-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中“激励法”的应用

摘 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想,最有效的方法是形成一个“激励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成功激励、竞赛激励、表现激励、榜样激励、情境激励、情感激励、赏识激励、荣誉激励等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关键词:教学 ; 激励机制 ; 激励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70-01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较重,是个体、身心两方面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学中,多运用激励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班主任工作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着眼点的,所以激励法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杠杆。 一、成功激励

所谓“成功激励”,不是把“后进生”看成不可救药,而是有意识的创造条件,根据量力性原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取得若干次的成功体验,树立其成功的自信心。我所教的班里曾经有一位“后进生”,在一次上课时,为活跃课堂气氛,我随机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全班只有他一个人答了上来,我当即给予肯定和鼓励。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同学一改往日的腼腆的毛病,主动回答问题,我都及时给予表扬。慢慢地,他的成绩赶了上来。由此可见,在教

学活动中,特别要注意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予衷恳而适当的肯定、表扬或者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原气”就会逐步恢复,学习积极性就会进一步的得到发挥。 二、竞赛激励

“逞强好胜”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也是初中生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运用“竞赛激励”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和荣誉感,使学生深刻认识竞赛对于个人、对集体的重大价值,认真做好赛前、赛中和赛后的教育和鼓励工作,特别要造成热烈的气氛,使参赛学生深切感到集体的期望和自身的重任。例如,去年在我校举行的“队列歌曲演唱”比赛中,我所带的班级获得校第一名,就是运用了“竞赛激励”的方法,以集体荣誉为动力,千方百计造成群体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赛观,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三、表现激励

希望表达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才能,这也是初中学生的一种社会需要,虽然他们在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但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力。许多初中生是非常爱表现自己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正确的理解和公正的评价他们,诚心爱护,“积极引导”。“表现激励”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适当地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表现自己,这样不仅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

四、榜样激励

我们经常运用榜样教育,而榜样的力量之所以是无穷的,这是因为榜样为仿效者树立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的可供比较、模仿的“参照物”和可供追求的目标。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又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恰当地运用“榜样激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办法。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考虑的是榜样的选择,榜样应该是可信、可亲、可比、可学的。反之,如果树立的学习榜样,是高不可攀,或者无从学起,则无法产生榜样效应。 五、情境激励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影响人。既然环境对学生有明显的熏陶感染作用,班主任就应该很好的优化环境,美化环境,来激励学生上进。周围环境,特别是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行为具有催化、点爆作用。作为班主任还应该根据班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布置相应的学习环境或思想环境,这样的氛围必然对学生的文明行为、学习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情感激励

我们可以多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努力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团结融洽的班级氛围。 其次我们还可以用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完成情感激励。 七、赏识激励

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一张奖状在一个无所谓的人的眼中只不过就是一张纸罢了,或者在一个成年人眼中也许并不重要,可是在一个学生的心目中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它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因为奖状可以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学习在激励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博览》上也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奖状的力量》。是关于后进生转化的例子,一张小小的奖状改变了一个学生。 批评一个人否定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这种方法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卑、自暴自弃。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用和蔼的语气去关心帮助他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

激励、唤醒和鼓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