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2022-07-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被人们所忽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断代。随着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一 巴桑吉巴(西藏大学理学院拉萨850000) ◆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西藏在发展经济的 前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 的加快,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 严重;中击,特别是不少传承人因年龄已高 或后继乏人,其所掌握的技艺随时都有可 能失传。比如“藏历”是一种在本土沿用 千年的“天文历算”,它是在本土星象学的 基础上结合唐代的星象学,融合印度、尼 泊尔、波斯的历算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 历法,在大多数农牧民的生活中成了不可 缺少的东西,但据有关资料记载,目前只 有8人会推算这种历法,而且大都是七八 十岁的老人,最小的也有四十多岁,这些 人一旦谢世,藏历算法也将濒临失传。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 内窖摘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 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 游资源 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了很 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 产应不应开发、开发的程度如何等一 系列问题也在不断的提出。为此,本文 以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 使那些无形而又源远流长的代表民族意识 形态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就I1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来 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保护意识淡薄。当前,更多的群众对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明白,特别是在 传承,传授方式基本上是口传心授,这种 文化的继承与扩散方式的持续性本身就很 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继承人的影响。对于 西藏地区来讲,传承的主要问题是人的思 想观念问题。而且由于机器工业的标准制 为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了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提 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年轻人眼中,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过 时的东西。由于思想意识的不到位,缺乏 作,失去了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市场竞争。 人力和财力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对策 保护 正确的认识,大大加快了西藏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消亡速度和保护难度。对待非物质 文化遗产。相当多的人民群众的态度常常 是“漠视”或是“无所谓”,缺乏主动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但我们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 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一个国家、民 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修复民族的记忆。因 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就是 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自治区文化 厅在《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自治区财政要设立 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 资金。自治区、地(市)、县(区)等各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保护所需经 我 造国千是年了丰历的史历富悠史多久长彩的卷、文弥中足明,古珍中贵国华民的,在族文几创化 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 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华民族 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国发布的《关 于/1114_,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明确的定义“各种以非 费由各级政府分级承担”的要求。但Iil前 西藏地方财政有限,何况各地区的财政,特 别是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不便, 留住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 基因的前提。 经济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 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 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 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 正在失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 即文化生态环境。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 支持。因此,没有足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专项经费,难以对濒危、珍贵的民族 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 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 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因此,通过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和理解,可以领 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 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生存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优先抢救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大批具备一定专 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及外来文化的 冲击,lEl的民风民俗已经很少被年轻人所 接受和欣赏,尤其是城市化使城市的经济 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持续地向农村渗透, 造成农耕文明所遗传的文化符号、信息资 源潜移默化地人为变异和溶蚀,破坏了非 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土壤。另外,随着社 会条件的变迁、技术的发展使一些非物质 文化遗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 业素质、吃苦耐劳的人才,特别是专家,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的边远贫困 地区尤其t11:t,。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西藏I1前这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 略地方民间文化精华。由此,应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 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 126商业时代(原名源和短缺的保护力量之间的矛盾,严重影 和效率。 响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 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不能及时跟上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西藏非物 《商业经济研究》)2009年31期 质文化遗产缺乏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的保护,同时,管理机制不健全,保护工 作缺乏制度要求和保护标准,也影响了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直接效率。 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 拥有一大批从事西藏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 和学者,而且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西藏 文化保护的重视和支持,涌现出了不少科 研队伍和研究爱好者,这就是研究和传承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中不可 缺少的生力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的 优势,积极与区内外的其他研究机构和学 者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整合资源,壮大 研究实力,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人和建立传承机制,进一步保护本民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培养一批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人,确保西藏非物质 文化遗产不会因为传承人的逝去而消逝, 使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下去。 以多种渠道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 度。保护西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雪域高原 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加强非物 护资金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 项长期的、大投入、公益性的事业,必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区 内的宣传。首先从学校开始向学生宣传和 介绍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价 值,让学生从小了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博大精深。其次,组织民俗学专家和有 关专业人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出西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册子发放给本地群众和 国内外游客,介绍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在区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 刊及音响制作等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因 为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 传承者和发扬者,尤其要在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留较完整的农牧区和基层社区进行广 泛宣传。因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在 他们手中,这是包括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 无法代替的,人民不重视、不传承,再优 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消失。因此做到 西藏人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关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区外除了以上宣传 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西藏非物质文 化遗产虚拟博物馆”的形式。 立法保护。这是国际社会保护文化遗 产的通常做法,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 一。目前西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 工作仍处于立法阶段,需要加快进程.尽 快出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等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早日实现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对传承人的保护。所谓“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 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 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其他人或 政府指定的自然人及相关群体。他们被称 为“人类活财富”、“人类活珍宝”。非物质 文化遗产正是依靠他们的传承才得以延续。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 传递者,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西藏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不少非物 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的现象。因此,西藏 须要有可靠的经费作保障,因此需要建立 一个比较完善的投入机制。明确文化保护 经费在自治区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这 样可以解决财政的长期投入问题,而且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持久性的影 响。但事实证明,地方政府很难承担起长 期的投入,因此从自治区到各地市、县要 建立一个比较稳定可靠的、相互补充的投 入机制。其一,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建立起明确的、量化的从自治区政府到地 市、县三级地方经费投入配套机制。其二, 自治区政府要采取优惠的经济和税收政策, 鼓励社区、企业、群体或个人参与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建立地方博物馆或 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 推动保护项目的实施。其三,引入市场机 制推进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治区 政府可以发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票募集资 金,各地区则可以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项目实行招商引资,通过股份合作等 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工作。 加强合作并培养文化保护人才。文化 的传承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 参与。对于一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 康、有效的传承,必须加强对当地行政管 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更好 地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建立系 统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人员的培 训体系,定期实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原生态环境,由专家进行保护方法的指导, 并且组织学习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新趋势、新动向及成功的经验与方 法,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另 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对专业保 护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可以 与如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社会 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因为他们 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这样才能 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走上健 康的道路。 结论 西藏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又属高 海拔地区,数千年来基本完好地保存和传 承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文明,以灿烂辉煌的 藏传佛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丰富独特的 民俗文化几乎遍布在她的每座城市、每个 村庄。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文化融 合的今天,西藏特有的人类文明正在不同 程度地消退和流失,尤其是随着青藏铁路 的开通、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现代文明 的飞速扩张、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等影响因素,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面临着许多困难。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应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坚持以“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 工作指导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 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点面结合、讲求实际”的保护工作原则,西 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会不断开创新 的发展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古老的藏 民族文化延续下去,同时为祖国绚丽的文 化资源宝库增添光彩。 1.王文章,陈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求是,2007 2.李世涛.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基本特点与性质fJ】.新疆艺术学院学 报,2007(2) 3.谭启术.政府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 .学习月刊。2007(13) 4.陈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 发利用U】.贵州民族研究,2007(2) 5.樊嘉禄,贾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的几点建议U】.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1)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