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研
2022-09-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I Tourism Today J当黼代嘲旅 游 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研 蒋秀碧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四川凉山州拥有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共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ft.、民间舞蹈等八个领域近百个项目;该州在申报和保护这些项目方面虽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现实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陈述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保护现状,有针对 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l—0080L__o3 一彝族长号唢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朵乐荷,彝族哭嫁歌,彝族竖笛,彝族马布音乐,呐音乐,大号唢呐,义诺彝族民歌,彝族毕摩音乐,冕宁汉族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是我国最 栽秧歌,阿惹妞,彝族克西觉尔音乐,傈僳族高腔,藏族赶马 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辖i7个县市,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 调,彝族挽歌,彝族月琴音乐;民间舞蹈甲搓舞,躏脚舞,傈僳 里,总人口390万人。凉山不仅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闻名遐 族嘎且且撒勒舞,彝族达体舞,藏族杜基嘎尔,藏族嘎卓舞, 迩的地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如独具特色的 锅庄(木里藏族),彝族苏尼舞;民间戏曲马灯;游艺、传统体育 彝族民风民俗和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中国对外开 与竞技有彝族磨儿秋;民问美术毕摩绘画,彝文书法;传统手 放“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国唯一的社会发展形态 工艺凉山彝族漆器制作工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凉山彝族银 博物院——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红军长征时刘伯承元 饰手工技艺,瓦拉手工技艺,佳史手工技艺,凉山彝族毛纺织 帅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的革命遗址,神奇秀美 及擀制技艺,冕宁民间挑花手工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冕宁烙铁 的螺髻山和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等,吸引着众多的中外专家和 画,红铜火锅制作技艺,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砂锅制作技艺, 游客。凉山州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富集的地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藏式烧制茶具制作 方,千百年来,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l4个世居民族在这里共 技艺,藏式木制茶具制作技艺,藏式竹制茶具制作技艺,傈僳 同创造了丰富多元、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闻名世 族葫芦笙制作技艺;民俗彝族婚礼,彝族婚俗,泸沽湖摩梭人 界的、可与玛雅文明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有风情浓郁, 母系氏族习俗,俄亚纳西族习俗,彝族年,藏历年,彝族火把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彝族火把节”;有生动并富有诗意的口 节,泸沽湖摩梭人转山转海节,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灵 头论辩艺术“彝族克智”;有被誉为彝人三色世界的“彝族漆 山寺祖师会,摩梭人成丁礼,彝族阿依蒙格礼仪,彝族“阿依蒙 器艺术”;有古老厚重并独具生命情态的“彝族毕摩文化”;有 格”儿童节,傈僳族阔时节,傈僳族婚俗,藏族尔苏射箭节,摩 “人类母系社会最后一块活化石”的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 梭人达巴信仰,彝族服饰,彝族奥索布迪头饰,傈僳族服饰,彝 习俗文化;有濒危并具有人类学研究价值的藏族尔苏人古象 族德古调解习俗,彝族义诺服饰,彝族十月太阳历,藏族尔苏 形文字等。由于历史的积淀和现实人文生存状态,决定了凉 射箭节。这些项目拥有广阔的文化空间,如彝族人民一年一度 山非物质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原生性。因此,被赋予“彝 的彝族火把节都要在主会场普格县或布拖县、分会场西昌市 族文化原生态博物馆”的美名。 火把广场等地举行大型而浓重的狂欢活动。目前,该州已有两 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 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分别是代 间舞蹈、民间戏曲、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问美术、传统手 表彝族克智的海来热几和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吉伍巫且。 工技艺、民俗八个领域,分别是如民间文学阿嫫尼惹,支格阿 尔,彝族克智,月亮女儿的传说,甘嫫阿妞的传说,勒俄特依, 二、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玛木特依,姿子里乍;民间音乐口弦音乐,彝族阿都高腔调, (一)保护政策及措施 收稿日期:2009—09—02 基金项目:攀枝花学院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资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蒋秀碧(1971一),女,四川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文化研究。 L/.i Y 0 u Y U F a I ☆旅游与法☆I 2005年4月,该州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 委员会和民族民问文化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民族 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 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 2007年6月,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 和谐凉山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推 以彝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产业。一要加紧彝族文化古藉 的整理和发掘,科学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二要办好民族 ’三年举办一届的“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已举办了五届; 布拖、普格两县每年都举办“彝族火把节”,美姑县举办“彝族 毕摩文化节”,雷波县举办“中国彝族民歌节”,昭觉县举办 “中国彝族服饰节”,喜德县举办“母语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 动,极具地方文化特色。2006年11月,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 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命名雷波县为“中国彝族民歌之乡”; 摩文化之乡”、喜德县“彝族漆器之乡”、普格县“彝族火把节 之乡”、布拖县“彝族火把节特色文化之乡”、雷波县“彝族民 进民族文化资源大州民族文化强州跨越。重点做强做大做优 省文化厅和州文化局先后授予美姑县“美女之乡”和“彝族毕 文化演艺中心、奴隶社会博物馆,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 文化产业品牌。三要充分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内涵,整合民族 文化资源。四要抓好以彝族文化为主休的民族节庆文化、歌 舞文化、服饰文化等的发展与建设,增强凉山跨越发展的软 实力。” 2007年9月11日,州委、州政府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暨首届“国际非遗节”总结表彰会议,进一步贯彻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精神, 总结了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成效,表彰了 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 绩显著的单位。 2008年1月7日,为确保该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顺利开展,州政府决定成立凉山州民族 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随后, 州委、州政府联合颁发《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 推进民族文化资源大州向民族文化强州跨越的意见》。 2008年4月25日,该州启动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起草工作,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法治化,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2009年3月4日,形 成了该《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告,广泛征求社会各 界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保护工作及成绩 近年来,该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了卓有成 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广 泛深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利用各种现代 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全面和系统的记录, 形成了涉及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 舞蹈、曲艺、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 俗、岁时节令、民问信仰、民间知识、游艺及传统体育与竞技 等15门类、6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数据库。二 是开展民间艺术传承人的调查、登记、建档和命名工作,评选 出68名技艺精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并予以建 档、命名和颁证。三是打造以“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为 代表的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和保护基地。从2002年开始,该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各类重要节庆和民间文化 活动遍布城乡,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会,每 歌之乡”、会理县关河乡“民间器乐艺术特色之乡”、冕宁县和 爱藏族乡“藏族民歌之乡”、盐源县泸沽湖镇“摩梭特色文化 之乡”、昭觉县“彝族服饰特色文化之乡”等称号。四是形成一 批抢救保护资料和研究成果。2005年以来,检查、核对《彝文 典籍系列丛书》7卷约6万余字;筛选、录入《中国彝文典籍译 丛》的彝文古籍93卷约45万字;充实《四川彝族谱牒选编》 资料200万字;翻译、审改、校对《四川彝族谱牒选编))460万 字;组织专家学者编辑、翻译、审定《勒俄特依》、《训世经》、 《彝族克智》、《彝族挽歌》、《彝族过年歌》、《物种起源》等l3 卷彝族典籍丛书;与国外学者合作出版《凉山彝族驱鬼经》、 《彝族民族宗教经籍汇编》等巨著;为《中国民族宗教经籍汇 编》整理16卷经书,出版《彝族尼牧概论》、《彝族历典》、《大 凉山美姑民间艺术研究》等书籍,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年算 经》、《美姑彝族挽歌》、《彝族谱牒》等书刊;公开出版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丛书《凉山毕摩》。五是积极组织国家、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筛选、论证、评审和推荐申报工作。截至 2009年3月,该州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项、 省级17项、州级74项,两名艺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彝族火把节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民俗节”。 彝族漆器手工技艺项目,由中国政府于2008年9月向联合国 正式递交了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 请书和申报材料。评选结果已在当年第四季度揭晓。这一切 充分证明了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高含金量。 以上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该州打造民族文化经济强州的 步伐,也有效地提升了该州文化品位,已成为该州乃至四川 省文化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8年,在该州民族民间文 化保护工程暨申报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工作年会上,省文化 厅科教处处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副主任郭桂玲,评 价该州创造性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全省范围内 开了四个先河:一是率先在州文化局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二是率先确立并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是在州委机 关报率先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四是率先召开非物质文 化遗产专家年会。应该说,该州在全省范围内开了六个先河, 另两个是:率先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率先启动地州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工作。 三、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虽然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也开展了深入 Tourism Today 当 代 旅 游 细致的保护工作,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加快, 各民族原有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该州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面临挑战。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三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机制。目前该州 最紧迫的问题是:第一,申报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74项州 级项目名录要遴选部分申报省、国家级名录;同时在国家级 重要价值认识不够,旅游和文化常常脱节。许多部门对国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缺乏理解和认识,忽略文化在旅 游产业中的灵魂作用和主导地位。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 环境恶化,大批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 项目名录中精选彝族火把节、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漆器艺 术、彝族克智论辩艺术、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等冲刺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第二,申报工作只是保护和利用的一个前置性 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而不是为申报而申报。 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等文化遗产正在 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状况比较严重。三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面临“人在艺在,人亡艺绝” 的严峻现实。 第三,该州有“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一项遗产申报成为世 界遗产之日,实则意味着政府对该遗产进行长期保护的承 诺。该州现只有“申遗”经费,而没有保护经费。因此,应从该 州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高起点,高标准地预算申报和保护 经费,把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是建设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培训非 因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仍 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针对上述现状,对其未来保护工作, 提出以下建议: 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懂专 业、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采用函授、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分级、分期、分批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传承人进行培训, 使其热爱非物质文化,拥有精湛专业知识,具有奉献精神,从 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以高科技武装的数据库建设队伍。 五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方案。在总结该州 非物质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尽 是制定《凉LLl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关键,地方政府应积极制定保护 规章和政策,进一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范围、权 属,及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责,落实保护机构、制度、经费等根 本f生问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全国已有30 个省(区、市)和51个地、市(州)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心机构。该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州,专职从事此 项工作的人员只有两人;尚无专门机构,人员太少,这已成为 快制定《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建设规划》、《凉山 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实施细则》和《凉山州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软件开发方案》,统一工作标准和工作 数字化建设。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快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 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瓶颈,因此,成立“凉山州非 要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文章诽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向云驹.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3】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黎明.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EB,0L1.中国民俗学网,2009-05-01 Sichuan Liangshan Prefec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tudy JIANG Xiu-bi (Person’S Institute of arts On Panzhihua College,Panzhihua 617000,China) Abstract:Liangshan Prefecture,Sichuan ha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a unique non-material resources,has nOW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1.provincial,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of the total,including folk literature,folk music,folk dance, nearly one hundred projects in eight ifelds;In the declaration of the state and protection of these project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ough,but the reality is still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In this paper,a statement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f the state profiles,based on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ervation status,targete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loc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Key words:sichuan liangshan prefecture;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 status;it is recommended [责任编辑周冲】