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
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
********项目部
2011年3月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目 录
1、术语和符号 ............................................................................................................................... 2
1.1 术语 ................................................................................................................................................. 2 1.2 符号 ................................................................................................................................................. 3 1.3 术语简称 ......................................................................................................................................... 5
2、材料及锚具系统 ....................................................................................................................... 6
2.1 混凝土及钢筋 ................................................................................................................................. 6 2.2 锚具系统 ......................................................................................................................................... 6 2.3 管道 ................................................................................................................................................. 7
3、施工 ........................................................................................................................................... 8
3.1 一般规定 ......................................................................................................................................... 9 3.2 预应力钢筋材料、锚具、管道进场验收...................................................................................... 9 3.3 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安装 ............................................................................................................. 9 3.4 混凝土的浇筑 ................................................................................................................................. 10 3.5 施加预应力 ..................................................................................................................................... 11 3.6 孔道压浆 ......................................................................................................................................... 15 3.7 封锚 ................................................................................................................................................. 15
4、验收 ........................................................................................................................................... 16
4.1 一般规定 ......................................................................................................................................... 16 4.2 工序施工验收 ................................................................................................................................. 16 4.3 分项工程施工验收 ......................................................................................................................... 17
附录A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的锚具构造尺寸 ................................................ 19 附录B 张拉端锚具槽口及穴模参考尺寸 ................................................................................... 20 附录C 张拉端锚具槽口护罩和固定塞的构造尺寸 ................................................................... 21 附录D 二次张拉专用千斤顶、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 ............................................... 22 附录E 竖向预应力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 23 附录F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 25 附录G 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 .................................................................................. 27
1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1 术语、符号
1.1术语
1.1.1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是一种由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钢绞线力筋、管道系统和张拉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等几个部分组合,沿垂直方向布置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内,并经二次张拉施工实现其力筋低回缩锚固的预应力锚固体系。 1.1.2二次张拉
对同一根钢绞线预应力束完成第一次张拉→放张→夹片锚固后,第二次将锚杯整体张拉→旋紧支承螺母→放张锚固力筋,以弥补第一次放张锚固回缩损失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1.1.3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是一种由固定端锚具、预应力钢筋、张拉端锚具等部件组合,沿垂直方向布置于预应力混凝土内,经张拉施工实现其力筋锚固的预应力锚固体系。 1.1.4预应力筋
在预应力结构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 1.1.5 锚具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1.1.6 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
是一种第一次张拉钢绞线放张锚固后,再实施第二次张拉使锚杯离开垫板,然后旋扭支承螺母来补偿锚杯下端面与垫板之间间隙,达到弥补第一次张拉放张回缩损失的新型锚具。 1.1.7 锚杯
它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的关键零件。锚杯圆柱(或圆台)的内侧设置夹片座套,外周设置螺纹,并与支承螺母内螺纹旋接。 1.1.8 支承螺母
它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的另一个关键零件。其外周设有若干槽口便于转动螺母,其内螺纹与锚杯外螺纹旋接。 1.1.9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状态的预应力筋与安装在其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2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1.1.10 锚具效率系数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破断试验时的实测极限拉力与预应力筋母材的实测破断拉力之比值。它是考核锚具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1.1.11 总应变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预应力筋总伸长量与力筋受力长度之比值。
1.1.12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考虑多根预应力筋在张拉时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1.1.13 回缩
预应力筋在锚固的过程中,由锚具、夹片与预应力钢筋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移及其局部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沿力筋方向的回弹。 1.1.14 回缩值
预应力筋在放张至锚固时段内,锚口部位所产生的位移值。回缩值的大小与锚具的构造形式和张拉工艺有关。 1.2 符号
1.2.1 材料相关性能符号
fpk EP
——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HRC —— 洛氏硬度C值。 1.2.2 作用和作用效应有关符号
σ,con
σpe σp σcy σpe ′
PIP PIIP PIPS
——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 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或应力增量;
—— 由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对混凝土产生的竖向压应力; —— 竖向预应力钢筋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 —— 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第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第一次张拉放张毕,在扣除预应力损失部份(含锚口摩阻损失和夹片
回缩损失)后的剩余张拉力(N);
x % —— 第一次张拉时的锚口摩阻损失系数; 7
—— 第一次张拉放张后的夹片回缩损失系数; DLI
3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σIPS
—— 第一次张拉放张毕,在扣除放张回缩损失和锚口摩阻预应力损失部分
以后的预应力钢筋应力值。
1.2.3 几何参数
Φ n ne APV b Sv APK
—— 钢绞线的公称直径(mm);
—— 在同一截面上竖向预应力钢筋的肢数; —— 单束预应力筋钢绞线的根数;
—— 单肢(束)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mm2); —— 计算主拉应力点处构件的腹板宽度(mm); —— 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间距(mm);
—— 单根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mm2); —— 第一次张拉的理论伸长值(mm); ——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第一次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 —— 第二次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
—— 第一次张拉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 ——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 —— 锚杯高度(㎜); —— 支承螺母高度(mm);
△LI L
△LII —— 第二次张拉的理论伸长值(mm); △L总I △L总II △L1 △L2 H1 H2
△LIPS —— 第二次张拉从初应力(σIPS)至最大张拉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放Ⅱ ——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的实测伸长值(mm);
△LH ——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锚杯与支承螺母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值(mm);
△L a △Lb △Lc △Ld △Le
—— 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 —— 第一次张拉终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 —— 第二次张拉初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 —— 第二次张拉终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
—— 工具夹片在第一次张拉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外露差值(mm)。
1.2.4 计算系数及其它
ε
K
apu
—— 计算竖向压应力的修正系数;
——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长度。
ηa
5牙扣 —— 圆柱体外周(或内腔)轴向5牙螺纹,主要规范锚杯与支承螺母咬合
4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1.3 术语简称
1.3.1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简称“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 1.3.2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简称“低回缩竖向力筋”。 1.3.3 “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简称“低回缩锚具”。
1.3.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简称“《04
公路桥规》”。
1.3.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简称“《2000施工规范》”。
5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2 材料及锚具、管道系统
2.1 混凝土及钢筋
2.1.1 采用“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以下简称:“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构件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2.1.2 预应力筋应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中II级松弛的规定。 2.2 锚具系统
2.2.1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张拉端锚具应采用“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固定端锚具应采用“P型锚具系统”。
2.2.1.1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低回缩锚具和P型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低回缩锚具和P型锚具的静载性能,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ηa≥0.95 (2.2.1-1)
εapu≥2.0% (2.2.1-2)
式中 ηa——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ε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2.2.1.2低回缩锚具除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中的通用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令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螺纹处在5牙扣咬合的状态,加载额定工作荷载的1.5倍,并持荷5分钟,然后卸载,此时螺纹应能旋合自如,不能出现需用外力敲击后才能旋出的现象。
2、生产厂家型式试验时,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在5牙扣咬合长度状态下,螺纹破坏荷载应≥1.7倍额定工作荷载。
3、第二次张拉锚固后,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螺纹咬合长度应≥5牙扣。放张回缩值≤1mm。
2.2.1.3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低回缩锚具和P型锚具组装件的疲劳荷载性能、周期荷载性能和其他基本性能均应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要求。
2.2.2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张拉端“低回缩锚具”宜采用下列构造型式:
1、张拉端“低回缩锚具”,由锚杯、夹片、支承螺母、垫板、螺旋筋等部分组成,
6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其结构如(图2.2.2)。
2、低回缩锚具的锚杯圆柱(或圆台)内设置有夹片座套,外周应为螺纹,螺纹牙距宜为2~4mm,支承螺母螺纹应与锚杯螺纹一致,且为间隙配合。同时还应满足锚杯高度h1≥h2+28(mm)。
3、低回缩锚具的垫板材料宜为HT200铸铁,铸件不允许有砂、气孔等缺陷。支承锚杯的垫板平面应采用机械加工,垫板平面应设置排气(或h1压浆)孔,并与压浆孔道相通,孔道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孔口应设置螺纹与排气(或压浆)管道相连,垫板内孔直径与波纹管外径相匹配。
2.2.3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应采用如下构造型式:
1、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由挤压套、弹簧、垫板、螺旋筋、压板、压板连接螺杆、进浆钢管、约束圈等部件组成,其结构如(图 2.2.3)。2、固定端P锚“弹簧”宜采用三角弹簧,其热处理硬度宜≥63HRC。“挤压套”宜采用优质合金结构钢,其热处理硬度宜为6~20HRC。
3、固定端P锚垫板宜采用Q235钢板,厚度宜≥18mm。穿钢绞线孔的直径宜取(1.05~1.15)φ(φ为钢绞线公称直径)。
4、压板及压板连接杆组件应将P锚压紧在固定端垫板上时无明显变形。 2.3 管道 2.3.1 一般规定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张拉端垫板内孔与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约束圈之间用管道连接(图2.2.2、3),其管道由半刚性管道构成,管道应不允许有漏浆现象,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使其在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形状,且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应力。 2.3.2 管道材料
7
2h图2.2.2
图中:1、垫板;2、支承螺母;3、锚杯;4、夹
片;5、钢绞线;6、波纹管;7、螺旋筋
图2.2.3
图中:1、挤压套;2、弹簧;3、垫板;4、螺旋筋;
5、波纹管;6、压板连接杆组件;7、压板;8、进浆钢管;9、约束圈;10、钢绞线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1、管道宜采用波纹状的金属螺旋管,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宜采用镀锌钢带制作,钢带应符合现行《铠装电缆冷轧钢带》(GB4175.1)和现行《铠装电缆镀锌钢带》(GB1475.2)的相关规定,并附有合格证书,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
8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3 施 工
3.1 一般规定
3.1.1 本章所述的规定适用于“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预应力筋制作、安装、施加预应力、孔道压浆和力筋封端的施工。
3.1.2 竖向预应力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3.1.3“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施工应满足本章明示的条文和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凡本规范中未明示要求的则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以下简称:《2000施工规范》)执行。
3.1.4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所选用的预应力钢筋、锚具系统和管道系统均应满足本规范2.1,2.2,2.3各条文相关规定的要求。 3.2 预应力钢筋材料、锚具、管道进场验收。
3.2.1 预应力钢筋(钢绞线)的进场验收应按《2000施工规范》中第12.2.4条规定执行。
3.2.2 锚具进场验收除遵照《2000施工规范》中第12.3.5条执行外,还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按本规范2.2条规定条件的型式试验报告。当质量证明文件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时,经外观检查、硬度试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并将其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锚固静载性能试验和按本规范2.2条要求的型式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为不合格产品。
3.2.3 管道进场验收应按《2000施工规范》中第12.4条执行。 3.3 预应力筋的制作、安装 3.3.1 预应力筋下料
1、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固定端长度、锚具厚度、一次张拉千斤顶长度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2、预应力钢筋的切断宜采用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3.3.2 预应力钢绞线与固定锚P锚的连接安装。
1、正确地将P锚挤压套和弹簧安装在钢绞线上的适宜位置,保证挤压安装成功后,弹簧总长度的90%以上应被固定在挤压套内。
2、应从每500套的一批次中随机抽取不少于3套P锚,使之与钢绞线按实际施
9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工工艺安装连接后,再在现场用标定合格的千斤顶做拉断破坏试验,组装件破断后,P锚与钢绞线连接处应无滑动和滑脱现象,只允许钢绞线拉断破坏。 3.3.3 预应力筋及管道安装
1、按图纸要求的预应力筋束的钢绞线根数,将钢绞线、P锚组装件穿入固定端垫板,用压板和螺杆将P锚固定在固定端垫板上,同时,按图将“P锚系统”的“进浆钢管”固定在钢绞线上。
2、将钢绞线力筋编束和捆扎成束。
3、将预应力筋束穿入波纹管,按设计图提供的坐标,每间隔0.8~1.5m设置一个固定支撑点将波纹管固定在非预应力筋上,确保浇捣混凝土时波纹管不产生错位或移位。
4、用钢筋搭桥,将固定端的垫板按设计坐标进行支承并固定定位,安装固定端螺旋筋。将进浆连接塑料管的一端与固定端“P锚系统”的“进浆钢管”连接,并扎紧接口,另一端则引出混凝土外,并用胶带纸封住管口,将塑料进浆连接管固定在非预应力筋上,塑料进浆连接管不允许有压扁、急转弯折堵内孔的现象。
5、封堵固定端波纹管口(宜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
6、安装张拉端垫板,安装张拉端槽口穴模,并应保证垫板中心线与桥梁平面基本垂直。
7、用胶带纸封包张拉端垫板与波纹管连接处,防止水泥砂浆从此接口处渗入管道内。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预应力筋、锚具和管道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3.4.2 浇筑混凝土应按《2000施工规范》中第12.7条规定执行。
3.4.3 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让振动棒振打波纹管及固定端垫板、锚具,确保不漏浆、不错位。
3.4.4 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终凝2~5小时内,应及时拆出张拉端槽口穴模。
3.4.5 拆出张拉端槽口的穴模后,应及时在原穴模位置按图3.4.5-1所示安装槽口护罩和固定塞,防止杂物进(掉)入穴孔内影响锚具安装、张拉、压
10
图3.4.5-1
槽口护罩和固定塞安装示意图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浆工序质量。
3.4.6 槽口护罩和固定塞按附录C的型式和尺寸加工、安装,也可根据施工实际选用其他构造型式的护罩。 3.5 施加预应力
3.5.1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力筋施加预应力的工艺方法:第一次施加预应力的机具、设备准备工作均按《2000施工规范》中第12.8.1,12.8.2两条执行。第二次张拉应在第一次张拉放张后2~16小时内进行,张拉时应采用专用千斤顶和张拉连接装置(见附录D)和按本规范第3.5.2条规定的施工方法进行张拉作业。 3.5.2 张拉应力控制
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以下简称“低回缩竖向力筋”)的张拉施工工序是:先张拉钢绞线力筋至设计的应力值1.03σcon→持荷2分钟→放张→夹片锚固力筋。待锚固回缩后,间隔2~16小时内,第二次再将同一力筋的锚杯张拉至1.03σcon→锚杯的下端面应离开垫板5~13mm→持荷2分钟→向垫板侧旋扭支承螺母→消除锚杯下端面与垫板之间间隙→放张锚固力筋锚杯。实现消除第一次张拉施工因夹片回缩和锚口摩阻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无论任何情况,张拉控制应力值不应大于0.8fpk 。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规定时,则第一次张拉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第二次张拉实际伸长与理论计算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10%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和采取措施以后,方可继续张拉。
3、竖向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a、第一次张拉理论伸长值△LI(mm)按下式计算
△LI=PIP·L (3.5.2-1)
APvE
P
式中:PIP——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v——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b、第一次张拉实际伸长值,△L总1(mm)按下式计算
△L总1=△L1+△L2 (3.5.2-2)
式中:△L 1——第一次张拉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 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 c、第二次张拉理论伸长值△LII(mm)按下式计算:
11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LII= IIP Ips (3.5.2-3)
APv·EP
(P-P)L
其中:
PIPS=PIP(1-x%- ) (3.5.2-4)
以上各式中:
PIIP —— 第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PIPS —— 第一次张拉放张后,扣除预应力损失部份(含锚口摩阻损失和夹片回
缩损失)后的剩余张拉力(N);
x% —— 锚口部位的摩阻损失系数,一般通过试验确定,简化时可取x=3; PIP —— 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7
DL1
△L1 —— 第一次张拉理论伸张值(mm);
DL1—— 夹片回缩损失系数,若要求精确时则应通过试验方法确定,一般简化时可按此式计算。
d、第二次张拉实际伸长值
7
△L总II=△LIPS (3.5.2-5)
式中:
△L总II —— 第二次张拉实际伸长值(mm);
△LIPS —— 第二次张拉初应力(PIPS)至最大张拉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第二次张拉初应力宜采用现场试验测试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即:第一次张拉放张后,按第二次张拉工艺,将力筋张拉至力筋锚杯下端面离开垫板平面之时的张拉应力值为初应力值;但也可按式(3.5.2-4)估算。
3.5.3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的内缩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第一次张拉锚固回缩量≤6 mm。 3.5.4竖向预应力张拉施工:
3.5.4.1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检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时,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90%。
3.5.4.2当箱梁采用悬浇施工工艺时,先进行纵向预应力的张拉,再进行竖向预应力的第一次张拉;竖向预应力第二次张拉宜滞后第一次张拉三个施工节段。
3.5.4.3 第一次张拉可用260KN前卡千斤顶单根张拉,但当单束钢绞线多于4根(含4根)或钢束长度大于10m时,则应对每一钢束中的全部力筋同时施加预应力。
12
b、第二次张拉锚固回缩量≤1 mm。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3.5.4.4 第二次张拉应对每一钢束的全部力筋同时施加预应力,施工方法为:采用连接杆连接锚杯,将力筋以整体拉起的方式进行张拉作业。 3.5.4.5 张拉程序
1、力筋的第一次张拉及伸长值的测量: a、第一次张拉时的千斤顶、限位板和锚具安装如图3.5.4a所示。安装锚具时锚杯应与垫板接触,支承螺母与垫板应有间隙,第一次张拉时支承螺母不受力。
b、第一次张拉程序:
0→初应力→1.03σcon (持荷2min)→锚固 c、第一次张拉实际伸长值的测量
① 在张拉至0.1σcon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La和工具夹片外露高度;
②在张拉至1.03σcon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Lb和工具夹片外露高度;
③按下式计算实测的第一次张拉伸长值:
△L总I =△Lb-△La+△L2-△Le (3.5.4-1) 式中:△L总I——第一次张拉实测伸长值(mm);
图3.5.4 a
第一次张拉安装示意图
△La—— 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mm); △Lb—— 第一次张拉终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mm);
△Le—— 工具夹片在张拉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的外露差值(初应力时外露高度
减去终应力时外露高度)(mm);
△L2——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 ④将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比较,误差应在±6%之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施工。
2、第二次张拉及伸长值的测量:
a、第二次张拉的时间应符合设计的规定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在第一次张拉完成后2~16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张拉。
b、第二次张拉前准备。
① 按图3.5.4b所示安装连接套、支架、拉杆、千斤顶;
② 张拉支座宜支承在与垫板平行的平面
13
图3.5.4 b
第二次张拉安装示意图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上,以保证符合张拉轴线与垫板面垂直的要求。
c、第二次张拉程序
0→σIPS→1.03σcon (持荷2min)→旋紧支承螺母→锚固; 或0→0.5σcon→1.03σcon (持荷2min)→旋紧支承螺母→锚固; 式中:
σIPS——第一次张拉放张后,扣除放张回缩等预应力损失部分(含锚口摩阻损失
和夹片回缩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
d、第二次张拉实际伸长值测量:
①在张拉至σIPS(或0.5σcon)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的外伸值△Lc; ②在张拉至1.03σcon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的外伸值△Ld; ③按下式计算实测的第二次张拉伸长值;
△L总II=△Ld-△Lc 式中:
(3.5.4-2)
△L总II —— 第二次张拉时的实测伸长值(mm);
△Lc —— 第二次张拉初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的外伸值(mm); △Ld —— 第二次张拉终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的外伸值(mm);
④将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比较,其误差应在±10%之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施工。
⑤ 拆移张拉千斤顶及张拉连接系统后,测3.5.4c)。
⑥ 校验第二次张拉放张后伸长值: a) 测量锚杯高度H1; b) 测量支承螺母高度H2; c) 按下式计算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值:
量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置差值△LH(参见图
△L放II=△LH-(H1-H2)+1 式中:
H1 —— 锚杯高度(mm);
(3.5.4-3)
H2 —— 支承螺母高度(mm)。
△L放II ——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
伸长值(mm);
图3.5.4 c
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置示意图
△LH ——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置差值(mm);
14
H2 △LH H1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d) 将计算出的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值△L继续第二次张拉施工。 3.6孔道压浆
放II
与第二次张拉理论伸值△LII
比较,误差应在±10%之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和采取纠正措施后,方可
3.6.1压浆前应将张拉端的锚具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封堵,不允许水泥浆从张拉端的锚具夹片、支承螺母与螺纹之间的间隙处泄漏。 3.6.2 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压浆宜由孔道的下端压入,从上端排气,压浆孔道系统应确保畅通。孔道压浆宜按图3.6.2-1所示连接方式和压浆方向进行压浆。进浆管道与压浆机管道的连接应牢靠,能确保在0.2~1.5 Mpa之间压浆工作时连接件不滑脱、破坏。进浆管道应设置止回阀门或开关。排气口应设置具有首先能排气、排水后封堵关闭和稳压功能的连接附件。在进浆端和排气端设计连接结构,以便于压浆作业时,分别连接进浆、排气阀门及管道,实现既能适应稳压0.3~1.0MPa排气和泌水,又能适应真空压浆的工艺要求。
3.6.3 预应力筋管道压浆用的水泥,应按水灰比
图3.6.2-1 孔道压浆连接示意图 为0.4~0.45制作成70mm×70mm×70mm的立方
体试件进行测试,标准养护28d测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 。为减少收缩,可通过试验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3.6.4 压浆压力为0.3~1.2 Mpa,稳压时间不得少于2min。稳压后应先关闭进浆管道止回阀门,才能允许拆卸压浆机管道。
3.6.5 孔道内水泥浆初凝30分钟后方可拆卸进浆管道的止回阀门和附件。
3.6.6 孔道压浆后,切除锚具外露多余的钢绞线,切割工具应使用砂轮锯。切割后预应力钢绞线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埋封于梁体内的锚具周围应设置构造钢筋使之与梁体连接。 3.7封锚
孔道压浆后,应及时按《2000施工规范》中第12.11.12条对张拉端锚具进行封锚。
15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4 验 收
4.1一般规定
4.1.1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施工验收应在桥梁工程验收前适当的时期进行。 4.1.2“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施工验收应由监理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并填写编制相关的验收文件。
4.1.3“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施工验收分为工序施工验收和分项工程施工验收。 4.2工序施工验收
4.2.1“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的工序施工验收应对每个施工节段按如下项目和时间进行验收,并按规定填写验收记录。
1、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应在力筋安装之前进行。
2、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和进浆管道安装施工验收,应在浇注混凝土之前进行。
3、力筋张拉施工验收,应在第二次张拉后压浆之前进行。 4、孔道压浆施工验收,应在压浆初凝后进行。 4.2.2 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
1、查验P锚、钢绞线进场复验报告。
2、查验P锚是否符合本规范第3.2.2条之要求。
3、按本规范3.2.2条之规定查验现场工艺安装力筋拉断试验记录和挤压压力参数记录,并核实其记录与实际试验状况的一致性,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抽查弹簧外露长度是否符合本规范第3.3.2条之规定,否则,应查明原因或责令返工。
5、填写施工验收记录。
4.2.3 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压浆管安装施工验收
1、查验锚具进场复验报告
2、检查力筋、锚具、波纹管和塑料进浆管安装符合本规范第3.3.3条要求的程度。特别要查验塑料进浆管是否存在压扁、急转弯折堵内孔现象,否则,应责令返工后重新验收。
3、填写验收记录。 4.2.4 力筋张拉施工验收
1、查验张拉机具设备校验报告,核对校验报告是否在规定有效期限内。
16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2、查验第一次张拉记录、第二次张拉记录,核实其记录与实际施工状况的一致性。
3、随机抽查张拉端锚具在第二次张拉放张锚固后锚杯与支承螺母的相对位置
△LH,按本规范4.5.4.5之2.d条测量,并填写记录。
4、按本规范式(4.5.4-3)计算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值△L放II,并与第二次张拉理论伸长值△LII比较,误差应在±10%之内,如发现异常,则应对此节段所有力筋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责令返工重新进行第二次张拉。返工后的预应力束应重新进行随机抽查,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5、填写验收记录。 4.2.5 孔道压浆施工验收
1、查验压浆试件试验记录。
2、随机抽查张拉端垫板排气(出浆)口处在水泥浆凝固后的密实和饱满情况以及有无气孔等缺陷。
3、填写验收记录。 4.3分项工程验收
4.3.1 在对“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分项工程进行施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文件
①设计变更文件;
②钢绞线出厂质量合格证件、出厂质量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③锚具出厂质量合格证件,出厂质量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④管道出厂质量合格证件,出厂质量报告; ⑤其他文件。 2、记录
①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记录;
②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压浆管安装施工验收记录; ③力筋张拉施工验收记录; ④孔道压浆施工验收记录; ⑤力筋第一次张拉记录; ⑥力筋第二次张拉记录; ⑦孔道压浆记录; ⑧封锚记录; ⑨其他记录。
4.3.2 “低回缩竖向锚固系统”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记录是否符合规
17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范要求外,尚应对有疑点的工序施工验收进行复查,对封锚后的外观进行抽查。 4.3.3 当提供的文件、记录及抽查结果均符合本规程和相关国标要求时,即可通过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
18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A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的锚具构造尺寸 表A.0.1 张拉端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的构造尺寸(mm)
型 号 OHM15-1G OHM13-1G OHM15-2G OHM13-2G OHM15-3G OHM13-3G OHM15-4G OHM13-4G OHM15-5G OHM13-5G 预应力 筋根数 1 2 3 4 5 锚环 φE M48×2 M48×2 M83×3 M78×3 M93×3 M88×3 M108×3 M103×3 M123×3 M118×3 F 56 56 56 56 58 58 58 58 58 58 支承螺母 φD 64 64 99 99 107 104 120 120 132 132 K 26 26 26 26 28 28 28 28 28 28 锚垫板 A 100 100 125 120 140 125 155 150 170 165 B — — 110 105 120 110 120 110 130 130 波纹管 内径 φG φ(mm) 35 — 35 — 45 110 40 100 50 130 45 120 55 150 50 140 55 170 50 150 螺方定筋 φH — — 8 8 8 10 10 8 12 10 I — —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N — — 4 4 4 4 5 5 5 5 图A.0.1 张拉端锚具构造图 钢绞线 根数 1 2 3 4 5
I图A.0.2 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构造图 表A.0.2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的构造尺寸(mm)
型 号 OHPM15-1G OHPM13-1G OHPM15-2G OHPM13-2G OHPM15-3G OHPM13-3G OHPM15-4G OHPM13-4G OHPM15-5G OHPM13-5G
A 80 80 100 100 120 110 145 125 155 130
B — — 160 140 180 140 220 160 260 220
C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D — — 200 200 200 200 250 250 250 250
φE — — 100 100 110 100 130 120 150 130
φH — — 8 8 8 8 10 8 12 10
19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B 张拉端锚具槽口及穴模参考尺寸 表B.0.1 张拉端锚具槽口结构尺寸(mm) 型号 E F H(≥) OHM15-1G 140 140 105 OHM13-1G 140 140 105 OHM15-2G 180 140 110 OHM13-2G 180 140 110 OHM15-3G 200 160 110 OHM13-3G 200 160 110 OHM15-4G 240 200 110 OHM13-4G 210 200 110 OHM15-5G 260 200 110 OHM13-5G 230
200
110
表B.0.2 槽口穴模结构尺寸(mm) 型号 B C h(≥) φG OHM15-1G 140 140 105 35 OHM13-1G 140 140 105 35 OHM15-2G 180 140 110 52 OHM13-2G 180 140 110 47 OHM15-3G 200 160 110 58 OHM13-3G 200 160 110 52 OHM15-4G 240 200 110 62 OHM13-4G 210 200 110 58 OHM15-5G 260 200 110 62 OHM13-5G
230
200
110
58
20
图B.0.1 张拉端锚具槽口构造图
图B.0.2 张拉端槽口穴模构造图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C 张拉端锚具槽口护罩和固定塞的构造尺寸 表C.0.1 护罩、固定塞构造尺寸(mm)
护 罩
锚具型号
A
OHM15-2G OHM15-3G OHM15-4G OHM15-5G
240 260 300 320
B 200 220 260 260
φE 83 88 93 93
φF 90 95 100 100
φG 58 53 57 57
固定塞
注:护罩和固定塞采用橡胶基料制造 图C.0.1 固定塞构造示意图 图C.0.2 护罩构造示意图
21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D 二次张拉专用千斤顶、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 表D.0.1专用千斤顶参考尺寸(mm)
行程100mm锚具型号 OHM15-2G OHM15-3G OHM15-4G OHM15-5G
φF2 73 73 88 100
φN 188 188 216 275
L2 257 257 263 263
千斤顶型号 YCW65B-100 YCW65B-100 YCW85B-100 YCW110-100
φF2L2φN图D.0.1 千斤顶构造示意图
表D.0.2 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mm)
锚具型号 OHM15-2G OHM15-3G OHM15-4G OHM15-5G
连接套
φD 108 118 132 146
φE M83×3 M93×3 M108×3 M123×3
H 80 80 85 90
φF 70 72 87 98
φA 52 55 66 76
拉 杆 φG 56 56 60 65
L 530 530 540 550
L1 35 35 45 45
连接螺母 φB 112 112 128 138
h 35 40 40 45
图D.0.2 张拉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D.0.3 张拉支座主视图 图D.0.4 张拉支座侧视图
表D.0.3 张拉支座参考尺寸(mm)
锚具型号 OHM15-2G OHM15-3G OHM15-4G
B1 120 130 145 158
B2 180 198 216 248
B3 210 230 260 280
22
φf 86 96 110 125
H1 200 200 200 200
H2 256 265 275 285
H3 15 15 15 15
b 125 135 180 180
OHM15-5G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E 竖向预应力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表E.0.1竖向预应力分项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编号:
工 程 名 称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提交文件目录
验收提交记录目录
主持验收单位(主持人)
参与验收单位(人员)
查验(抽查)文件,记录情况:
查验(抽查人):
工序验收复查情况:
复查人:
封锚抽查情况:
抽查人:
分项工程验收结论:
验收主持人:
验收人员签章:
验收时间: 年 月 日
23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表E.0.2竖向预应力工序施工验收记录表
编号:
分 项 工 程 名 称 工 序 名 称
验收时间: 年 月 日
节段名称
验收提交文件、记录目录
主持验收单位(主持人)
参与验收单位(人员)
查验文件,记录情况:
查验人:
现场抽查、查验、校核情况:
抽查人:
核实记录与实际施工状况一致性:
核实人:
工序验收结论:
验收主持人:
验收人员签章:
24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F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 表F.0.1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一)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一)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预应力张拉程序及平面示意图:
□ 有 □ 无附页
张拉端锚具型号 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千斤顶编号 混凝土设计强度 预应力筋计算伸长值: 第一次张拉理论伸长值
第二次张拉理论伸长值
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推算伸长值
预应力筋伸长值范围: 第一次张拉伸长值范围
第二次张拉伸长值范围
注:
△La——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活塞杆外伸值△Le——工具夹片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外露差值1、(mm) 5、(mm) 2、△Lb——第一次张拉终应力活塞杆外伸值(mm) 6、△LH——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置差值(mm) 3、△Lc——第二次张拉初应力活塞杆外伸值(mm) 7、△L放II——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值(mm) 4、△Ld——第二次张拉终应力活塞杆外伸值(mm)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记录人
固定端锚具型号 实际张拉力 压力表编号 张拉时混凝土 实际强度
编 号 张拉日期 预应力筋规格 及抗拉强度
25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表F.0.2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二)
第 页 共 页
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 工程名称 施工节段
张拉 顺序 编号
△La
编 号 张拉日期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实测值(mm)
第一次张拉 △Lb
△Le
△L总I
△Lc
第二次张拉 △Ld
△L总II
△LH
第二次放张后 △L放II
备注
见证 单位
见证人
□有 □无见证
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
专业质检员
记录人
26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附录G 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 表G.0.1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
工程名称 安装时间
钢绞线
使用节段号
年 月 日 时至 年 月 日 时
规格型号 单根长度 规格型号 领用数量
强度
生 产 厂 安装数量 额定挤压力 油表精度
生产厂 共计根数
出厂时间 报废数量 生 产 厂 生 产 厂
出厂时间
批号
材 料
锚 具
设 挤压机 型 号 备 油泵车 型 号 挤压安装记录:
编号 油压表读数 编号 油压表读数 编号 油压表读数 编号 油压表读数 编号 油压表读数 编号 备注:
油压表读数
检查弹簧外露长度:
审核:
操作:
27
记录: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操作规则(试行)
表G.0.2 P锚与钢绞线安装连接现场抗拉试验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试验时间
挤 压 机
试验设备
油 压 表 千 斤 顶
锚 具 钢 绞 线
型 号 规 格
年 月 日 型 号 型 号 型 号
批 号 强 度
公称挤压力 量 程 公称拉力
本批次数量 批 号
生产厂 精 度 生产厂 生产厂 生产厂
挤压安装记录
组件编号
组装件型式
挤压套长度
拉断试验记录
组件编号
试验结论:
主试人:
拉至σcon时油压
检查结果
拉断油压
检查结果
备 注
弹簧长度
最高挤压力
挤压安装后弹簧外露长度
审核:
操作: 记录: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